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金额首次披露 5.5万亿中四川分最多
近日,财政部披露了2015年全国财政决算,总共包括了37张表格及说明,将去年全国20余万亿元的收支情况向社会大众公布。从中央财政对地方支持来看,向中西部省份倾斜比较明显。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财政部首次披露了去年各地区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具体金额,表格全称是“2015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决算表”。
根据这一决算表,在去年中央财政给31个省(市、直辖区)的总额约55098亿元财政支持中,四川省最终获得约3701亿元,位居首位,河南省以3403亿元紧随其后,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超2000亿元少于3000亿元的总计12个省份,按资金总额多少排列分别是湖南、湖北、云南、黑龙江、安徽、新疆、河北、贵州、广西、山东、内蒙古、陕西,获得千亿级中央财政资金共有10个省份,其中甘肃和江西两省逼近2000亿元。
剩下七个省份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百亿级资金,其中天津市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最少,约为427亿元。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根据2015年全国财政决算,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成品油税费改革四类税收返还,2015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决算数为5018.86亿元。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2015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决算数为28455.0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决算数为21623.63亿元。
从中央对地方财政支持总额可以看出,为保证地区间财力均衡,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明显。
在中央对地方财政支持超过2000亿元以上的14个省份中,除了河北和广西外,基本上都是中西部省份。而北京、上海、浙江等东部发达省份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不足千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转移支付分配中,中央财政多考虑各地区实际实行差别补助比例。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以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选取影响各地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差异、收入努力程度以及财政困难程度等,按统一公式分配给地方,越困难的地区补助转移支付系数越高。
此外,中央财政在出台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城市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重大民生政策时,也考虑了各地的财力状况,对中西部等财力薄弱地区给予倾斜。
预算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公开的数字及各省市排名看,中央转移支付确实是按照平衡地方财力的目标进行,因为中西部地区获得转移支付的数额较大,排名靠前。专项转移支付也集中在中西部,其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向中西部倾斜。我国经济近年进入中低速增长时期,为刺激经济,政府善用财政手段扩大需求。有限的资金用在哪个地区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经济发展落后,从而经济增长的空间更大,因而政府会将更多的投资(主要是专项转移支付)投放在这类地区。
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有财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补助,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主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资金补助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革命老区、民族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以及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等。
根据2015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分地区决算表,四川、河南两地获得中央支持超过2000亿元,湖北、湖南、新疆、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获得中央支持超过1000亿元。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对承担委托事务、共同事务的地方政府,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补助,以及对应由下级政府承担的事务,给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奖励或补助。主要解决外部性、中央地方共同支出责任以及实现中央特定目标问题,主要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等方面。
根据2015年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分地区决算表,金额超过千亿的省份为黑龙江、河南、四川、云南、新疆。
根据2015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分地区决算表,东部发达地区获得的税收返还普遍较高。比如广东省获得最高的460.31亿元税收返还,江苏和浙江获得税收返还超过300亿元。
邓淑莲表示,上划中央的税收收入越多的省市,得到的税收返还收入越多。这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数字较高的原因。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数为58030亿元,比2015年执行数增加2810.21亿元,增长5.1%。如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1066亿元,预算数为59096亿元。
2. 企业存38万亿活期 官方称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
“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看,中国企业已经出现‘流动性陷阱’现象。”7月16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某论坛上作出了这样的表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学术界就陆续有关于“流动性陷阱”的分析和讨论。不过,从官方层面而言,上述表述还是第一次。在此前一天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盛松成也有谈及M1/M2剪刀差的言论。他指出,企业持币待投资,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于是把大量的钱留在了活期存款账户上。
盛松成解释说,M1是M0加上单位活期存款,其中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目前,M1已超过44万亿,但其中只有6万多亿元为M0。记者据此简单估算,趴在单位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规模约为38万亿元。
7月16日,盛松成在前述论坛坦言,“现在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份开始,M1与M2的增速差距便不断扩大。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 11.8%,而M1的增速高达24.6%。二者的差值已经由去年10月的0.5个百分点,升至今年6月的12.8个百分点。
对此,盛松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持币待投资。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于是把钱又留在了活期存款账户上。此外,还有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可能对M1形成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华泰证券(20.830, -0.33, -1.56%)研究所宏观首席李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货币释放出来后资金可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更多地推高了房地产等资产价格。
M1/M2剪刀差的形成是因为随着个人储蓄到买房的过程,(资金)从企业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房地产企业活期存款,房地产还没有投资的过程就形成了M1里面的企业活期存款。
此外,即使是非房地产企业,可能也会有持币待投资的情况,使得M1有一定的存量。尤其是今年工业企业利润实质性回升使得企业现金流恢复,加之未来资本回报率比较好的项目比较少,造成一些企业选择持币待投资,形成了相应的活期存款。
