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60907)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9-07         点击量1521

  财经新闻

  1. 万能险监管升级 安信证券称险资举牌将受限

  9月6日消息,近日,保监会正式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一向让中小险企赚的盆满钵满的万能险,遭遇监管升级。对此,安信证券分析称,预计新规出台后,规模已出现明显环比负增长的万能险,后续保费规模将进一步压缩,险企举牌面临资金方面的挑战。

  此次万能险监管新规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人身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二是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个百分点至3%;三是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开始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2020年和2021年进一步降至40%和30%;四是进一步完善中短存续期产品监管政策等。

  今年以来,保险业监管政策不断收紧,业务约束明显提升。年初,保监会相继发布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组合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监管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加强行业监管,监管层强调保险业务质量提升。同时,监管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2016年4月全行业万能险规模已经出现明显的环比负增长。

  已收官的上市保险公司中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险企保费收入维持高增速,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太保同比增长17%、中国人寿同比增长25%,但值得关注的是,险企投资收益率出现明显下降,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新华人寿三家险企投资收益甚至遭到腰斩。“投资收益率的下滑趋势下,新规对保费增速产生负面影响,预计下半年保费增速将趋缓。”安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称。

  “险企举牌将进一步受限。”赵湘怀表示,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主要通过中短存续期产品进行举牌,随着停售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调整中短存续期产品额度计算方法等监管规定陆续出台,4月至7月,万能险保费均为两位数的负增长,其中,7月万能险保费环比负增长12%。预计此次新规出台后,后续万能险保费规模将进一步压缩,险企举牌面临资金方面的挑战。

  “但新规有助于降低保险业的久期错配风险、退保及流动性风险。”赵湘怀举例称,前海人寿成立以来,万能险产品占比一度高达97%,趸交业务占比最高达98%,投资端,其偏好投向收益高、流动性低、期限较长的不动产、基础设施、信托、长期股权等另类投资,以期获得较高收益,导致久期错配风险凸出,影响到公司经营的稳定性。此次新规将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下调0.5%至3%,有助于降低行业久期错配风险。

  2016年以来,保险业满期给付与退保仍处于高峰期。赵湘怀表示,预计现金流出将达到1.1万亿元,其中满期给付将达3162亿元,同比增长约32%,退保7820亿元,同比增长约11%,中短存续期产品引发的退保问题比较突出。其进一步分析称,“偿二代”下,在计算寿险业务退保风险的最低资本时,会采用情景法,根据实际退保率与假设的偏离程度,按照保单件数的不同,分别给予退保率不良情景因子上浮或下降30%、35%或40%,即如果险企退保率大幅提升,那么其最低资本要求也同样会提升,从而降低偿付能力。

  赵湘怀表示,由于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大多存在久期错配的情况,如果出现大面积的集中性退保事件,且投资资产短时间无法变现的情形时,公司便会面临流动性危机。此次新规对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提出比例要求,要求自2019年开始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不得超过50%,未来将有助于降低行业退保及流动性风险。

  “但我们认为新规对上市险企影响不大。”赵湘怀分析称,此次新规主要针对资产驱动负债型的中小险企,上市险企业务以期缴和个险为核心,2015年上市险企个险业务占比均在45%以上,负债久期较长,且产品主要是中长期,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较少,万能险产品存续期也大多高于3年,因此受到中短存续期产品限制加强影响较小,竞争力将加强。

  2. 央媒报道:楼市一旦调整,可能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

  今天《经济参考报》一篇报道提到业内人士的忧虑:今年上半年市场的火爆掩盖了部分市场风险。但房价“泡沫”风险与高企的个人按揭杠杆风险正逐步累积,楼市一旦调整,可能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如不及时化解,预计此类风险有可能在2017年集中爆发。

  这背后的风险来自于,一方面房贷业务快速膨胀,成为上个月信贷的绝对主力,另一方面银行对布局一二线楼市的地产公司仍在输血。

  一财此前介绍过房贷的“凶猛”。在其统计的10家发布上半年财报的上市银行中,近一半新增贷款靠房贷。

  2016年上半年,建行、农行、招行等10家上市银行的房贷余额总额已经达到8万亿元,新增房贷达1.13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的42%左右,成为上半年银行贷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各家银行半年报数据来看,房贷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必争之地。目前,除了宁波银行、华夏银行,招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投放的房贷规模远超其他贷款。

