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贫乏,以及面对生产焦点问题,没有行之有效的快速解决方案、甚至没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和攻坚克难的勇气,这是我的过错。
年初波纹管开裂问题频发,其验证改善持续月余;PE给水管炭黑含量合格率提升,截至半年度才理清基本现状及攻关的方向;PVC管材破洞,陆续半年,仍在验证提升中,理论认识不深,以及生产环节不熟悉,是制约的根本。
其实,塑料管材生产技术,远谈不上多高端,也更不似玄学、捉摸不透,可为何在面对这些批量性问题时却举步维艰。究其根本,是作坊似的老师傅习惯使然,习惯于凭感觉经验去分析评判,学校教授的理性、全面等的科学方法并未灵活应用于实践中。依赖于经验,一旦遇到新的问题便束手无策,依赖于感觉,一旦问题复杂、变量不再单一时,便莫名其妙,只有科学理性的方式,才能透过问题的表象、分析其背后的隐藏原因,才能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予以彻底解决。
波纹管外壁, 其它基地却可以切换成管材级原料,而我们非得用5420/571这些大中空料才行,更谈不上采用全回料配方了。而东塑混配料正是以PE回料+矿粉进行造粒的回料体系,东塑混配料的连续批量使用,不正是全回料配方体系的现实版展现。PVC管材增韧剂,总是冠以纳米材料、改质剂等外衣来进行包装,在初步验证中,确可以减少大量的ACR、CPE仍能保持产品的韧性,这些增韧剂的本质,可能就是纳米硅表面接枝偶联剂的相容剂而已,其作用就是提升矿粉在塑脂中的分散,以及改善塑脂与填充矿粉的界面作用,使填充的矿粉能部分的起到增强作用。东塑混配料的回料体系能够使用,一个是与其PE回料的来源稳定有关,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通过造粒的环节,使得滑石粉等矿粉能够均匀的分散于树脂之中,避免了矿粉的分散不均,以此来得以保证全回料配方的稳定生产。
此外,在PO类产品中,我们应该也需引进一个表征原料性能在产品身上发挥程度的概念,可以暂时的称之为原料性能表达的完整性,类似于PVC类产品塑化度的概念,即不仅关注原料指标、产品性能,而且还要关注原料到产品的成型过程,关注原料/配方在产品性能中是否得到了完整的表达。同理,PVC类产品在原料和产品性能之间,也需关注原料到产品成型的过程,关注料坯的软硬、关注析出、关注熔体强度等,这些目前所关注少的地方,可能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原料/配方、生产、产品,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及相对应的关系的关注,才是理性的、全面的问题分析角度,这种对应关系的跟踪及以实验、数据方式的可证实性才是科学的理念,期待接下来的工作中,能以科学的理念摆脱作坊似老师傅的心态,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