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00630)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6-30         点击量1678

  【财经要闻】
 
  1. 国土部称楼市调控不会放松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近日主持召开部长办公会,研究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会议强调,要狠抓落实,进一步坚定整个国土资源系统主动参与房地产用地调控的决心。市场人士认为,此次会议发出的声音,可看作是针对目前楼市胶着僵局,有关部门作出的首个官方表态,即中央政府的房地产调控并不会放松。这将有助于市场各方明确楼市政策预期。

  在此次会议上,徐绍史表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调控要求加大房地产用地供应,有力有序推进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各项工作。据统计,1-5月全国(不含新疆、西藏、生产建设兵团)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增加59%。

  会议强调,房地产用地管理调控是国土资源部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接下来要狠抓落实,进一步坚定整个国土资源系统主动参与房地产用地调控的决心;及时调整完善以保障性住房用地为主的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狠抓落实;加快推进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确保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部署开展坚持和完善招拍挂试点,加快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用地诚信制度;主动沟通协调,做好房地产用地开发利用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4月“新国10条”出台已经两个多月,楼市成交量低迷,观望情绪愈来愈浓,如何打破胶着僵局正在考验中央政府的智慧。而国土部此次会议,是政府相关部门发出的首个表态,对于明确政策预期或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也表示,要“进一步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贠小苏在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暨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情况分片座谈汇报会上强调,土地参与楼市调控政策将不会改变。他表示,要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中小套型商品房三类用地量占住房供地计划总量的70%以上;全面推进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闲置地清理和处置力度;加强对土地供应和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房地产用地调控和监管的共同责任机制等。

  2. 下半年紧缩调控空间缩小 调控政策逐渐回归常态
 
  重大调控政策近日密集出台。先是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又发布对406种商品取消出口退税,不少分析认为这是各项调控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信号。从信贷政策、产业政策、房地产调控、地方融资平台治理,再到汇率政策、退税政策,预期中的“政策靴子”一个个落地,下半年继续实施紧缩调控的空间已经明显缩小,宏观政策导向将从外需转向内需,从投资转向消费。

  近期国内外经济运行给汇率政策和退税政策回归常态化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第一,外贸形势已经企稳回升,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正常水平。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工业制成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回升迅速。5月份我国出口更是同比增长48.5%。而用工短缺和工资上升表明劳动力市场仍然是卖方市场,即使外贸政策调整也不会令就业受太大影响。

  第二,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时机已过。近期美元持续强势使人民币对欧元等其他货币被动升值。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被削弱,没有必要盯住美元以保出口。

  第三,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2008年6月开始我国连续七次上调出口退税率,这只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之举,“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方向并未变化。

  在实际的操作措施上,温和可控的紧缩调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逐步实施。在去年上半年信贷创出历史天量之后,下半年信贷政策开始发出收紧信号。去年8月国务院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产业调控也有序展开。今年年初以来,监管部门控制新增信贷,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在事实上收紧了货币政策。4月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系列调控政策、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等将调控推向高峰,资本市场转而进入下行通道。近期重启汇改、取消出口退税,更彰显结构调整重回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目标的方向。

  去年下半年以来,从宏观到中观的紧缩政策得以密集释放,调控压力已明显缩小,今年下半年管理层再出紧缩政策的空间已不大。首先,紧缩政策也需考虑内外部环境。一方面,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还未完全释放,全球经济复苏具有不确定性。外需对出口的影响最早也要到下半年才能显现,出口能否持续回升仍存变数;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也面临“二次去库存”的风险,部分先行指标显示经济增速有回落势头。

  其次,政策应保持连续性。假如紧缩力度太大,有可能导致公共项目挤出私营部门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挤出制造业项目,虽然制造业产能过剩可能消失,但将为2011年控制通胀带来压力;同时或导致新建或在建项目被迫停工,引发不必要的银行坏账问题。基于此,下半年更严厉的楼市调控措施出台的可能性减小,加息预期也已经减弱。

  应该说,近期发布的调控政策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紧缩政策有相似之处,目的都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由外需转向内需,由投资转向消费拉动,这也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部分。为对冲一系列政策的紧缩效应,政策导向将“由外向内”。符合转型期长期性、结构性的政策,如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将继续完善,尤其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数月内公布,这将对国内消费起到长远的带动作用。一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消费刺激政策可能将延长或新增,包括汽车、家电消费优惠等。另外,大城市地铁项目、高速铁路与公路网络、边疆口岸、农林水利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也将成为拉动内需的热点。

