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统计局:食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首降 因猪肉菜价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解读2017年12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7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8%。2017年全年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4.9%。2017年全年PPI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进行了解读。
从环比看,CPI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2个百分点。天气转冷,鲜活食品价格明显上涨。鲜果和鸡蛋延续上月涨势,涨幅均超过5%,猪肉、水产品和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涨幅均在1%左右,五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占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的八成以上。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能源价格连续5个月上涨,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9%、2.1%和1.6%。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其中,受对比基数较高影响,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8.6%和8.3%,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46个百分点;鸡蛋、羊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同比涨幅比上月均有所扩大,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2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93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6.6%、2.8%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1.37个百分点,占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的七成以上。
2017年全年,CPI涨幅比上年的2.0%回落了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较多影响。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3.0%。
从环比看,PPI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涨幅扩大的有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涨3.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3.0%。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3.7%。由升转降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5%。由平转降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3%。
从同比看,PPI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4%,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2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8.5%,回落5.4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上涨12.3%,回落1.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0.1%,回落4.3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4.7%,回落3.9个百分点。上述五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回落约0.6个百分点。涨幅扩大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12.4%,比上月扩大2.5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涨6.4%,扩大2.9个百分点。
2017年全年,PPI由上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3%,影响PPI上涨约6.13个百分点。其中,涨幅较大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29.0%、28.2%和2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影响P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2. 2018年首月保费集中度或现三年来首降 有分析师预计首季保费将下滑30%
保险销售开门红已过10天,《证券日报》记者近期获悉,从2018年1月1日至7日的这几天内,包括部分上市险企在内的多家险企保费较去年同期出现不同幅度的负增长。多家研究机构指出,2018年1月份及一季度保费集中度将出现三年来首次下降。增速方面,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开门红期间(2018年一季度)预计保费增速将出现30%的下滑。
一家银行银保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开门红基层销售颇为辛苦,但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更好完成今年保险业务收入目标,下一阶段在产品推荐上将增加中短期期交产品,并将分阶段重点推荐以下产品:第一阶段销售趸交5年期产品;第二阶段销售49个月年金险及趸交5年期年金险;第三阶段销售交3保5年金险;第四阶段销售趸交5年期、交2保5产品。”
“开门红”是保险公司历年的工作重点。保险公司通过提前统一培训、加大费用投入、提供优惠产品或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来大规模销售保险产品,达到冲规模的效果,每年年初往往也成为销售较好的时期。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5年至2017年,寿险行业1月份保费占全年保费比分别为21.6%、28.4%、32%(去年全年数据未披露,保守估算数据),一季度保费占全年的保费比分别为42.5%、48.5%、54.2%(估算数据)。不难看出,从2015年以来的这3年,无论是1月份或一季度,寿险公司保费集中度均出现逐年攀升态势,且占比较高。
