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三)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三)
我的反省
文章来源吉林中财管道     作者袁明明     日期2019-01-03     点击量1612

  年初想着一年时间好长,一转眼到年底却感觉这就过完了?在这一年收尾之际,对自己以审视。

  读“华为工作法--执行时不能追求差不多”深有体会。诚如其中所讲,在工作中常常缺乏准则和固定的标准,遇事只要差不多就行,别人托付做的事,觉得只要最终的结果差不多就行;明明有好的方法去改进,觉得只要方法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非得改进。多一点,少一点,好一点和坏一点也无所谓,没必要斤斤计较。这些“差不多”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时常可见。印象最深是宝莲灯里沉香在花果山学艺期间,一招一式大体动作到位就行,从不追求动作标准与否。后来杀上天庭与真正的高手二郎神对阵,他的一招一式总是差一点点就能伤到对方,就这样直至轻松的落败也未碰到对方衣角。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自己的理解就是事前要考虑周密,过程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详细记录过程中每一个现象,结果对比分析每一个数据,找到差异,有异常要分析、验证确认,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反思在实际工作中并未落地到实处。像5-6月份公司要求尊享配方更换钙锌稳定剂牌号,以惯性思维推理,联盟在基材中替换没有问题,那么尊享问题也不大。在前期试验过程中仅有试验人员反馈成型有点问题需要调试,未至现场查看,检测结果物理性能没什么变化,因此认为可推。在后续的多次更换机台过程中外观问题凸显出来,尤其面越大越严重。典型的“差不多”就可以推,过程记录不完整,存在缺失,试方试料制度执行不彻底,因此导致后续浪费众多人力物力去反复验证,得不偿失。

  对照华为的四化,只是做到了模板化,而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并未完全落地。职业化要求以最优方式完成任务,并且成本最低化。自问自己有这种潜意识的做事习惯,然则却不能将之传导给每一个部门员工,致使总有人抱怨得到的支持不够,如一边控制费用,一边又催着做新产品/技改,报买东西不给批准等等。为此,如何让其理解控制费用及新产品/技改投入并不矛盾,也是一大烦恼。

  规范化要求要个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办事,然则在部门制度的执行中,往往因其他因素影响而未执行。如部门制度规定了每个小组月度、年度必要完成任务,员工寝室卫生不能上黑榜等,在实际中因其他任务插入而耽搁原本计进度,自己会在第一时间帮其找说服自己的理由,而免于制度的处理,是为带头失职;表格化要求一切信息用表格数据来表现出来,类似财务分析。虽多次在部门会议上要求,总结上的数据一定要全面,然则只是一再要求并未订立明确标准去衡量,导致有员工的总结久而久之落于标题式总结,是为推行不力。

  当然,任何一件没有得到解决的事,并不意味着它很困难或者无法解决,只不过是还没找到最合适的办法,方法总比困难多。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