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静心反省了,整天忙忙碌碌,人显得非常地浮躁;几年来自己身上的顽症固疾也曾想克服,但一直收效甚微。现在的社会环境诱惑很多,机会很多,欲望也多,金钱、名誉、地位、权力、利益等等过多的欲望和选择,使人在为人处世中就会变得浮躁。欲望,我觉得应该是生命的本质,也可看作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断走向未来的最大动力。欲望本身是动力,是好事,但不切实际的欲望、过多的追求使人心理很难平衡,人就会变得很浮躁,对工作、对个人都不利。为名所困,为利所烦,为利、为名疲于奔命,填不满的欲壑,负不完的责任,完不成的追求,让人心浮气躁无法轻松。
浮躁的具体表现:在工作上,大事做不好,小事做不细。目标过大,追求过多,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能力估计得太高,把社会、环境的束缚力估计太小。要达到目的,则会急功近利,不择手段或采取非正常渠道;虽出于公心,但成事少,败事多,害人、害己。浮躁之心态还体现在顺境时,高谈阔论,意气奋发,斗志昂扬;逆境时萎靡不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不思进取。浮躁的滋长主要是出自于急心,出自于浮心,是日积月累和平时缺乏修身养心形成的,急心、浮心最容易损害常理,最容易败坏事业,是难以应付目前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的。
再谈名利,现在的人们包括我在内大部分人对名利是趋之若骛的,追究起来,追名逐利的思想根源除了人的天性以外,再就是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正统思想有很大关系。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入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成“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轨迹。在儒家的启蒙课文《三字经》中,都毫不隐讳地告诫孩童要“杨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正是在这种文化环境的承载中,通过博得功名利禄来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的社会价值认同中,造就个人的追名逐利的心情。对名和利该不该淡泊?是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名利的实质我以为是体现人生事业的成功,生命价值的实现,意味着奋斗,意味着拼搏,意味着自强不息。名利不可不要,但绝不能追名逐利,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自己就很难做到,为了名、为了利、为了虚荣,自己的言语会失真,举止会变形;在工作中很难客观地从事理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人生的许多苦恼都来源于名利二字,做官、发财、成名、成家,搞得人心牵牵挂挂,难舍难分,忐忑不安。人如果放弃了对荣誉、名望、利益的追求,那么社会将会失去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怕就怕“走火入魔、鬼迷心窍、私欲膨胀”。一个人活在世上,一旦被物欲所牵,就等于被蛛网所系,执迷名利、野心,就像将自己置入笼中,一生不得解脱,本质上已失去快乐和自由,可能每天都生活在一种躁动和不安中。名与利是天下人们公共的东西,利只有属于公才广大,名只有属于公才光荣。希望自己有这样的境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难以致远。”
综合以上所述,现在的心态是亚健康、顾虑多、不坦荡,怕烦、怕困难,希望天下掉个大馅饼,坐享其成。希望自己通过反省调理好心态,鼓起以往的激情,面对中财集团的二次创业和挑战。让内心世界多一点阳光和灿烂;淡化欲望,淡化利益,淡化矛盾,但不能淡化责任,随着时光流逝、角色变换,责任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责任总是摆脱不掉的。要做好一个人,就得时时刻刻、一举一动都感到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心,就会得过且过,苟且偷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是玩世不恭,只能使自己走向消极。只有负责地活着,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