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几位好友聚会,聊起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有感及反省如下:
1、关于“仁”,早期,把它理解成儒家学说中的仁,仁爱。现在把它理解成偏爱和私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看世界万物都一样的,不会偏袒哪一方,也不会故意坑害哪一方,万物都是平等的,就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上天是不会出手去干预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效仿天地,也是会把百姓当成一样,不会因为人的权势,人的职业等等,一视同仁,任凭人们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不会去插手去改变。也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希望的社会环境。
2、当我对待别人时,同情弱者,妇人之仁,那么在处理事情上,实际就已经偏心了。我还是要以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基本规律为对待别人的立足点。
3、当我被别人对待时,希望是被偏心的人,希望获得赞美和表扬的,获得肯定和嘉许的,受不得批评和挨训,受不得反对和否定。我是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样的事情,已经确定别人是怎么看了。明白这点,也就对别人的对待坦然了,需要做的就是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做成什么样的事。
4、在工作上,我接的电话很多,处理的杂事也很多。甚至有时候杂事和正事本末倒置。我反思,当电话打到我这里,面上是希望把问题处理掉,实际上是想获得打电话人的认可和赞扬,还乐此不疲,然而,我这里问题的处理都是点上的,零散的。很可能我拒绝,他还可能有更好制度化、规范化的解决方案。学会拒绝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