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业首崇韬略
谋策不拘规界
破茧始成蝶
君子莫空忧怯
飞跃,飞跃
醉睨朔风方冽
——调寄《如梦令》
从业资本市场有年,听得最多、同时也是说得最多的词有两个:顺势而为,知行合一。但做起来,却经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盖因顺势而为,需要先做到正确地审时度势,并且摒弃所有不必要的执拗和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去顺应趋势;知行合一,则一方面要对“所知”足够坚定,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审视反思“所知”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从去年年初投资部丙科成立以来,一直带领投研团队,经历了最初的手足无措,经历了盲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渐渐摸到些火门,掌握些要领,定下了以行业精深研究为基础、深入挖掘投资机会的投研模式。随着团队越来越壮大,同志们的成长也是有目共睹。但是,却一直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没能有实效、又有时效地将投研成果转化为二级市场投资的盈利。
起先,我一直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沟通不到位,于是一直在孜孜致力于解决沟通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工作和考核制度的制订、还是日常工作开展中对大家的要求,皆是围绕“沟通”这一核心;直到最近一次,将三易其稿的科室考核制度交给严总后,严总与我的一番深谈,我像是醍醐灌顶般明白了,之前的想法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仔细算来,与严总沟通已经很多次了,今年于总指导投资部的工作,也给出了相当多宝贵建议,但由于我不自觉地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势,使得严总的谆谆教诲、于总的殷殷指教,仅推动我在细节处不断修正,却没有真正从根源上彻底地解决问题。
我这人过于书生气,考虑问题容易走极端,可能恰恰是起初吃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盲目追逐热点”的亏,而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与科室同事一起尝试做不熟悉行业的事件驱动研究,效果甚微,因此不自觉地排斥这种“不够熟悉的行业之投资分析”;加之科室同事对“精研行业、深入挖掘投资机会”这个模式认同度很高,更让我坚信了这条路的正确性,但是,却在潜意识里将“正确的”和“正确的全部”画了等号,默认了“只有精研行业挖掘出的投资机会才是投资机会,”这样荒谬滑稽的结论,对不符合这种思路的投资方法都无法打心底里认同,这就叫“走极端”了。于是,眼睁睁看着大盘有确定性的反弹,期间市场热点轮动,各自精彩,却白白错失了很多数日乃至数周为周期的好投资机会。
我常说,“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数学方程式”,数学方程式是非黑即白,而艺术则是兼容并蓄,不可过于呆板拘泥;我还常说,做投资决策,要有“大策得行便当行”的气魄;可是事实证明,我很善于批评他人,对着镜子却看不到自己,诚为可笑。
在资本市场上,我还是个新人,但作为一个年近不惑之人,回想过去生活中经历的重要抉择,因没有恰当“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而吃的亏,已经够多;自以为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但却没有适时地审视“所知”及时作出调整,反而盲目执拗地坚持,造成的失误也不在少数。我心底很清楚,无论从对自己、对团队还是对公司的责任角度出发,不作出彻底的改变调整,是不行的了。
改变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要突破惯有的思维定势,一定充满彷徨与纠结,甚至需要有“矫枉过正”的气魄方能得成。初入这行便听前辈说,学做投资,其实是在学做人,历练自己的人格,逐渐摒弃人格中贪婪、怯懦、冲动、怠惰的负面成分,方能有所成就。那么对我来说,对人格的淬炼,就从突破思维定势的改变开始。
很巧,今年是母校120周年华诞。就拿那首传唱了80年的校歌之第一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作为心灵的指引,开启心路的改变历程!
是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