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印度分公司来讲是磨难的一年、同时也是成长的一年,而对于我本人,也是心理历程波折,不断挑战的过程。从加入中财之后逐渐地融入中财大家庭,到渐渐有了主人翁意识,主动的、积极的为中财印度分公司本土化努力贡献着自己微薄之力。
回首2017年,感慨良多,反省颇多,思想上收获满满。一方面感觉中财的平台让自己所学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也让自己随着这个不断变化的大舞台努力地发挥创造性来适应着中财印度本土化的每一步。
2017年对于中财在印度投资来讲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
1、如废币政策,让很多适应了现金交易的人感觉到寸步难行;也让很多黑钱交易、避税交易无所适从。
2、然后又经历了难熬的GST等待期,税收改革迟迟不落地,即使落地后如何稳定都是未知数。似乎每个印度生意人都在等待、都在观察经济何去何从?
3、同时,作为房地产行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供应商,又经历了印度房地产里程碑式的政策——RERA。
4、伴随着行业内部不良竞争如credit政策,供应商给予采购商30-45天账期,有的甚至达到3个月,导致行业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
5、再加上地产行业所有开发商都面临的融资问题如地产开发商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渠道过窄、呆账坏账居多、烂尾楼随处可见等,行业产业链哀鸿遍野。
6、随后又经历了让中印关系跌入谷底的洞朗事件,导致投资者人心惶惶、驻印人员战战兢兢,部分地区发生的抵制中国货事件,接踵而来的是无人机跌落事件,让人有种应接乏力,无力回天的感觉。
似乎每一段时间都让人煎熬,都让人无所适从。可以说这段时间颓废过、迷茫过、失望过。但是在最最艰难的时候,想着领导的期许、想着同事战友的支持、想着家人的支持,仍然选择的是坚守与奋斗。
乱世出英豪,只有把握住时代脉搏,把握住经济大趋势,才能在未来的变革中站稳脚跟,走好扎实的每一步。厉兵秣马、苦练内功、穷则思变、因势利导才是企业运营的王道。遇难而退、不思进取、坐以待毙不是中财人的风格。既然选择了印度,就应该把握住每一个契机、顺势而为、积极布局,才能为将来的中财印度分公司本土拓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年收获最大的莫过于真正体会到了中财文化底蕴的精髓,在思想上上了一个台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反省总结,以资自勉:
1、 针对印度竞争对手、整个行业放账现象动摇过、徘徊过,感觉如果不去做,可能就会丢失市场。但是看着那么多的供应商高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呆账、坏账,严格贯彻了不赊账、不放账的原则。留下了精品客户,避免了呆账坏账的产生。而把精力放到了对竞争对手研究和对客户服务的改进上,成功的商家最懂揣摩买家顾客的心意,古今如一,而只有不断地完善服务和改善服务系统,才能树立真正的品牌和提高产品附加值。
2、 面对艰难的市场,感觉无所适从,以及不断产生的畏难情绪。不断从顺其自然的心态中转变为主动进攻、步步为营,完成了地产商、工程承包商的关系铺垫与维护。同时加强和完善了对经销商、门窗厂的关系维护、服务支持策略,巩固了多方关系。
3、 面对团队成员的参差不齐、水平不一,逐渐把独狼精神和傲娇心态转变为团队培训、团队支持、团队协作。不患世无人,而患不知人。只有知人善用,而知人短处,特别是团队成员短处才好补其所短,用其所长,发挥团队最大效能。同时要不断地给团队打气,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人心态。在为人表率上多下功夫,避免错误判断、错误指挥,凡事多与领导沟通、多与同事商讨、多与客户试探、多与市场论证。心态放低,服务大众,管理优化,协同作战。
4、曾经只专注于市场业绩的拓展,而忽略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没有全局的把握而只注重一城一池的得失,必然会失去更多的阵地。在领导的帮助下,逐步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以制度约束人、以人情感染人,做到制度上的无情,执行上有情,但是在贯彻上要实行人性化,不教条式。
5、本地化是自己一直想做好的问题,而落实到现实中,总会或多或少遇到人不好招、才不好找、队不好带的问题,特别是初创期。而现在正正需要的是能否迅速融入自己团队并且能够有执行力的印度员工,而中国团队最大的挑战又是培训好、管理好、经营好自己的团队。只有一步一步落实,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走,才能把这条路走好,走扎实。
经历得越多,反省得越多。感谢中财的大舞台,感谢印度分公司的团队理解与支持,让我们的每一步走得更加坚实,思想不断升华。期待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