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一直对自己有反省的要求,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但长期下来发现,有些顽固矛盾一直存在,似乎怎么也改不掉。它可能不会每时每刻存在于我处理事物的时候,却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我的判断和选择。后来,再成熟一点,觉得这些也并非都是恶性影响,也会是我处理事情谨慎的来源。所以正反两方面看待事情还是非常必要的。
道家有个思想,用范仲淹的话来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概是因为自己还不够成熟,有时无法做到看淡一切,看淡结果。我们做一件事总会先设定一个目标,这样更易奋进,每阶段看到完成的进度也会有一定成就感,再调整计划继续努力。那么有时跳出来看,这会不会也是一种很看重结果的行为?所以,一旦无法达到目的,一旦偏离目标,会迷茫会失望。可是,为目标而不断奋斗不是很正确的么?一个真正不关心结果的人,就能被称为洒脱么?这些话写完就好像在反驳道家这个思想一样,实际上只是在说服自己的内心,事情不该一概而论,不然就像用一个理论去套一个事实一样,实际可操作性不强。锻炼辩证的思维,跳脱出事物本身看本质。不仅要设定准确目标为之不懈努力,也应该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总结和成长。如果失败,就总结经验,打起精神,整装再出发;如果成功,不骄不躁,下次继续保持。
还有这么一句话,“多能者鲜精,多虑者鲜决。”大意为:什么都会的人很少能精通某一学问,遇事优柔寡断;思虑过多的人很少能当机立断。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也是工作后让我体会最深的道理之一。我们每天从四路八方收集来各式各样的信息和知识,若没有重点和方向地去接收和学习,只会浮于表面,不仅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印象不深刻。所以沉下心来去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很重要,这就要求有所取舍,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整理和排序,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方面问题,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惰性。天下事,坏于懒于私。这一点很容易能意识到,但却是最难改的,需要时刻鞭策自己。我现在可以保证工作上的勤劳勤奋,但却无法保证在其他生活琐事上都消除懒惰的毛病,因为有时周末无法有效利用时间让我很苦恼。
2017年注定是学习、吸收、成长的一年,我需要时刻保持信息的灵敏度,对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努力搞透。再系统性、结构化的梳理成一套体系牢记,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