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重庆利财管道     作者张世健     日期2015-01-22     点击量2931
  在以销量为中心的喜怒哀乐中又过了一年。

  3月份开始正式启动销售工作,由于丰都拿下一小工程和黔江经销商的成功签约与发货,每月三四十万的销量,对于刚起步的利财,让我有了些许的信心与憧憬。然而随着5月份工程的结束与经销商的终端滞销,6月起销量持续滞涨,自身经验的缺乏、营销团队力量的薄弱、人员引进的不畅等种种问题的逐一浮现,使我的信心倍受摧残。长期的内部管理而培养出的成本意识、谨小慎微与营销管理之间的碰撞,一度让我无比迷茫。

  近20年的内部管理,强烈的成本意识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并不自觉地带入到新的工作中。由于过多的考虑成本,在人员引进、营销投入方面总是瞻前顾后,总是想着我们这样刚起步的小公司,经不起大手大脚的折腾,必须精打细算,在这样的思想意识指导下,导致我们业务人员引进不力,营销梯队未能快速成型。在营销投入方面,我同样犯了“吝啬”的毛病,机构方面提出的物料与门头广告投入,我也始终坚持按总纲规定操作,对于营销人员提出的额外支持,我总是振振有词予以否定,殊不知,这样的成本控制,恰恰让我们因小失大,贻误时机。

  在重庆这样的区域,厂家垫资是普遍现象,我们是刚刚进入的新品牌,合理而适当的机构负责人或经销商授信对推动经销商成功签约与销量提升至关重要,对于不时传来要求授信的呼声,以及兄弟公司也有授信的现实,我也时常犹豫是不是该适当放宽,但是,真正面临需要授信发货时,我又开始犹豫,犹豫的最终仍然是重走原路,我时常以最差的设想而放弃美好的希望,明哲保身而无视市场需求。

  化建内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产内部找问题,营销市场找机会。找问题,就是寻找事物本身或相关部分不合理、不完善的方面,因而眼里、心里关注更多的是问题,问题看多了,想多了,时间久了就难免乐观不足,悲观有余;找机会,就是寻找机遇、可能、希望,机会想得多了,自然就会积极、乐观,哪怕问题、困难再多,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会努力去争取,而不会轻易放弃。营销管理这几个月来感触最深的是营销人员大多相对比较自信,在我看来,甚至过于自信、乐观,而我则明显过于消极、悲观。找问题与找机会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长时间从事内部管理使我习惯了找问题的思维方式,因而变得谨慎、保守,而营销需要更多的是胆大、积极、乐观。我将努力改变。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