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关于广角业务的“好与坏”、“能不能做”,我原先的理解是每笔业务会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实际上通过今年系统地对比上报业务,认识到业务皆不完美、存在缺点,同时各审批人观点也不尽相同,比如同一个广角的前后两笔上报业务,同样是客户有民间借贷涉诉,但最终一笔通过另一笔否了。有民间借贷涉诉,反映客户在履约上有瑕疵,如果能在出款前补充企业后续履约情况,风险就会相对较少,再比如“抵押物、银行、企业、方案、过程控制”几个关注点里,涉诉来看“企业”这一项是弱的,因为可能资金极紧;但如果其他几项是强的,比如银行有交情、抵押物优质、担保方案完善、有额外加固资产等,那么综合来看我可以认为整体风险可控。对于否掉的业务,以前基本接触不到,通过对比否掉的和审批通过的业务,大的方面差别其实没有那么大,只是关注的细节、新增条件落实甚至操作时点的额度上存在差异,这一点还需要自身多看多学。
第二关于审计报告的结果呈现,不够直观。某报告的初稿提出广角陈述的协定利率与实际不一致并建议询价对比其他银行,在领导提醒之后我才让他们对于这点进行书面反馈。第一稿的反馈他们写了询价结果,只给出两个利率,第一反应我觉得差不多了。后来自问:利率既然提高了,最终带来的影响有多少?整改后两个利率会多出多少金额的收益?这时才又在反馈稿里增加整改后变动的金额。这件事反省两点:虽然已经口头建议,但他们可能不会重视就过去了,如果评估有实质性影响的审计结论,要求书面反馈;其次呈现结果要尽可能量化、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