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王颖     日期2008-08-14     点击量2633
  反思、焦虑,盘根错节,心生彷徨,这就是我半年多来的内心写照。

  工作成效极差,极度影响集团某些时点的资金平衡,这是我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果。

  反省一:对西安融资工作的难度预估不足。对观念差异、责任心差异、银行内部信息传递衰减程度估计不足。我们初期接触的是银行支行行长及省分行分管业务行长等业务系统内人员,感受到的是虽有较大的观念差异,但通过充分沟通,是能够被感染,并取得一致的。数家银行接触后,我就有了偏于乐观的想法。我以为通过与已接触人员的充分沟通及相关纸质材料的递送、邮件答疑、电话沟通等方式,就会将信息相对有效地传递给审信人员,但事实说明估计太过不足。审贷人员距离市场远得让人觉得荒谬;专审员是代表企业及业务申报行在审贷会上陈述企业情况的专员,但他可以对你说,他看漏了你书面给予他的答复;信贷系统的人员,在面对审贷会成员的质疑时,因潜在的观念和认识深度的不足,不一定能做出最有效的回应,造成信息在银行内部传递时衰减过量。这一切在我们努力去接触审贷人员后感触颇深,而初期我对此的认识太过不足。

  反省二:对合作银行的类型,停留在初级划分阶段,未及深究。通过一段时间对西安金融环境的了解,我对银行大致作了以下分类:第一类:认为中财不错,但支行及省行业务部门人员太过拘泥、谨慎的,则先不大力推进。因为在这样的融资环境下,业务系统人员没有一定的担待气势,是不可能有效说服审贷人员的。第二类:第一次信审未获通过,但支行及省行业务部门人员依然保持希望,选择继续努力的,我一样选择坚持,因为我觉的在这样的融资环境里,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借力发力的机会。第三类:在合适的时机下,请已对我公司进行过授信的银行介绍别的合作银行,因为这有很直接的说服力。但我在初期,忘了应尽可能预先辨别支行在上级行的游说能力,这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区别。

  凡此种种,贻误时机,自责、惶恐,又有何补。究其根本素养、学识扬太过不足。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