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里总认为自己处于好或者比较好的状态,心中常常装有无数满意,很难下笔,很难用心用力破解自己。果真如此那么无缺?温良的品行和丰盈的内涵固然要有,但自己的斗志、刚毅和不屈的东西呢?阴暗面呢?工作的主线相对单纯,视觉狭窄,放眼广阔的风起云涌极目的天,惊涛骇浪湛蓝的海,自己实在太渺小、不足道,再次醒悟有二。
一、工作取向死板、机械教条、经验主义;一味循规蹈矩习惯于走老路,守着老框框,没有豪迈的激情和无畏的斗志。我总想把聚氯乙烯产业链从头到未搞它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疏理得有条有理,井然有序,做不了专家行家,总想在此行业内职业专业,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掷地有声;花了很多精力来研究上游的战略导向、经营方向和决策主事者心理动态,作为集团重要资源配置和组织部门,展望100个亿销售规模,难道依旧采取这样的采购模式?现有的资源格局体系能承载和满足并能充分的运转自如?物流铁、公、水路能通畅八达?国内外优秀的物流运行模式学到了?并借鉴了吗?思路开窍了多少呢?
二、靠个人奋斗,大小事总想亲身亲力而为!过问这过问那,面面俱到,放放捏捏,总怕他们做不到位、不精准,没有充分调动部下,放手发动群众,让他们打开自己的工作思路,在行进中启迪智慧和灵感,展现优美的一面,让他们亲身感受工作的压力和欣赏工作的快乐;少有笑声,多得去的是那张严肃的脸。整天扎进具体事务的海洋里,看上去忙忙碌碌,考虑方向性,格局性就少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虑,培养锻炼新人的机会就少了些许。工作中总习惯强调安全、强调责任,强调保障,做事务求细致、精准,大气的、磅礴的、无所畏惧的姿态在我和他们身上就似乎掩埋了,以至于他们行事风格也都偏于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怕见高管、怕指责、怕出错,怕批评。长此以往,缺陷的性格会严重影响外向型的交往工作。
总部营销通讯6月刊上推荐的那片《从觉醒的那一刻开始》里面有一句看似平淡但我认为十分意味深长的话:天下有很多普通道理,我们自幼习之、知之,但很多时候只是在耳边飘来飘去,进不到我们心田。只有当某一天,突然间自己意识到了,才肯动手改动手做。我想有时候做人做事,所缺少的,往往就是这些累积起来的一丝丝、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