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反省,总发现原先附在自己身上的弱点没有改变。现在尴尬的是又得拿我的“拖延症开始说叨:工作状态散慢,特别地漫无目的。想起一茬是一茬,做到哪儿算哪儿。等到事情火烧眉毛了,才焦头烂额地着急,甚至莫名地简单变复杂。原因何在呢?左思右想,是缺乏动力吗?我没有一点功名利禄的念想吗?我等世俗中人,对生存的表象都有执念,不免总有些念想吧。其实也不用找动力,公司的经营方向和工作的具体目标都明晰地摆在那儿,宏伟的大目标就是我为之工作的原动力。我所有的工作精力都应该服务于这庄严的大目标才对。如此浅显常理,但为啥又不在状态?只能说就因为属于慢性子的本性吧。
据说,本性难移并非绝对,人一生的能量也是在转化的。比如前半生是风火激进的,后半生可能会转化为慢条斯理的;反之也然。我已经后半生了,但我好像没有转化,一直都是缓慢的。不知是否与宿命有关。
当然,生活喜欢慢节奏没关系,属个人范畴;但工作是团队的概念,是协同配合,是设身处地;不可以浪费时间,更不能耽误事情。
况且,我如果不紧凑不积极,团队就容易呈现宽松纵容的氛围,于是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地不严格,这样就容易对工作的品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危险概率加大。前一阵听到一则新闻说,韩国有一位飞机机械检修人员在一架战斗机起飞前的检修工作中一个小小疏忽,造成战斗机升空后机毁人亡。这位有12年工作经验的检修人员极度内疚,随即就自杀离世。这位不能原谅自己的检修人员让我感叹。的确,用心方能见微知著。既然在工作,真的不能漫不经心。否则,没发生问题是偶然的,而发生风险属必然,迟早而已。
话又说回来,其实我一直都有紧张感。好像表面上是风平浪静若无其事,但心里头也兵荒马乱支离破碎的。每一天都消失得这么快,时间总是很少。还有一堆的事没做。总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无形压力。
但是,人就算不喜欢压力,又怎么能没有压力呢?压力不一定是坏事,没有压力有时反倒是更大的压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甚至将压力升华为资源,给工作的促成提供正面能量。
新近热门的李安电影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名叫PI(与圆周率同音)的少年与一只老虎共存在小船上漂流于茫茫大海的故事。有一种评论说电影揭示的意思好像就是生存就是压力,就是与不确定和不方便并存。这就是生存常态。
所以我们不要抱怨苦不堪言的麻烦,而是在麻烦和压力中寻找机会发现空间。
不管在国内还是香港,我都接触到很多特别敬业的事业女性,她们大多是雷厉风行叱咤利落的女战士。值得我借鉴一下。还有,一批冲锋陷阵的中财人,肩上扛着各种各样的工作难题,在我们的各事业板块上勤奋忙碌。相比之下,我真的感到自惭。
人本能地趋乐避苦,人都不情愿吃苦受累。我们都知道一种说法:人是欲望和恐惧的结合体,尤其在现如今的物质主义时代更如此。同时,我们都有体会,就是经常在遭遇欲望的惩罚。那么,不能有欲望吗?也不尽然吧。或者说,理性的欲望就是前进的动力?至于恐惧,可以按“危机感”理解一下吗?或者说,有了恐惧就会警示警觉,打足提前量。如果允许这么说的话,欲望和恐惧又何尝不好呢?这属于诡辩吗?我只是借此说明一个不容易把握的度的平衡问题,并无他意。
我从内心认可我们的反省文化。起码人有思考力就必须有反思反省,反省帮助我们养育完整人格。但是,书面反省依主观对材料有取舍,有掩饰功能的文字其客观深刻的程度见仁见智很难说。这是基于我个人的狭隘。因为我发觉自己的反省经不起细琢磨,基本在绕一些浮于表面的混浊逻辑关系。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能力也害怕从心灵深处去深入挖掘并拷问自己。
诚然,有追求的中财文化希望纯粹,同时她又是宽厚自由的。只要有追求真理的热诚,愿意努力为中财发展事业出力,不趋权取媚。中财都以她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接纳我们。热爱中财;感谢中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