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开始,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日常繁杂事务不断增加打乱办公节奏,专项工作又需要大量专注的时间和精力。我陷入了焦虑的情绪,总是想先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专项,为此推迟日常事务的处理。可经常性的推迟使得我的日常事务一股脑的堆积到最后的时间节点,常常在deadline前拼命赶工,然后草草上交一份可能有点“水”的答卷。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如何在多项工作中取得平衡。
一、以目标为导向解析工作
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事务性劳作,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有着实质要达成的目标。把一项工作做好不应该盲目的投入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首先应当了解这项工作是为实现什么目标而服务的,明确目标才能做出适配领导期望的成果,否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却不符合要求,是对工作资源的浪费。
二、抓住关键点,效率最大化
在工作中很难能面面俱到,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一项工作的精力耗费的多了,另外的工作能分配到的精力势必就会变少。为了保证每一项工作能够在时效要求下高质量的完成,需要学会“抓大放小”。
大是指关键点,是项目的核心要素;小是指一些细枝末节的繁杂事务,虽需要耗费许多时间,但不涉及核心与底线要求。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意思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工作同理,在抓住关键点的前提下,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能产生的效用是极其有限的,与其在该项目上继续投入精力,不如进行下一项工作。
三、打破“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陷入一种自我强化的反馈循环,从而失去了接触多种信息的机会。例如我准备出游搜索某一景点时,推送都是该景点相关的信息,在对该景点的逐步了解中,我也失去了接触其他一些旅游地点信息的机会。
工作中,仅专注本职也容易陷入类似的“信息茧房”。就像打败诺基亚的不是微软,杀死柯达胶卷的也不是其他胶卷厂商。竞争不仅在于同行之中,信息也并非行业内的才有用。打破信息茧房,主动接触行业以外的讯息和内容,提高危机意识,是我未来工作中的一个长久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