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通过年前培训及去年10、11月份指标的回落,自我感觉今年应该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自我感觉会比15年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年前派出去学习的生产班长、设备班长均回司,且工作斗志还可以,干部的稳定性明显好于15年,但事与愿违,管材指标与型材指标并没有得到进步,反而退步,管材指标更是一落千丈。在放手两个月后,我与肖耿涛全部插手到生产一线,直接指挥车间主任、班组,给予分析与鼓励,从而使指标得到控制,逐步恢复到去年水平。
一、放与收
总觉得,经过六年的洗礼,各部门基层队伍能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有的时候应该放手,让他们冲在一线,让他们自己去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自己经常跑到一线,去指手画脚,从而减少对自己的依靠,自己也可以从各种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从而可以去开展一些公司层面的事情,也可以多出去跑跑,了解新产品新技术。但,情况并不是这样,反思,觉得不是放与收的问题,而是要求高与低,细节的关注度问题,是对于很多事情的妥协,患得患失的结果。
放,不代表随波逐流,或者简单施加压力,管理者,应该对下属所面对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必须有效区别个人态度与个人能力问题,有效的判断下属开展工作的尽心与尽力的问题。适当的收,适当的直接参与到下属的工作中,不是坏事,应该是好事,不是剥夺下属的权力,而是对下属工作的支持。在这方面,我是想的简单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自己需要时刻反思的问题;
二、闻喜不亢,闻悲不卑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不喜欢等待的人,对于下属是没有耐心且特爱讲道理的人,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因某事的不如意,会在会上去批评人,去大讲特讲,自我的心情很容易被事物控制,特别是一些不如意的事。
很羡慕那些特稳重的人,遇事处乱不惊,闻喜不亢、闻悲不卑,临大事而静气。我时刻告诫自己,需要忍耐,遇事不能太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告诫自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努力,勿忘初心,结果终究会好的。但,面对新疆的特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造成的有效工作时间仅有九个月的现状,面对新疆基地与各个基地差距越拉越大,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缩短差距。心中的焦虑导致了自己遇事就想看到一个较好的结果,总是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改变一些状况,使得工作更加有效,但,由于基础问题,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在面对各种问题,更需要自己沉下去,逐步推进工作,踏踏实实,用用心心去做一些实事,从而积累,从而提高。欲速则不达,知行合一。
三、管理的底蕴
很多时候,我会去想,什么时候新疆基地能够像新昌基地、下沙基地、天津基地、西安基地一样,有这么好的底蕴,管理的井井有条,指标控制的好,还可以经常拿些技改、产品创新等新鲜事物来晒晒,体现自己的亮点。
管理底蕴,其实就是公司体系氛围问题,是一个团队的战斗力问题,去年年底,新疆基地拿到了设备维保三等奖与产品展示三等奖的时候,我曾对肖耿涛说,我们新疆基地拥有打突击战、攻坚战的能力,但是缺少打战略战、持久战的基础与能力,我们应该向具有战略战斗力的队伍去推进。年初,系统的对建厂之初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也建立了一整套的绩效考核方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制度完善与考核体系的建立,提高团队的基础管理水平,从而真正的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使新疆基地即具备打攻坚战与突击战的能力,更具有战略战,持久战的能力。
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书中说“团队遵守制度的意识比制度流程本身更重要”,即团队氛围这个软件,比制度流程这个硬件更重要。
团队的氛围来之哪里,我个人觉得,来自于管理者本身的意识与要求,就是说,一个队伍的底蕴,来自于管理者本身的底蕴。所以,作为一个基地负责人,管理底蕴的深与浅,在于基地负责人对于自我要求的严与宽。所以,管理的底蕴,不能仅仅靠制度建设本身,而在于管理者推进的力度以及管理对于每天发生事物的要求程度。如果管理者本身方向对了,对于细节关注了,那么久而久之,团队对于细节也就关注了。自身的提高,就造就了团队的提高。所以,很多问题,其实都出在管理者本身。所以,新疆基地所出现的一切问题,本源归之,就是我的问题。故,日常更应该反思自己的底蕴是否深浅,反思工作结果的不理想应该从自身何处纠正,从而提高自我,提高团队。
以上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或许,太急于求成,也或许自己笨了点,没有很好的把握节奏,但是,我想,只要努力,只要踏踏实实的去干一些事情,我想,所谓的焦虑,会减少,所谓的底蕴,会增加与增厚。团队的积累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