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半年时间也仅是一句忽然而已。雨水收集系统销量等等一个月未见起色,等等两个月又未见起量,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刚刚入行的无力感。时间最公平从来不等人,项目一个个接进来的速度真的太慢了,如何把项目做出利润,把产品做出口碑,让各营销机构看到更多的案例,让他们意识到我们中财有能力服务和施工好每个项目,值得再三思考跟探索。
项目组曾在萧山营销中心吴总的带领下前去和萧山城投公司领导进行技术交流沟通。他们提出了目前雨水收集行业内的混乱现状,很多施工企业只是做表面工作应付验收,承接的一些学校项目做了雨水收集系统却根本不去使用甚至无法使用。他们希望我们能提供标准工程,供他们正常使用,真正达到生态循环的效应。我想这肯定不是个案,大部分项目预计在利益的驱使下都会以节约成本为本,应付验收为先。我们只能坚持我们的原则,沿着政策方向,在公司领导地支持和带领下,坚定不移地前行。
雨水收集系统远比我想象中的要复杂要专业。随着各机构上报项目需求的增加,越发突显项目组专业度的不足,虽有技术外援,但仍有一些问题无法解答。例如这次云南机构就提出了一些荷载、力学、挤土效应测算等非常专业的问题。虽然有我们衢州服务部技术人员请教了设计院、查阅了相关资料,目前也只能按管材的计算方法回复客户。云南机构也反应这个系统之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去关注,就是因为需要投入的精力太多,涉及的专业性太强。原本南方总部区域的虹吸跟大型雨水收集回用项目是非常多的,因虹吸、雨水收集都需要做深化设计和报价方案,机构无法独立完成才导致大家参与度不高。这也是项目组后期技术能力、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的重点。
通过跟各机构、设计院、甲方的沟通交流,项目组也意识到问题跟责任所在,我们要从以下方面不断提升团队能力:
一、项目组各成员要不断学习市政类、海绵城市类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度,更好的服务客户,服务各营销机构。
二、还是要多接工程,实践出真知,最有效的成长还是要在每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学习提炼,加以总结,不断改进。
以上是我的个人半年度反省,请领导们给予指正和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