从保险公司来看,开门红期间的保费收入对全年保费贡献较大,有的公司甚至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 40%-50%。以四家上市险企为例,首月保费占全年保费比例近几年基本维持在 20%-30%,除新华保险占比略有下降外(2015 年开启转型砍趸交促期缴),其他三家上市险企的首月保费占比在过去三年中逐年提升,开门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随着今年险企开门红首周保费的负增长,1月份保费占全年保费的比重或出现三年来首次降低。平安证券研究员缴文超认为,今年保险公司“开门红”保费收入或低于前期市场预期,全年保费收入更多要依靠续期业务拉动,未来“开门红”期间保费收入占比或将有所下降。
一家银行系险企总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行业内不少险企的保费策略是先冲量,后调整保费结构。先冲量后调结构,往往造成开门红保费占比过高,全年分配不合理。
缴文超表示,开门红的愈演愈烈,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一是为了在开门红期间获得较好的业绩,销售阶段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二是过度规模导向导致恶性竞争,险企为了获取更多规模保费,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通过暗中支付手续费或者其他利益输送的方式,扰乱市场秩序。三是很多公司在3月份完成当年开门红以后就进入到明年开门红的准备阶段,全年保费收入分配非常不合理,导致公司费用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效率打折。四是开门红期间险企主推几款带有储蓄性质的保险产品,而非依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推广,同时产品价值率相对较低,很多险企往往在下半年才主打保障型产品。
从开门红近几日的销售情况来看,《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包括上市险企在内的多家险企1月份首周保费出现10%—20%的负增长,尤其是个别公司元旦保费下滑幅度较大。例如,某险企个险截至1月9日开门红累计预收标保11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负增长10%左右;同时,开单人力正增长,但实动人力下降、万元人力下降,大额保单下降,该公司部分机构的业务出现大幅度同比下滑。
“预计2018年行业开门红保费同比下降约30%,主要原因在于快返型产品的消失以及大单减少,带来人均产能中件均保费的下降。一方面,134号文等政策文件落地使得快返型产品消失,第二方面,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削弱了开门红产品的吸引力,第三方面,货币政策收紧挤压了保险市场的需求。”赵湘怀认为。
监管方面,2017年以来监管持续收紧,2017年5月保监会连发两道通知加强对保险产品及销售的监管,其中134号文主要针对快返型产品,而136号文则主要针对误导销售;2017年10月29日保监会又发布283号文,针对人身险销售乱象、渠道乱象、产品乱象和非法经营,开展“治乱打非”专项行动;2018年1月3日保监会发布《关于“开门红”保险销售的风险提示》,连续的监管措施使得2018年寿险公司开门红产品全面转型。
从保费基数来看,2014年以来,降息通道下行业保费持续高速增长超过3年,2015年、2016年两年间寿险行业原保费年均增速超过30%,“受到2017年以来监管趋严影响,叠加前期保费基数较高,后续保费增速会逐步趋缓”。
从产品吸引力来看,利率上行降低保险开门红产品吸引力。2016年10月以来中债国债十年期到期收益率由2.64%提升1.27%至3.91%,银行理财等资管产品吸引力也逐步提升,保险产品面临的竞争情况更加激烈,年金险等开门红产品在收益率方面吸引力下滑。
缴文超也认为,利率上行不利于保险产品的销售,利率上行的背景下对保险产品销售会产生不利影响。从保险产品的收益率角度来看,相较于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或其他投资品种,保险产品并没有优势,由于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征,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要低于各类理财产品,叠加回归保障、轻投资属性,销售难度自然增加。
对于未来如何应对开门红前几日的颓势,本报记者获悉,一方面险企通过加大新品的投放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一些险企则通过创新基本法(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对营销员的激励拉动保费增长。
赵湘怀表示,后续上市保险公司将针对开门红采取新产品投放、提高举绩率、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从产品投放来看,目前保险公司开门红产品主要包括:中国人寿(盛世尊享)、中国平安(玺越人生)、中国太保(聚宝盆)、新华保险(美利金生)等,考虑到目前开门红保费增速承压,预计保险公司将会投入更多新产品,并加强经典产品销售。
提高举绩率方面,2017年以来保险公司营销员规模持续扩充,主要寿险公司营销员规模大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预计保险公司后续将通过提升营销员举绩率的方式来提高人均产能”。 产品结构方面,2017年上半年平安新业务价值中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达到66%,推动整体新业务价值率达到34%。“预计后续保险公司将优化开门红产品结构,通过提升长期保障型业务的占比来提高开门红产品价值率,回归价值增长”。
3. 开年频“亮剑” 交易所监管锋芒现
2018年开年以来,沪深交易所一线监管措施频频落地,锋芒逼人。各方面信息显示,2018年将是交易所一线监管“大年”,利剑出鞘不断正在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正本清源。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上交所和深交所网站发现,2018年开年以来,按照采取监管措施和发函日期来统计发现,截至9日,上交所已对9家上市公司(包括对上市公司本身、董监高、公司股东等)采取11项监管措施,其中包括监管关注、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上交所对7家上市公司进行监管问询,除2份常见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审核意见函外,其余5份问询函分别指向上市公司收购资产、对外担保、提供财务资助、变更预计负债计提方式、签署重大销售合同、资产交易等事项。
自2018年开年,深交所在一线监管上迅速出击、积极作为。深交所网站显示,截至9日,深交所对涉及5家上市公司及公司董监高等相关人员采取6项监管措施,涉及的监管事由包括短线交易、未及时履行信披义务、未按规定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等。深交所还对18家上市公司发布19份问询函,其中除3份许可类重组问询函外,其余关注函涉及上市公司自有资金委托理财、股份轮候冻结、质押股票处置转让、核销长期挂账应付款、债务重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控股股东增持计划等事项。
新年以来,沪深交易所的监管动作是去年以来监管态势的延续。资料显示,沪深两大交易所在2017年的监管动作就已是风风火火。
