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     作者孙江宁     日期2011-07-26     点击量2659

  新岗位,新工作,人在经历变动的时候,往往更加看清自己。半年来的最大收获是在适应中学会思考,在压力下寻找从容。

  反省之一:对目标、定位、团队的思考

  任职之初,深知自己基础不足,需要恶补的东西太多,天天盯着自己看这学那,压力很大,也没见什么效果。三个月的忙乱之后,静下心思考。

  广角一个管理部要面向四个前台业务部门,除了为公司正常运转提供财务、行政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外,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三点:

  一是要有能力消化业务。前台的业务气势起来了,管理部要做好配套。对于总纲应当有执行、有监督;对于业务,尽可能提供好的服务、体现效率;对于风险,必须守住原则,但有提醒、有建议;让前台部门觉得到身边站着的是可以提供支持的伙伴;

  二是要营造前后台的平衡。管理部每个岗位都有监管与服务的双重角色,要有意识地创造前后台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换位思考的工作思路和模式。符合总纲的,我们提供良好的服务;有瑕疵的,我们提出化解建议;有违规的,我们坦然进行考核与问责。前后台共同的目标都是公司在风险下盈利,互为良师益友,信任和坦诚能够在服务和效率上起到加速作用;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多做一些,以心换心;

  三是文化的宣导、制度的推进、培训的坚持,这些传递的是一种“魂”,重在用心和坚持,潜移默化。

 这三点做好了,一旦广角的业务气势烘托上去,管理部能够更好地起到促进作用,而非负面影响。这个目标怎样实现?一个人肯定不行,要靠团队。

  反思自己前三个月,最大的问题在于角色错位,目标不清,忽视大局,认为自己必须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先修自己才能支持别人。只顾埋头走路,没有抬头看天。

  作为管理部的带队者,应该站在部门的高度、首席执行官的角度来思考定位,知道部门应该为广角的整体目标做些什么,怎样逐步实现。在管理部团队整体相对稚嫩的情况下,短期目标应当先修团队。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难折断。筷子也无所谓长短、粗细,即使长短不一、粗细不一,协调好了也是一双能吃饭的好筷子,关键还是在于手的把握。

  反思的意义在于改变。纠正自己的定位,接受自己诸多不懂的现状,重点在调整、激励并信赖团队,营造共同学习进步、共同解决问题的氛围。幸运的我,拥有一群好员工。大家共同的努力,使得管理部现阶段基本做到了忙而不乱,服务和效率上有许多改进,能够感受到前台的尊重,在把握原则的前提下也尽量去支持前台。团队成形,科室之间有配合,科长和科员都在迅速成长。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看得到未来的进步。

  反省之二:对自身能力的思考

  重新学习《中财金融广角总经理助理级以上干部座谈会纪要》,许多困惑在其中找到了指引,感触很多。

  带团队最理想的轨迹是专业知识+从业经验+管理+总结,反观自身需要提升的地方很多。

  首先,在专业知识方面,财务、金融、法律都要靠勤力来补;

  其次,从业务经验来看,从营销、审批到操作都缺少实质接触;对业务的理解更多是依靠在公司十年来的耳濡目染,不系统、不深入。上半年工作重心在团队,接触业务较多的环节只是放款前的要式审核,明显对市场、对业务缺乏直观感悟,更谈不上见地和深度。边总的文章曾提到,“要按理而解,循道而化”,“只有自己不断研究、反复琢磨出来的东西才最具有生命力,最有指导价值”。我想,无论是要做好业务管理,还是培训,身在广角一线,只有总结能力是不够的,只有具备直接、深入的经验,才能将总结能力发挥更大的效用,才有根基和活力。这是我必须打破的瓶颈。

  再次,从管理上来说。座谈会纪要中边总讲到“风险的可控程度,控制能力,关键是一个团队、机制和文化问题。”看到这里,联想到部门管理。其实一个部门的管理,也是团队、机制和文化问题。对团队以心换心,把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想清楚自己身边有几把刀几把枪;机制就是部门的管理模式,是制度、激励、通道等问题;文化是一个部门的魂,往往领导的风格决定了这个团队的风格。这三点综合起来,就决定了一个部门的高度与宽度。

  反观自己的管理能力,仍有许多不足。对独立人格的理解不到位,缺乏自己的思想与判断,对团队成员的独立人格该怎样培养也引起我的反思。思路不够开阔,主观能动不足,更多是通过领导或者同事的触发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主动地、有计划、有系统地去寻找问题、梳理问题。管理模式、管理技巧还远不成熟,思考多,行动少。对现岗位只能说是逐渐进入角色,形似神不似。

  一直以来,都有每日反省的习惯,现岗位的压力,自身能力的不足,都让自己很焦虑。在纪要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心突然静了下来。“要化解肩上的压力为动力,修炼内功是首要之务”,“谦虚学习,踏实做事,则每一个人的内心一定会更丰富更安定。”

  想一想,清晰认识自己的不足,与其焦虑,不如接受现状,坦然示之,潜心改之。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