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两部电影成功刷屏,一是《我不是药神》,二是《西虹市首富》。我很少看电影,更鄙视花钱买票看电影的人,但禁不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好评,所以龇牙咧嘴忍着锥心之痛花了几十元去电影院看了《我不是药神》,然后很自觉地在网络上免费看了《西虹市首富》。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故事几乎是平铺直叙,没有刻意制造笑点,也没有刻意制造泪点。但就是这种平平淡淡,直指当下看病难,看大病更难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患者挣扎求生因病致穷,一方面是药企漠视生命牟取暴利;一方面走私如救命绿色通道,一方面律法似拦路吊睛猛虎……就是这种尖锐的矛盾,直接戳中了大家的痛点,让人心神震动,泪眼婆娑。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是很好地抓住了社会的痛点。我所谓痛点,就是指一个个体、一个组织最薄弱,最不能承受打击的地方。在这点上,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脆弱。
在我们的企业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痛点。在公司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往往是“领导是这么说的”、“别来找我,你去找领导,领导说行就行”这一类话。乍看起来,是领导有绝对的权威,但细思之下,实则是我们的制度、体系有了问题。就拿制度来说,每个企业都不缺乏制度,关键的问题在于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实际执行情况。中国的企业的管理受日韩和西方国家影响较大,大家在制定制度时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总会参照搬用一些别人的条款,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实用,各个制度之间层次明显,缺少连贯性。所以一些制度从颁发的那一刻起,就不断释放消极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也就仅仅流于形式。最终化成万能的一句话“你去问领导吧”。这让我想起宫廷剧中皇上高座在龙椅上,看着大殿中各执一词的朝臣,忍无可忍,终于龙颜大怒,然后一众朝臣齐齐跪下高呼臣该死的情景。该死喊完后各大臣就又眼巴巴的等着皇上的旨意。然后,皇上不得不各自安抚一番,众臣都喜笑颜开,唯独留下皇上默默在心里画圈圈诅咒众臣。所以,企业里面领导很痛苦:说了是“金口玉言”,出了错都是领导你自己担着,不说是你尸位素餐,拿捏架子,领导往往是进退维谷。这就是制度和体制的问题。
企业经营是一场持久战,一开始比的是灵感、勇气和运气,接下来拼的是坚忍、格局和理性。后者往往是由我们的体制制度来维系的。体制制度有问题,那么就容易被同行攻破甚至不攻自破。值得警惕!
再说《西虹市首富》,故事情节也俗气,讲述了处于人生事业低谷期的王多鱼接受一个月花光十亿资金的挑战。在此过程中,他为花完这笔钱绞尽脑汁,而他的金钱却越花越多。整个故事在我看来就是“舍、得”二字的娱乐化体现。
关于舍得,应该属于哲学范畴,具体出处我不清楚,百度一下,好像是出自《易经》,但不可考究。近些年风靡起来,估计是受星云大师《舍得》一书的影响。同时,2010年之后,一些培训机构也喜欢弄点“舍与得、道与术、利与害、生与死、方与圆”之类玄之又玄的概念,所以这两字也时常被拿出来说事。
但就舍和得,这两年我个人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就拿我们的PPR原料来说,起初我们主要用燕山的4220,后来我们引进了大庆的PA14D,再后来是海天的PA14D,扬子的4502,R503,接下来可能是茂名的T4401……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采购渠道,调整我们的生产工艺,在某些时间段内放弃了我们的生产效率,增加了我们的生产废料率,但另一方面,我们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地舍弃,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确保了我们的成本优势。
在这个过程中,从采购到基地生产,我们都很痛苦。所有的一切都在默默地发生,我们也在默默地习惯,以至于我们的印象中好像一直就是这样。除非我们去刻意地回顾往昔种种,才发觉变化如此之大。
舍于前,得于后;舍于当下,得于未来;舍而后得是惊喜,得而后舍是遗憾,舍者未必其祸,得者未必其福。
以上感触权作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