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孩子上三年级了,因为辅导写作文,我备受打击!我从来没有想过,辅导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300字的作文会如此地艰难,并且是每次都如此地难,按照我的思路帮他梳理成文后,老师往往写着“自己写该多好!”,按照他的思路自己成文后,老师又写着“建议重写!”,逐渐摸索着,为了节省我俩反复重写和修改的时间,后几篇作文变成了用我的思路他的语言成文,基本都顺利过关,但是这却变成了如果我不在他的身边,他不敢写,我也不敢让他自己写。
11月下旬的一个周末,老师留了一篇去河滨公园观察场景,题目叫做“这儿真美”的作文,因为我恰好周末两天都需要加班,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那个周末在家的孩子爸爸,去公司前我跟孩子说“美并一定仅仅是指景观,自己去发现吧”,到了周日下午16点我回到家,发现还是一个字没有写,很气愤也很无奈,我就告诉他先按照他自己的想法画一个思维导图,等我从机场送站回来再和他一起写。回到家后,看着那张思维导图的A4纸,我有些惊讶与惊喜,不是说他画得多么好,根本就没有画完,只有大大小小的几个圈几句话,但是他想要表述的框架和层次出来了,他要写的是河滨公园的南园:分为“复古美—描写建筑:白墙灰瓦朱红门,红窗红柱白石狮”;“妖娆美—描写池塘垂柳:万条垂下绿丝绦”;“动态美—描写人群:吹埙的爷爷,舞剑的奶奶等”。
我总是认为孩子写作文没有思路,没有条理,抓不住重点,流水账、车轱辘话一篇,而这件事情让我忽然间发现,也许他直接写不好,但是通过他自己的梳理再成文,也不一定仅有“建议重写”的一种结局。这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工作中类似的事情。我经常振振有词“我只要一根木头,为什么给我一片森林?”同事很委屈,付出了时间与心血,却没有得到认可,而往往在这个时候,因为时间等等的原因,我会直接要求、直接上手、直接导向最后的结果、结论,周而复始!反思后我发现,我的转变只是从原来的“直接告诉木头在哪,搬过来”到现在“你们自己找不到?不就在那吗,搬过来”,从实质上讲,我并没有学会放手,包办的本质没有改变。所以生活中孩子会说“等妈妈回来再做”,工作中同事会说“我也想尽量不依靠,但是心里没底不敢拍”,他们可能越来越不相信自己,也丢失了创造力!
确实是我的问题,2022年,对于孩子,对于同事,相信他们,放手,不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