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发生的混料车间原料亏空事件如平地惊雷,对于我们审计的风险排查、评估以及现场核查工作也敲响了警钟,反省如下。
一、打破固有印象
通过基地每月及半年度、年度的盘点报告,基地原料的仓储帐实相符率基本保持良好水平,形成了固有印象——基地内部的原料入库及领用按流程进行,每月亦有第三方部门监盘,风险等级低。
而假退数据通常不体现在基地的盘点报告中,在固有印象的影响下,前期未能关注该数据,错过了发现风险的契机。
在其他项目上,是否还有因固有印象而省略或忽视的风险,需重点整理。
二、挖掘底层数据
在前期工作中,会关注各项考核数据,主要对于其中的异常偏低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审计,但收效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对于考核数字不理想的数据,基地管理层一般已做关注,部分原因是长期存在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考核数据不排除存在计算时通过车间之间、产品之间以及期初期末的结存互相调整的情况,问题可能隐藏在看似正常的数据上。正如此次亏空事件,对于投入或产出端的问题仅依靠考核上报的投入产出率、米重节约率等数据,并无法发现问题。
因此,通过底层的原始表单、报表进行核算并通过实物验证是后续的工作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准方向,如何兼顾效率性和全面性,亦需要审慎思考。
三、更多耐心、细心
面对大量并存在篡改的纸质单据,曾产生了迟疑情绪,担心最终结果无法有效量化。后续反省审计本非一蹴而就,在碰到各种困难时,先找准方法尝试,后辩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抽丝剥茧,对于存在的差异通过各类底稿反复验证,力求得出最真实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