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慎独,说到底,贵在三个如一。
言行如一,为情操
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孔子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心口如一,为良知
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始终如一,为坦荡
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元代时许衡的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做到了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因为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