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金优炼     日期2013-12-23     点击量3113

  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有一点感悟,自以为有点深度时就会想可以作为下次反省的题材,但等到真正写反省时,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人生的感悟或闪光的火花就这样熄灭了!但边总关于士大夫的“士”这个话题却烙在脑中,有意无意地关注它。朋友们去了台湾回来,说到台湾比大陆更有中国味,保留了士大夫文化,我随即提了关于边总指引我做一个士的问题。说实话,之前想都没想过,什么是士?士大夫?士大夫精神是什么?所有的印象全靠把记忆拉回中学时代,非常之朦胧,只知道士是一个褒义词,能称之士的,首先应该是好人,并且要有能力有抱负、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能人强人,乐于助人、有才能的民间人才也算沾点边吧!

  什么是士大夫?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孔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就是说,只要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士大夫精神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是士大夫精神世界中的圣人!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的自觉锤炼的精英阶层,具有高风亮节、忍辱负重、为民请命的精英群体。

  从物质匮乏年代成长的我,以为物质的追求掩盖了精神的内涵,以出世的态度抑制物欲,多读书就会提升精神境界,然而却发现自身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比物质更为贫瘠。人是有社会属性的,一个人必须拥有明确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取向,才会有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一旦缺失,精神上就会变成一个“痛苦的人”,她比物质的匮乏更难弥补。翻开中国历史,那些名臣贤相及志士仁人胸怀天下、安贫乐道、通达生死、恪守名节的道德规范,无不让人心怀敬仰,热血澎湃。

  人到中年,体力、惰性等消极因素日渐滋长,社会抱负不再,只有解决精神层面的桎梏,才能将生活、工作变得快乐和有意义。自觉锤炼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以“士”的要求来修身处事,多学习多思考,通过日常工作来慢慢感悟。

  以上认知权作反省!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