  3. 初夏揽存战高温乱象频现 800万存款一天利息3万

  “2000万,6月30日存一天,可给你支付利息2万元。”端午节刚过,上海温州商会副会长邱雪凡接到了来自长三角某城商行的一个“揽存”电话。

  “800万存款,6月30日仅一天,能拿到3万人民币!”价码一家比一家高,这是另一家国有银行给出的条件。

  考核重压下,银行业揽存大战在6月末白热化。各银行以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为吸盘,高筹码吸金,聚沙成塔,期待存款指标在6月30这个有“时点性”意义的特殊一天一鸣惊人。
因考核拉开的揽存战已经白热化了。

  “半年的时点考核关键时刻到了,离开的人不过是这个重压下的牺牲者或逃兵,而我们在岗位上的人,还不知道这种轮回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一位银行业人士感叹。

  根据时点,银行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往往分为月均任务、时点任务、日均任务等等。6月30日,是银行存贷款业务考核半年考核时点。实际上,银行的6月考核大限竞争早就开始了,此前相对正常点的是送物品,送金条,离最后时点越紧,筹码越高。直到目前这种赤裸裸的返点现象,将银行的揽存竞争推进了恶性循环的境地。

  “听朋友说5月底,某银行出价4.5万元要他存入3000万元一天。我这里有30万元,跟银行谈可能较难,想约10个人每人30万元,月底时叫银行出钱给我们(存入),有人感兴趣否?”

  其实,早在5月底,一些资金拥有者就在温州当地一家论坛里挂出类似的招标、募资信息。不管此举是否真假,银行原本暗流涌动的拉存暗战越来越白热化却是事实。在这种重压下,一些银行业务人员为了保住“饭碗”或岗位,开始了“变戏法”的游戏。

  比如,500万的存款,到银行存了定期,存单再拿到银行质押,储户就玩出了950万的存款,同时可得到银行奖金2万元。这样的玩法,短期内虽然达到了银行业务人员和储户共赢的局面,但为谁埋下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生存是王道啊!”一名支行高层语气调侃,却让听者感觉无奈。这种违规吸储的方式,虽然监管部门盯得很紧,但一些胆大者还是甘愿冒险。

  “揽存业务,主要是银行为完成存贷比考核指标设立。”一基层金融监管机构官员称,今年压力大升。

  央行2010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3.82万亿元,同比增长22.11%,增幅分别比上月和上年末低2.85和6.1个百分点。当季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04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少增8799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贷存比的不断攀升让银行吸储压力骤增。按监管机构要求,今年6月份各中资银行贷存比需控制在75%的“红线”以下,为让这一指标尽早达标,压力自然会向全体银行员工递延。

  记者近日在温州向近30名银行职员进行考核压力的随机性抽查,提及“考核”,他们几乎全部以一声叹息回应。

  “年年存款大战,真是一年比一年叠加,我们银行的临柜人员去年日均存款考核额度280万元,今年300万,客户经理去年日均500万,今年800万。”一名城商行银行员工语气悲哀地说,“年年增,到哪去弄那么多存款呢?但饭碗又不能丢。”

  “从银行盈利角度讲,贷存比当然是越高越好,说明资金使用率高,但从抵御风险的角度来说,贷存比必须有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一名支行行长说。银监会规定的贷存比红线为75%,但由于去年情况特殊,一度放松,这使不少银行在去年天量信贷的“支持”下频频越线,6月被要求回归所以吸储压力陡增。

  4. 美国经济数据

  ABC News周三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6月27日当周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2点,至-41,再次达到年内最高水平。此前一周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3;今年1月份也曾达到过-41,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于2008年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滑,结束了连续三个月上升的局面。投资者对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和就业市场的前景感到担忧,影响了信心指数的表现。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公布,6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2.9,5月份数据从63.3向下修正为62.7。
  
  S&P Case-Shiller住房价格指数显示,美国4月份住房价格较前月上涨,受联邦首次购房 税政策到期的影响。Case-Shiller 4月10座城市房屋价格指数较3月份上升0.7%,20座城市房价指数上升0.8%。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10座城市房价指数较3月份上升0.3%,20座城市房价指数上升0.4%。

  【金融市场】

  1.中国股市重挫 沪指跌至14个月低点

  中国股市周二连续第五个交易日收盘走低,并创14个月低点。交易员认为,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又担心国内政策收紧可能造成本地经济放缓,这是造成股市下滑的原因。
   
  分析师补充说,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周一晚间宣布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指导价格区间,这则消息可能加重了市场对流动性吃紧的担忧。
   
  基准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4.3%,至2427.05点,创2009年4月28日以来的最低收盘水平。深证综合指数跌5.4%,至957.84点。
   