  而且这种态势很可能持续。部分银行高层的表态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接受一财采访时就表示,过去该行负债成本过高,而按揭利息太低,如今随着负债成本改善,下一步将加强按揭业务,给予最低的资金成本,去占领房贷按揭市场。

  按照兴业证券分析师阎常铭、陈永7月17日报告的分析思路,银行做大房贷业务有其必然性: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最大资金主体——商业银行必然长期增加按揭贷款配置,因为银行不愿意承担其他资产配置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而这必然带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向上的大周期。

  但以日本为例,报告提到,80年代中后期日本有一半的土地成交是非居民买地,更多是企业作为投资品而进入这个市场,并非为了开发,社会各方面资金在房地产价值链条上长期沉淀,同时叠加金融自由化带来地产超级泡沫。

  除了房贷规模快速增长,银行仍在不断给布局一二线城市的开发商输血。《经济参考报》援引一位长期关注房地产行业的评级公司人称,“如果一个房企的主要库存在一二线城市,那么其现金流应该不会太差,而且最差也可以靠卖地来撑着。现在经济下行,与一些制造业比起来,房企的盈利前景还是要好一些,因此,重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开发商从银行融资并不会太困难。”

  按照《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公开数据及微观调研测算,银行今年上半年通过多种途径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大约10万亿元资金。这些银行资金兵分四路:表内为房企开发贷款和自营投资,表外为委托贷款和银行理财。

  整体而言,表内贷款和表外委托贷款逐渐降温;而自营投资和银行理财则在增加输血量。表内房地产开发贷款占了很大规模,截至去年底总计5.63万亿元。但今年以来规模增速减慢,个别银行和区域已出现规模负增长。其次是自营投资和理财。公开数据显示,理财流入规模明显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余额达2.09万亿元。实际借道委托贷款流入房地产的规模也不容小觑。

  最近对房地产市场发出警告的声音不断,8月底《中国证券报》刊登了一篇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今年9月到明年上半年,楼市总体将出现短期调整,深度调整城市更加集中。

  他认为,时间维度上,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增幅或呈回落趋势,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或剧烈波动。调整可能稍有迟到,但不会缺席。空间维度上,一二线及热点城市将深度调整,商品房库存增加预计从三四线以下城市继续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3. 8家央企启动产业重组整合 国企结构调整基金即将设立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9月6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产业重组合作整合座谈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会上表示,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中航工业、保利集团、国机集团、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国新、中核建设、中国一重这8家央企本着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相关的优势领域实现了联合协作,为中央企业产业重组合作提供了新的典范。

  据记者了解,中航工业和保利集团达成了重组合作协议,将房地产业务全部划转到保利集团;中航工业与国机集团所属中国二重,达成重组整合协议,共同发展八万吨模锻压机项目;中核建设与中国一重达成业务合作协议,在高温气冷堆主设备制造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国新就北方公司股权重组达成一致意见,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北方公司。

  “中央企业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是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应对下行压力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肖亚庆表示,国资委高度重视推进中央企业间的产业重组合作,引导中央企业通过强强联合重组、专业化整合、上下游业务协同等产业重组合作,在推进结构调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主业竞争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年以来,央企“强强联合”迈出新步伐。国资委先后完成了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招商局和中外运长航、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中粮和中纺、港中旅和国旅、中国建材和中材6组12对中央企业联合重组;专业化整合取得新成效。一是铁塔公司助力三家运营商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二是油轮整合效益显著,三是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专业化整合实现良好开局,目前已完成国家投资开发公司煤炭产业的移交和接收工作。

  “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央企业间产业重组合作整合,下一步国资委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中央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表率作用。”肖亚庆表示,中央企业在深化改革方面,要以推进产业重组合作为契机,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提供有力保障。

