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做了很多财务相关的数据测算,或建立模型去观察结果,或多因素综合计算,反复校验,力求准确,逐渐养成了一种“锱铢必较”的习惯。计较的内容,包括数字的准确、考虑因素的全面性、事情的合理性等。
全面考虑、反复演算并不断修正,有利于对问题做深入剖析,并得出最优解决方案。但代价是消耗精力,很多时候,付出却不能产出等价的效果,因为边际收益在逐步降低,甚至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不高,因为设定的条件太苛刻了,或太理想化。面对老业务,心里已经有杆秤,会按经验在恰当的时点上见好就收。而面对不熟悉的新问题,却可能会陷入难以穷尽的测算和摇摆不定之中。工作上,让人痛苦的情况之一是,知道一些,但不精通,知道这样做不够,但是不知道怎样才算够。
这种习惯也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对生活中的大小事,只要是复杂一点的,也都要好好计算一番,以求收益最大。这个计算,在诸如规划理财、计算购物折扣优惠等方面,会派上用场。我还测算过在老家如果一次性补缴职工医保,在未来十几年的收益问题,但涉及太多估计变量,且测算年数较长带来的不可控因素很多,因此准确性不高,对做决定意义不大。漫长的测算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很多时候是一种徒劳。
生活、工作,应该有所隔离和区别。工作因职能原因,需要谨慎地做整体考虑,全面分析各种因素,但也要看情况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案,避免极端,同时也可提高工作效率。而对待生活,不应该如此紧绷,多一些随性,会更好地缓解压力。生活中,面对的是家人、朋友,也不需要这么斤斤计较,偶尔的错误,能得到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