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事一多就容易急躁,言语也就不再和气了,特别是我认为很简单的事,对方如果一时不明白,几次来问,我就不耐烦了,有时言语刻薄,甚至会挖苦讽刺对方,实在是修养太差。亦舒说: 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而我却认为心直口快是好事,根本没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有段时间还自嘲脾气随着年龄长。直到我看一篇关于谦谦君子四重境界的文章,觉得对做人处事很有道理,因此我摘录了一部分,供我学习和反思。
第一境界是谦卑,除了谦虚不自大,也有讨巧的意味,甚至会成为压制个性健康发展的隐形杀手。在任何交往处事中,人总是喜欢一种谦虚的交谈交往方式。三国刘备就不失为一个开明谦卑的君主,从他三顾茅庐诚心求诸葛亮出山便可以看出来了,根本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
第二境界是谦恭,比起谦卑,它有恭敬、恭维别人的意思,但这其实更接近于赞美。它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不因学问博雅而骄傲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处优独尊,相反,谦恭者学问愈深愈能虚心谨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礼待人。它是人际关系润滑剂,当别人赞美自己之时,没有虚荣,而是继续把事做得更好;当别人做错事时,也不因此贬损他人。
第三境界是谦逊,较前面两者更有一种低调的追求精神,而这一点往往就体现在学识上。谦逊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学识优厚而话语浮夸、自以为是。世上没有人是能够什么都懂的,学问包罗万象,更应该谦虚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此外,谦逊,就要做到敢于面对并承认自己的局限和短板,多学别人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修得真知,启迪心智。
第四境界是谦和,是这四重境界中的最高阶段。它所关乎的是除虚心外的和气、和睦、和善,谦和之人是至德之人,正所谓“道生于静逸,德生于谦和”。处在这一境界中的人总是友善的,他们会真诚地对待别人、帮助别人,甚至甘愿为了成全别人而牺牲自我利益。
战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能够最终和解,不就在于蔺相如的谦和之心吗?无论廉颇如何百般为难蔺相如,他都能以天下为公,始终保持一颗谦和容忍的心,最终廉颇惭愧不已,负荆请罪,将相之和成为千秋佳话。
面对谦谦君子四重境界,如果我学得一二,情况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