  肖亚庆透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等重要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国资委近日推动设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即将设立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这两大基金的设立,将有利于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参与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发展,促进中央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有利于加快中央企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进中央企业加快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

  1. 收评:先抑后扬!沪指放量上涨0.61% 创业板大涨1.84%

  昨日闭幕的杭州G20峰会传出,G20国家达成共识,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此外,G20前期中央高层连续发声表态保持人民币有序稳定,而8月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也大幅削弱了美联储9月加息预期,上述种种因素似乎都表明,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A股外围货币市场环境目前看也是难得的稳定期。

  周二两市走势呈现先抑后扬特征。两市开盘涨跌不一,沪指开盘报3071.05点,跌0.03%。深成指开盘报10714.54点,涨0.18%。创业板开盘报2183.23点,涨0.02%。随后开启一波快速下探,沪指一度跌0.6%,创业板跌幅一度接近1%,但随后画风转向,三大股指止跌反弹,震荡收复早盘失地,午后两市涨势逐渐加速,创业板一马当先,涨幅一度接近2%,沪指一度涨超0.7%,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3090.71点,上涨0.61%,成交额1930.6亿元。深成指收报10861.5点,上涨1.55%,成交额3394.2亿元。创业板收报2222.84点,上涨1.84%,成交额1009.5亿元。

  板块方面,环保工程、美丽中国、PM2.5等环保板块集体大涨超4%,领涨各板块,PPP概念再度爆发,大涨超3%,此外,半导体、4G、锂电池、云计算、计算机应用、新能源汽车、新股次新股、智慧城市等题材板块涨幅居前,银行成唯一收绿板块,证券、黄金、有色金属、钢铁、深圳国资改革、房地产等权重板块也涨幅靠后。

  截至9月5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005.1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9.25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3956.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70亿元;两市合计8961.22亿元,增加5.55亿元。

对于后市走向,不少券商依然乐观。

  2. 收盘:美股收高纳指创历史新高

  美东时间9月6日16:00, 道指涨46.16点,报18,538.12点,涨幅为0.25%;标普指数涨6.5点,报2,186.48点,涨幅为0.3%;纳指涨26.01点,报5,275.91点,涨幅为0.5%。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周二宣布,8月份的非制造业活动指数从7月份的55.5%下降至51.4%,为2010年2月以来新低。此前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55.0。该指数高于50则指向服务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表明萎缩。

  ThinkMarkets首席市场分析师纳伊姆-阿斯拉姆(Naeem Aslam)表示:“ISM非制造业指数下降到如此地步,它从根本上动摇了交易商对美联储将会加息的预期。如果再多几份这样的数据,你就可以和加息说再见了。”

  上周五美国公布的8月非农就业数据已经显示就业市场整体增长放缓,失业率维持在4.9%的水平。非农就业人数是美国央行采用的关键统计数据之一,该数据低于预期,可能促使美联储将加息时间推迟到9月份之后。

  阿斯拉姆称,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在美联储将在9月加息的预期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看看市场估算的加息概率,它已经大幅下降。”

  今天是美国劳工节长周末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油价市场备受关注。周一主要产油国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将合作稳定能源市场。这一消息推动油价周二继续上涨。

  上周标普500指数与道指均小幅上扬,疲软的8月非农就业数据强化了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份不会加息的预期,推动股市及其他风险资产价格上涨。

  个股消息面,孟山都(MON)股价攀升,此前德国化工业巨头拜耳集团(BAYN)将收购报价从125美元上调为127.50美元。

  通用电气(GE)受到关注,此前该公司宣布将以14亿美元的总价收购两家欧洲3D打印企业,即瑞典的Arcam AB(ARCM)与德国的SLM Solutions Group AG(AM3D)。

  并购交易传出后,美国的其他3D系统公司股价普遍上涨。

  美国工业及医疗设备制造商丹纳赫集团(Danaher DHR)周二宣布,已同意以40亿美元收购硅谷高科技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52.53, 18.11, 52.61%)。根据协议,丹纳赫将为每股Cepheid股票支付53美元现金,较该股上周五收盘价溢价54%。

  欧股周二涨跌不一。隔夜亚太市场指数大体收高。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908)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9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