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正在经历的时候,觉得它好慢好慢,回顾过去的时候,又忽如白驹过隙。
一、关于生活:学会放下,不为没有发生的事情焦虑
是从做了妈妈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比较容易焦虑的人,孩子吃的奶粉、米粉,打的疫苗……都伴随着我翻了无数次攻略,对比了好多好多产品,很容易就被网上那些负面的信息引起惶恐的情绪,再被这些情绪牵引,处在持续不安的状态里。这样的状态,就会让我在面对崽崽的时候,会比较没有耐心。
但其实,看看其他的家长,感觉我纠结的那些事情,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但是宝宝也很好地长大了。所以在大多时候,如果外部的信息引发了自己的焦虑,其实是可以自主屏蔽掉那些内容的,专注于当下的情况,比永远对未知惶惶焦虑强得太多。
对小朋友而言,其实他吃什么,穿什么,打什么疫苗,他都懵懵懂懂,他能直观感受到的,是妈妈稳定的情绪,是妈妈的笑容、亲吻和拥抱。这些是他幼小时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而不是因为什么所谓的科学育儿,对他的不安和大声哭泣置之不理。被体会到的爱,才是爱。
二、关于学习:改变学习习惯,改变依赖心理
这是我第三次从头开始学Python的基础知识,可能是由于前两次的积累,所以这次比较顺畅。但也是从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习方法和习惯是要因事而异的。不是什么东西都是需要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看下来,才会有收获,像这种实用性的内容,其实可以用了解-跳过-回顾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效果,反而要好于前面两次。
在这次学习里,我的短板其实很明显,因为是零基础,所以很容易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上产生bug,然后找找找找很久,另外就是,因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在运用上就没法灵活,很难去举一反三,更多时候,都是对照已有的代码,一点一点去扒下来,甚至扒得很艰难。但是进步也很明显,知识在每一次的回看里面,就更加熟悉了,照着扒得多了,自己也可以写一点点了。比照之前,不把每个小知识点搞清楚不进行下一个环节,然后在开头卡很久,最后放弃,我觉得现在的模式要好很多。
课程里一再强调,要养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去百度检索的习惯,但是我卡壳的时候,通常还是习惯性地地去看后续的讲解,这样其实不利于进步。因为总会面对无穷无尽的问题,教程上也不可能把每一种问题都列得很清楚,总是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这里反思一下,总是去依赖教程,其实是我面对这种未知的问题不自信的表现,从一开始,我就把Python看成了一座平地而起的高山,在畏难面前,就会有不自觉的依赖和退缩,但其实,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程和练习本身不是高山,而是我自己的畏难和退缩,建立了很高的坎,跨过去,或者一点点爬过去,其实都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