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去找一份工作时,你要知道对方提供的工资待遇对应的一定是岗位能力,而不是哪一个人,换句话来说,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为企业提供什么价值。正常来说,一个人大半生的时间都需要在工作中度过,抛开公务员这样稳定收入的群体不说,就一般的企业员工而言,为什么大多数人的收入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即便他已经工作了十几年,收入的增加可能也仅仅是时间红利所带来的线性增长,而无法产生本质性的指数型增长。反观职场上少数的、收入产生质变的所谓的精英,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差异背后呈现的,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你的收入绝对无法突破你的能力上限,更加无法突破你的认知上限。这个认知,就是你对工作的定义,你创造什么价值,你就会对应什么收入,抛开贡献谈收入就是耍流氓。收入和能力,就像肌肉和运动,合理的运动搭配一定的饮食就会促使肌肉的增长,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关系,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为什么到职场上就会忽视这个关系,只考虑收入却从不考虑相对应的能力由何而来呢?
职场不是学校,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成年人还有“自我成长”这个功能的话,那恐怕什么样的名师也带不出高徒,职场中,绝大多数人的差距都是在“自我”部分拉开的,就像一个班里同一个老师上课,有人学习好有人学习差,是老师这个“外部因素”的原因多,还是学生这个“内部因素”的原因多呢?道理显而易见。人越想得到什么,反而越得不到什么,各行各业中,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道理是通行的,但前提一定是“是金子”,而不是“自以为是金子的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