恒丰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蔡浩此前亦发文分析指出,“M1增速超越M2的主要构成原因来自于非金融业活期存款增速的大幅上升,部分源自M0增速的小幅提高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占比的提高,同时伴随着住户活期存款增速的快速上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以此计算,单位活期存款约为38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M1的高速增长往往都伴随着经济的向上运行,而目前则恰恰相反,这是我国近20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纵观过去两次M1“异常”时期,不仅推高了以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还开启了为期更长的高通胀时期,且随之而来的就是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的提高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向紧)。
那么,此轮官方作出“流动性陷阱”这一判断,对于我国后续的货币政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从央行的视角来看,还是希望财政这边更多地承担稳增长这一职责。因为通过货币政策稳增长,一方面存在时滞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有效性的问题,这部分钱有可能流向实体经济,也有可能流到资产价格上去,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不太好,还可能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所以央行一直认为中国还要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率。”李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盛松成在前述论坛上也指出,货币政策有效而有限,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
第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优势。要减轻企业税赋,营改增也是这个目标。第二,适当增加政府债务发行,提高财政赤字率。经过测算,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4%~5%。应该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才能积极地拉动经济,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3. 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房价涨幅或呈回落趋势
房价上涨城市持续增多,“地王”再次频现,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楼市将会怎样?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报告预测,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回升,今年下半年至2017年第二季度,房价涨幅或呈回落趋势,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趋缓。
2015年年中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回升周期,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2015年6月份开始转正,房价总体水平逐步攀升,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也在2016年年初开始有了明显回升。特别是2016年以来,楼市总体快速升温,2016年上半年,商品房库存预计比2015年降低约0.5亿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37个百分点;住房价格上升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主编倪鹏飞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回升主要是由于政策促进和市场预期变化所引起的。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总体稳妥,2014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市场回暖、投资回升,去库存成效明显。针对一线及个别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和有关地方政府及时出手,调整了部分调控措施,政策调整的时机、力度总体把握比较得当,个别城市的过热现象得到控制,正在趋向“软着陆”。
报告预测,“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的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尹中立看来,深圳房价的变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分化态势的集中体现:“市场分化不仅仅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这种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分化,而且表现为一线城市的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在之前历次的房价上涨过程中,涨幅都是居前而且差别很小,但是去年深圳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报告建议,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应立足确保住房市场短期内平稳回落,避免剧烈调整,确保住房市场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应锁定五大目标:促进库存持续减少,确保房价平稳运行,力争投资实现中速增长,扭转供需空间错配,防范住房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
1. 收评:沪指尾盘翻红涨0.01% 本周涨逾2%连涨三周
周五(7月15日),A股全天窄幅震荡,截止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054.3点,上涨0.01%,成交额2028.4亿元。深成指收报10823.21点,下跌0.28%,成交额3652.9亿元。创业板收报2263.78点,下跌1.28%,成交额1066.8亿元。当周,上证综指累计上涨逾2%,连涨三周。
板块方面,题材股稍显分化,家电、钢铁板块力挺大盘,银行、地产股同样活跃。量子通信、次新股继续走强,国资改革概念冲高回落。
A股两融余额连续四日增长。截至7月14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报8768.8亿元,较上日的8753.43亿元增加15.37亿元。万科A融资买入额为5.43亿元,低于上日的8.82亿元;融资余额为36.79亿元,同样低于上日的37.11亿元。
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受利好消息刺激,概念股中粮屯河、中粮地产、中粮生化领涨两市。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表示,“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了14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8个正在履行相关程序。集团层面重组步伐也正不断加快,5组10家中央企业重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还有几组重组工作正在酝酿之中,中央企业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国企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选择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7家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国资改革概念股涨幅居前。
2. 收盘:美股涨跌不一 道指连续四日创新高
周五(7月15日)美股高开后震荡走低,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连续第四日创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微跌,但盘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法国斯卡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令市场情绪压抑。
收盘,道指报18516.55点,涨幅为0.05%;标普报2161.74点,跌幅为0.09%;纳指报5029.59点,跌幅为0.09%。
美国零售商6月销售收入超出预期,表明消费者开支状况良好,暗示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反弹。与此同时,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0.2%,为连续第四个月增长。经济数据给力,尤其是零售销售数据表明消费者表现良好。
原油期货价格周五收高。WTI期货逼近46美元,全周涨幅超过1%。中国与美国经济数据乐观,使市场看好能源需求前景。
数据面,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6.7%,超出6.6%的预期。中国第一季度的GDP增幅为6.7%。美国政府报告称,美国6月CPI增长0.2%,为连续第四个月攀升。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719)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