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手上的闲书是“芒格之道”,芒格说,最有价格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脑子更好使,才能活得更明白。
这个问题贴合着这两年作招聘工作,盘在自己脑子里自己和自己聊的一个问题,人应该怎么样才能把事做出来又能把自己活出来,这个问题的核心不仅限于物质表面的一切,而是诚意的自己,只关于内核的自己。打磨思维的描述词也很好,人的认知,思考,以及对于广角招聘的认知也是一个不断被洗涤的过程。另外,我的理解,这本书更多是在传递与传达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东西,慢慢翻慢慢读很养脑也养心。
前几日小伙伴组了个酱酒盲品局,席间没有人喝出茅台,也没有人觉得茅台好喝,难道茅台就不好喝了吗?这一定是不对的,就像葡萄酒盲品的结果往往也会出乎很多人意料一样,价值并非和价格一定挂钩。我想归于几个点,每个人喝酒的偏好,认知和理解。茅台贵,在于更庞大的结构,丰富程度和复杂感,以及最后收尾的韵,把一体而呈现的东西具体化表达本就会让一个物品开始空洞~
而精细,精巧,庞大的结构,丰富与复杂和韵,不是你说就能理解的。所以对于更大多数的朋友其实追求一个简单的好喝就是好,但是好而不知,最贵的是最好的,这个价值砝码一直压在心头,就像不考100分就不是最好的学生一般,太过单一和单项化了。
这和我们广角的招聘培训体系一样,精细,精巧,庞大的结构,丰富与复杂和韵,又与我们和应聘者的认知理解相辅相成。去年招聘的新人今年出业务了,心头的压力舒缓了一些,这条本能看到终点的道路,中间的线条也慢慢地清晰了起来,雾一点点的散开,眼前的景象清晰起来。就像拼拼图,最开始寻找相似的碎片,有时候也是试的过程,随之后来慢慢的就有了图的样子和色彩,开始寻找色彩、样子的规律。
今年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徒步,从马家坞上到财神庙,下到灵隐。
这是一条相对平坦的徒步路线,一路都有树荫遮蔽。从爬升到平坡的行进过程,路经财神庙,古寺的厚重,曼妙的山景,路边的黄猫,见几只松鼠在微黄的树上窜,看见它们与大自然的变化就心生欢喜,松树果果开始落了,香香的,是初冬的味道。要不是身边游客入镜提醒,会觉得误闯了某页神话读本。
写这篇反省的时候芒格99岁,还有一个多月100周岁,写完没过几天智者去世了,致敬感谢!(这段是得知去世后当天补的)
人生须臾,不负东坡与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