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速流过,进入中财已三年之多。三年的时间,足够与周围的同事建立深厚的革命友谊,虽然有领导的关键性指点,但在工作中也总会犯些这样那样的错误。事后细细想来,主要的问题还在于以下两点:
1、思路要清晰
曾一时,有那么一句话“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停止就是进步”。很高兴自己把这句化给记下来了,然而对于真正的实践,我却应用的甚少。三年的工作,看似工作量是很大,但实际却发现落到实处的较少,纠其原因,我认为还是缺少正确的工作思路,在一些工作中走了弯路,降低了整个工作效率。我们在一个劲地想优化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时,却忽视了对自己工作效率的审视。面对工作,我还是时常像个小青年一般,做到哪里算哪里,结果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了,把自己饶了进去,拖慢了行程。而真正的高效做事,是要做到百分之百的代入,告诉自己我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者这个问题的终结者,再去考虑各个环节因素、综合性地分析,将问题转化为流程和表格,找相关人员解决问题,不再做简答题,而是做填空题,这样更高质高效。思路永远要走在行动的前面。
2、细节要重视
看似简单的试方试料,其实也是是一个全面性强、程序复杂的工作,从配方的设计到样品的检测,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对结果的判断。一年多下来,偶尔也会出现不合逻辑的试验结果,在自我怀疑的那一瞬间,作为一个技术员,就已经输了。小试还只是影响了一个机台,如果是车间的整体共性问题,那一定是大范围的影响面。或许可以用“一个巴掌拍不响”来形容PVC类的生产问题。PVC类问题往往是由2个乃至多个问题在同一时间点产生的。可能一个是一直存在的,因为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所有很自然地会被我们所忽视,其中另一个则是某一时间段的突然变量。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简单地把问题推向那个变量,导致出现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最后影响了真正的判断。只有去重视细节关注,重视对这一线信息的收集,才能不误判,也才能做到“治本”。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偶尔还会干那么一两件自己事后想想会不自觉发笑的傻事。犯错不可怕,犯了自己完全能够避免的错,并一错再错下去才是真正的可怕。那些傻事、那些错,我不能犯过就算,应该牢牢记住,分析其犯错的原因,更多地转化为事情的各个环节点中去,自己去避免,也通过别人帮助自己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