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感于自己一次开车出小区,一辆车横在路口,左转弯过不去,于是进进退退折腾了好几个回合、右轮刮擦着花坛勉强开了出去,心里烦躁,停下车回过头狠狠地将那辆车踢了一下才开车离去。开在路上突然觉得自己死脑筋,小区车辆出去虽只有一个出口,倘若右转三十米到后面一幢楼门口掉头再直行,哪有刚才这样无奈与烦躁,更不会让自己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延伸到自己的工作中同样也有这种问题,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实施的时候还是很僵化,尤其是在采购部,一段时间内满眼看到的都是问题:报表勾稽关系不对、部分原料库存安排几乎就是等米下锅的状态,叉车、装卸工人情绪化工作,称重、点数说是做了但没有记录……,没做好就批评,批评多了嗓门变响,陈章、韩德臣将这种压力自然也传递到了下面,工作确实改观了,但这个部门和质管部都是年轻人不一样,50、60、70、80、90的人都有,打破旧有的习惯工作气氛变得紧张,常常有员工跑到我这里抱怨或告状,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我不可能无规则地去协调,有感于这次开车的经历,我开始了工作方式的调整,前提是要能达成目标,如让他们自己提目标、让相关岗位提出配合中的问题与建议、内部设工作闭环员等来引导与督促相结合。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用在工作上我认为只能是一个借口,因此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收集整理原料资料以弥补这方面的知识不足,有专业网站的、报纸上的,也有和供方交流中得到的。惰性使然,坚持了几个月后记录只是偶尔为之了。周六在家看报纸,老公将基础原料行情这一块内容剪下来放到我包里,突觉惭愧,少了认真,该坚持的要坚持。
三、分管的四个部门里,服务部是我时间花得较少的。在接待客户与接待政府部门人员时听技术人员讲PPT,他们讲得很认真,可总觉得灵活性少了点,同一份PPT很难满足不同的受众,但自己没有很深入去参与他们的工作,这应该是后面要加强的方面。
四、年龄的增长不代表知识与技能的增长,我很佩服何琪对原料知识的精通,佩服钟业明、陈逸文他们对产品配合方面的熟悉,这是我的短板,我经常在孩子的学习反馈单上写上“做最好的自己”,我也应该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