20世纪匆匆地过去了,在这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中财集团又取得了新的开拓,新的发展。我们饮水思源,中财发展有了今天,一是集团董事局领导的决策正确,为集团的发展日夜筹划,把握机遇,在市场拼搏中运筹帷幄,稳操胜券,这是中财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二是我们有一支不怕艰难困苦,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决策的坚强队伍,他们紧跟决策指引的方向努力拼搏,具有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信心和毅力,敢为中财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认为有了一个好带头人,又有一支紧跟司令冲锋陷阵的坚强队伍,中财必定能在新世纪再写新篇章,再铸辉煌,新的胜利曙光就在我们面前。
我们招聘员工时往往出一个题目“你将为中财做些什么?”我作为一个老员工,一年过去了,我已经为中财做些什么?我有什么贡献?回想起来真有点惭愧,我工作是做了一些,但细细算起来,很难说出那点成绩。从思想深处检查问题倒不少,主要的是存在较严重的保守思想,什么事总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怕公司发展过快,担心翻船。去年塑胶销售目标3亿多,比上一年增长一倍多,担心完不成;型材上马不久,销量目标1亿多,厂房、设备都要跟上,步子是否太快?总感到一年到头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结果怎么样?所有目标都基本实现,不是发展过快,而是速度适当地正常运转。实践证明,我的思想落后于形势,与市场经济的理念差得很远!去年销量3亿多,似乎很大了,但2001年有把握销量到达5亿以上,2002年有可能超过10亿,到那时再回过头来看3亿多销量,又是很渺小了。
上月我看了“中财投资”刊登一篇日本松下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观点,一个企业经营规模大小要和企业的综合实力相称,要和经营者的才能、精力相称,这叫做“适应性经营”。松下的经营理念对不对呢?我认为原则上是对的,但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经营规模与经营能力两者要平衡,要适应,但事物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这里如何使两者基本相适应,有一个谁适应谁的问题,是开拓发展去适应经营能力呢?还是经营能力去适应开拓发展呢?要开拓发展去适应经营能力就好象削足适履,近乎“守株待兔”,必然导致失败。市场经济是适者生存,不能适应就要被淘汰,我们经常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意思。经营规模与经营能力之间的不平衡始终是存在的,看我们如何去突破,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去适应生产力之发展,才是正确之道。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财塑胶的发展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年时间从几百万的产销量到3亿多产销量,在发展初期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那时我们强调经营能力与经营规模一定要相适应,那将是寸步难行,我们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使能力与规模逐步磨合才有今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永不满足的开拓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特别是集团董事局领导,明知改革必有风险,创新需要代价,但他把中财的发展作为终生志愿,把个人承担的风险和得失置于脑后,他经常考虑的还有什么风险,如何防范,凡事“预则立”,虽然我们经营的综合实力还有许多不足,但预先防范就能弥补缺陷,化险为夷,而且走上了发展快车道。市场是无情的,如果我们不努力,想歇一歇了,那么人年纪的高峰既是我们的顶点,又是我们滑坡的起点。所以任何好的形势都是企业新一轮的严峻挑战,就看我们如何对待。我记得在一次例会上学过“企业为何长不大”的文章,其中有两个观点:一是“工业企业从小到大有个过程,需要有开拓的恒心和意志”;二是“大企业家必须超越对自身财富占有的欲望,这一步不超越就成不了大企业家”。我认为这是一种神圣的理念,集团董事局领导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他心目中中财事业至上,个人利益至下,一身正气,事事出于公心,中财之有今天这样辉煌,得益于此。我们作为中财人为此感到幸福,感到自豪!
言念及此,我觉得保守思想危害极大,它会消磨人们意志,使人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说到底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表现。我们强调进取精神,就是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去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不经艰苦,何来喜悦,我们既要看到我们的事业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有遇到市场风险,艰难险阻的思想准备。中财事业是伟大的,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一个人在市场经济中拼搏,取得的丰富经验是极为可贵的,年轻也好,年老也罢,自己一生,最大财富就是生命,是自己在有限生命里能做点什么,我作为老年人更要珍惜未来有限的生命,做到老,学到老,不辜负自己的生命年华。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中财事业在新世纪的头一年再创辉煌,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