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关于创新者的窘境和跨越鸿沟的话题。我们知道,有护城河的企业需要具备不断革新自我的意愿与能力,对于来自客户的需求会随着供应格局的技术创新而慢慢地朝着变革的临界点移动,当某种边缘市场、边缘客户逐渐接受技术不断迭代带来的降本增效,从而让创新演变成可以挑战旧技术的破坏式增长,而秩序的主导者并没有做好应对的过度时,崩溃行情就发生了。可以用智能机苹果iOS的生态链对原有过度注重硬件功能的诺基亚的挑战来描述这种演变。也可以用同时代的微软同样也想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切入移动端然而并不成功的案例进行思考。
诸如此类的创新,首先需了解需求客户与市场的几类范式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效,如:技术狂热者、高瞻远瞩者、实用主义者、保守主义与顽固不化者等。此处重点研究前四类,其中技术狂热类关心技术本身,保守主义是接受新技术较慢的那类人,但对于客户群体中数量最庞大的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处于中间态的高瞻远瞩和实用主义类,这是需要侧重研究和争取的对象。高瞻远瞩者是因为相信得以看见,实用主义者则是眼见才而相信,这两类群体之间的鸿沟是最大的,一旦能够消除或者跨越这样的群体沟通,一家企业的爆点就得以凸显,也就能在一个领域内突飞猛进。比如现在新能源车客户,率先选择新势力的是那些相信未来车就是智能化和拥有第二起居室的作用的先行者,他们的代表是选择特斯拉、蔚小理的新势力用户,虽然尚有里程焦虑和充电问题,但一旦车企能从获取这类高瞻远瞩的客户后开始做出集中度高成本持续下探的产品持续去渗透那些实用主义的客户,那么最终的市场格局也就确立了,留下的是那些没有抓到市场痛点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的倒塌的印迹。
综上应用于投资中亦是如此。当着手研究一个新的投资标的时,过于关注技术,就像着迷于实验室的产品数据,超前的规划出未来蓝图的,而现实并非如此。投资需要善于发现而非规划,就像从那些实验室里走到小批量送样和中试批产的过程中不断跟踪与更新未来业界产品的可能形态,要有提前于大多市场参与者即看到了才相信才做出投资决策的本领,更要有提前的感知和信念,就像当量产的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行将超越一定的临界点,或者当上游供应商的毛利大大超过了下游甲方主机厂的利润率的那种脆弱平衡的时候(锂电材料和电池厂,高温合金与军工整机厂)。
投资上,每个投资者都有各自的生活理念和思维逻辑,而这些背后是每个投资者对自己领域里的见解和对生活的真谛。投资就像逆水行舟,即使只想做一个防守者,也要主动防守。当然在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的是不过分超前和先知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