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一、关于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存在一种误区,即将成本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在日常管理中也将废料率米重的控制看得更重,因此员工不自然的就将产品质量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常常会有“这一点小问题,没关系的”,“以前也是这样,没关系的”的思想。殊不知生产时一点小问题,到组装厂加工和安装时再一点小问题,结果产生了大问题,造成了反馈。质量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句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生产者,往往认为对于产品质量,质管部应付更大的责任,因为他们只负责产品的检验,而不负责产品的调试生产。但若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如此频繁的出现问题,我们能够都检出来吗?所谓“前序一分钟、后序半天工”,上游控制得好,下游才能更稳定,质量才能有保障。因此,作为生产的前序,我们必须将其控制好。但如何能将其控制好呢?
1、管理上的完善。出现问题以后,查清责任人进行处理固然重要,但是,这只一个开始,不是终结。罚款不是目的,后期原因的查找及改进措施的落实更重要。然后进行效果的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我们目前往往处理完就结束了,而忽视了后期的原因查找及改进落实。
2、技术上的改进。对于某些问题,虽然找到了原因,但仅仅靠人为补救不能完全杜绝,需要我们技术改进来完成。对于类似的质量改进,我们要鼓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后期的弥补。
反省二、关于淡季管理
有句俗语叫:闲时补网,忙时打鱼。在生产管理上也是这个道理,旺季时我们把心思都用在了产销衔接上,无暇顾及其它,而到了淡季没有了供货压力,就感觉无事可做,每天日子过的轻松,这很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和惯性,而惰性一旦养成就很难矫正。因此就形成了旺季指标易控较好,淡季指标难控较差的现象。在生产部已经有九个年头,基本年年如此,在我们的思维定式里,这是正常的。但在年初一二月份,与一部及西安中财比较中,让我看到了淡季指标差不是一种必然,他只是我们惰性的一种体现。痛定思痛,寻找差距,才能迎头赶上。所谓旺季抓生产,淡季抓管理:
一方面员工作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对其的技能培训与思想修正尤为关键,通过思想的灌输与引导,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组织的整体协调能力也会提升。因此,淡季时适合演武练兵与深化员工思想,以备战来年。
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实中,常常看到一些人有意无意地跨越规章制度范围,做出不合适的举动,破坏规章制度的严肃性,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就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要拿好规章制度这把尺子。
最后,就是规范管理。对各个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评估,综合工作内容、工作能力、优势特长等方面考核,将之放在适合的位置上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然后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检视,梳理出哪些是适应现在的,哪些是过时的,还有哪些是要推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