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团队(一)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管理团队专辑 > 管理团队(一)
反省
文章来源上海中财物业     作者孙江宁     日期2024-07-09     点击量179

一些感悟:

一、举一反三,复盘中成长。

资产管理全周期投、融、建、管、退,资产运营中心已经涉足投、融、退;资产管理中心涉及建和管(包括风控中心也涉及部分管),置业其实已经在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只是置业金融的投融退是借力外部合作伙伴的建和管,而中财自己的建和管在“自持优质资产”上暂未考虑投融退,在“不良资产”上又难以撬动投融退,相互之间存在割裂,从和领导的交流也能感知到公司一直在持续布局,相信全链条一旦打通,针对不同项目完全可以提供到不同的模块组合方案,必定事半功倍。从加入置业有幸参与两幢大楼建+管,虽然尚未走完闭环,但历经三年也有所感悟。杂感若干:一是建和管中,定位管理、设计管理、工程管理、招商管理、物业管理五大环节都很关键,每个环节的专业度都对收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项目的整体运作应该以“终”为始,以“最终目的”倒推全链条,是快速倒手?周期性退出?还是长期自持?方案完全不同。二是定位管理很重要,想明白再干活,没想明白就动,改的东西会和市场脱节,调改万难且白白损失。三是设计应该以运营为主导,而不是以建设(改造)为主导,需求决定一切,为了建而建、改而改,最终可能会被拖着跑,导致额外花钱花时间,最终效果也不一定好。四是做专业的资产管理,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强有力把控施工周期,严控成本,并且还要在情况许可下,尽可能多留一些工程条件余地,市场毕竟是变化的,谁也不能保证定位就一定准确,业态改变时,有空间和没空间,后续花的钱完全不同。五,一个项目,让负责“投”的团队做一稿测算,让负责“运营”的团队再做一稿测算,一定会有不同,中间的差异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旦发生风险时一定会面临的问题。

二、理想与现实。

现在圈内流行一个词叫“侧卧”,就是现有市场环境下我不得不躺,但又不想躺平,于是努力支撑着身体似卧非卧,抬头寻找一切可能性。描述就挺精准的。根据克而瑞最新数据,上海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已经达到22%,为2017年来最低水平。目前上海甲级写字楼存量1677万方,按照过去两年平均净吸纳量78万方/年,大约需要6年才能恢复至空置率10%左右水平。在需求低迷的影响下,可预见未来止跌企稳还需要更长的周期。压力大不大?非常大。理想是活得好好,现实是好好活着;大楼交付越接近年底,今年挂空档的可能性就越大,毕竟过年前后不折腾是中国的人文习俗。但理想肯定要追求的,不想躺,要站:杭州大楼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提出改变定位,是基于对区位、对户型的客观分析。上海大楼从各方面客观因素来讲,最适合的定位肯定是写字楼。不论是从大楼自身客观条件(区位、户型等),还是基于它作为中财体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单体资产的特殊意义,以及从未来资产集约化管理、打造中财资产管理链条来讲,这幢大楼的市场化运作,对我们置业建立一套建和管的闭环系统、形成一套作业标准、打造一个专业团队来讲,都是绕不过的一环,对今后复制项目更是实验基础。中财这么多资产,想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有了这套闭环系统,很容易从外在技术上实现降本增效;但除此之外,如果想向市场扩展,想将投融退和建管打通,还要具备中财品质运营的内核,也就是市场上立得住的东西。这就像我们出去跑楼,跑得多了有些楼你进去就知道这是新鸿基的、这是恒基的、这是瑞安的……但有些楼就是面目模糊的。中财这么多资产基本都是老楼,没必要去跟5A比拼外在条件,中财最大的特色是人文——有温度,不管是写字楼还是工厂,中财积淀20余年的人文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人文具象地提炼到资产基因里,完全能够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样貌。上海大楼的理想就是打造一幢有温度的写字楼,从配套上、从后期服务上,我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讲完理想再说说现实,未来五年商办都面临巨大压力,这是完全可预见的,凯德有一句经典语录——凯德永远在做选择题,这在商业地产领域真的非常真实,对从业人员来说也是每天内心挣扎的课题。我们应该坚守,努力让这幢楼长出面目清晰的五官,追求长期运营下的资产升值,走向一个品牌?还是从资产综合收益角度迅速转身,选择一个当下最有性价比的托底方案?目标不一样,动作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三、关于状态。选在45岁生日这天写反省,因为这一年明显感觉到自己最大的成长是内心愈发坚定。每年都以为这是最好的年纪了,但多长一年才知道原来可以更好,越长大越自由,越长大越勇敢。我现在在做的事,就是四年前来到这幢大楼想做的事;我现在所有的工作推进,都与当初深思熟虑后的整体思路没有太大偏差。我很幸运,有领导支持一步一步把想做的事情落地。至于未来,压力很大;没关系,提前准备,而不是提前焦虑。

以上是为反省,请大家指正。


版权所有 © 中财招商投资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