  中国股市下挫对亚洲其他股市产生连带影响,推动整个亚洲地区股市走低,并促使避险资产日圆和美国国债走高。
  
  上海证券(Shanghai Securities)分析师郑伟刚称,上证综合指数跌破2500点的关键支撑位后,可能引发了部分基金的自动抛盘,导致股指跌势加重。
  
  分析师们认为,上证综合指数的重要心理支撑位在2400点。
  
  华泰证券(Huatai Securities)分析师周林称,市场信心一路下滑,表现为近期成交量低迷以及对经济数据疲软的预期,但他认为投资者过于悲观了,市场的低流动性可能放大了跌势。
  
  周二各板块普遍下挫,黄金生产商、房地产及银行股均在下跌之列。
  
  万科A (China Vanke)跌3.8%,至人民币6.85元;保利地产(Poly Real Estate)跌7.1%,至人民币10.63元。
  
  山东黄金(Shandong Gold-Mining Co.)下跌5.7%,至人民币36.08元;中金黄金(Zhongjin Gold)下跌6.0%,至人民币51.98元。
  
  银行类股走低;中国农业银行周一晚间称,将以人民币2.52-2.68元价格发行不超过255.7亿股A股,以筹资至多人民币685亿元(合101亿美元)。尽管多数分析师认为上述发行价区间合理,并且略低于此前广泛报导的人民币2.70元,但仍有一些投资者态度悲观。
   
  国泰君安证券(Guotai Junan Securities)分析师徐荫辉表示,农业银行的IPO定价区间略微下降,表明投资活动可能减速,中国股市前景可能不及此前。
   
  徐荫辉还表示,过去几个交易日市场表现一直低迷,由于缺乏利好消息,市场延续了最近的熊市走势。
   
  中国四个股指期货合约中交投最为活跃的2010年七月股指期货合约收盘跌5.2%,至2600.4点。
   
  股指期货合约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该指数收盘跌4.6%,至2592.02点。

  2. 美国和欧洲股市双双下跌

  美国股市周二全线大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重燃令投资者抛售波音(Boeing)、美国铝业(Alcoa)和卡特彼勒(Caterpillar)等股票,转而买入美元和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268.22点,至9870.30点,跌幅2.65%,创下今年次低收盘点位。周二也是道琼斯指数6月4日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一天。该指数今年以来下跌5.35%。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85.47点,至2135.18点,跌幅3.85%,为2月8日以来最低收盘水平,也创下5月20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该指数今年以来下跌5.9%。
   
  标准普尔500指数跌33.33点,至1041.24点,跌幅3.10%,为2009年10月30日以来最低收盘水平。该指数今年以来下跌6.62%。

  道指30只成份股全部收盘下跌。波音是表现最差的道指成分股,该股下跌4.26美元,至63.04美元,跌幅6.3%;美国铝业跌69美分,至10.34美元,跌幅6.3%。卡特彼勒跌3.55美元,至60.85美元,跌幅5.5%。
   
  标准普尔500指数所有板块全部下挫,其中工业、金融和科技类股跌幅均超过3.8%。消费必需品、电信和医疗保健类股跌幅最小。
   
  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中,仅有Zimmer Holdings上涨,该股小幅上涨3美分,至54.60美元,涨幅0.1%。高盛(Goldman Sachs)此前将Zimmer Holdings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进,理由是市场低估了这家整形外科器械生产商的增长潜力。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大幅向下修正中国4月份领先经济指标的消息推动股市下挫,因为这再度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或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的12个月期流动性工具即将于本周四到期,市场对欧洲银行业将面临的境遇感到担心。
   
  除此之外,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公布的6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安情绪。
   
  Ashfield Capital Partners资产组合经理Kelli Hill称,市场非常担心经济会二次触底,这种主观担忧超过了现实层面,在股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正是导致股市今日下挫的原因所在。

  欧洲股市周二大跌,创下一个多月来最大单日跌幅,因投资者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强劲程度以及欧洲银行业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
   
  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收盘下跌3%,至243.82点,抵消了周一的涨幅。上证综合指数周二暴跌4.3%,拖累涉足中国市场的欧洲公司跌势尤为惨重。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4月份中国领先指数被大幅向下修正,该机构的6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
   
  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跌6.3%,力拓(Rio Tinto)跌6.4%。
   
  金融类股亦受挫,西班牙的BBVA跌7.2%。
   
  Intesa Sanpaolo大跌7.8%,因瑞士信贷下调其投资评级。
   
  欧洲主要股指全线下跌。英国富时100指数跌破5,000点大关,收报4,914.22点,跌幅3.1%。德国DAX指数跌破6,000点大关,至5,952.03点,跌幅3.3%。法国CAC-40指数跌4%,至3,432.99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