2017年,上交所切实贯彻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和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要求,充分发挥一线监管功能和优势,以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为重要抓手,及时发现、有力惩戒证券市场各类违规行为和乱象。全年共实施纪律处分90件,同比增长近30%,采取监管措施4942次,共涉及5373个市场主体,处分数量和力度均有显著提升。去年,深交所重拳出击,全年共作出纪律处分决定书103份,处分公司54家次,责任人员456人次,全面覆盖信息披露、规范运作、证券交易等各类型,依法从严治市不手软,对维护市场公平、保障市场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沪深交易所在新的一年的监管重点正从监管措施、监管问询中显露。上交所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强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监管力度,以穿透式监管、实质性监管让市场看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真实面目,严格规范实际控制人行为。这样的监管思路与刨根问底式监管一脉相传,但更有侧重、有聚焦。
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此前表示,在上市公司监管方面,交易所监管理念逐步从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在二级市场监管方面主要向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监管转变;在会员监管方面,交易所亦逐步向“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转变。深交所已形成分类、分行业差异化监管模式。所谓的分类,即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及规范运作情况,进行ABCD分级,高风险公司便成为监管重点。
市场人士预计,沪深交易所在落实一线监管方面将是强力履责、以变应变,监管重点将跟随变化中的市场而发生变化,各阶段会有侧重点。就阶段性重点来讲,即将到来的年报季将是交易所一线监管落地实战。届时,沪深交易所将拿出新方法、新武器,其中的监管信号值得关注。
证监会日前发布修订《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为交易所履行一线监管职能提供坚实基础。
上交所表示,《办法》进一步突出交易所一线监管主体地位,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自律属性,充实交易所一线监管手段和措施,为交易所更好地履行一线监管职责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上交所已明确用足用好《办法》赋予的监管手段。对标《办法》明确的监管职责、对象、手段和措施,从上市公司、证券交易、会员参与人、证券中介和服务机构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改进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维护市场公平正义,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深交所表示,2018年,将继续贯彻落实证监会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和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要求,以推进新修订《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落地为契机,丰富完善纪律处分种类,优化纪律处分工作程序,提升违规处分针对性、透明度和公信力,继续推动深交所各项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清朗有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
证券监管机构相关人士表示:“交易所一线监管,现在是有理、有据、有力,修订后的交易所管理办法明确‘发行人、证券上市交易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等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可以按照章程、协议以及业务规则的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收取惩罚性违约金、向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监管建议函等自律监管措施或者纪律处分。’等内容,进一步强调交易所对各类违规行为实施自律监管职责,丰富了交易所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类型。交易所一线强监管时代已到来。”
金融市场
1.收评:沪指涨0.23%罕见九连阳 区块链暴动、一魔咒被打破
新年伊始,A股“旺旺旺”的感觉遮不住。沪指8连阳节节高,在石油、地产、煤炭、金融、基建等周期板块带领下,轻松突破3400关口。
红火行情之下,这里有一个“魔咒”似乎被打破了。以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连续爆拉,意味着资金靠拉权重大的这两只石油股,掩护资金出货,往往预示着大盘阶段性暴跌的开始。但上周开始“石化双雄”连续逼空大涨,沪指也节节高升,没有丝毫冲顶迹象。
从产业逻辑层面看,中石油中石化本次大涨,绝对不再是指数控制需要,而是伴随油价大涨,油服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触底反弹的一次产业脉冲,因此,此前中石油涨停,大盘熄火的逻辑已经不能刻舟求剑的应用于此。
另一个现象是,开年房地产、煤炭有色、金融、基建成为引领大盘反弹的主力军,周期股大反弹背后,除了资金对于价值洼地板块的追寻,似乎也在暗示着2018年宏观基本面的景气。
今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2月CPI同比1.8%,低于预期1.9%,略高于前值1.7%。这也是CPI连续11个月低于2%。中国12月PPI同比4.9%,创下2016年11月以来新低,高于预期4.8%,低于前值5.8%。2017年PPI全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下降态势,这一数据似乎更有代表意义。
海通姜超预计,2018年CPI依然温和,PPI涨幅或继续回落至4.0%。2%左右的CPI、趋势向下的PPI并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牵制,防风险、去杠杆的政策重心意味着货币政策难松。
流动性方面,时隔12天,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今日进行6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将有12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从2017年12月21日至昨日,央行逆回购到期持续造成资金净回笼,12天累计净回笼规模达10600亿元。
业内人士称,随着央行持续净回笼的累积效应显现,银行体系流动性逐渐回归中性。考虑到年初财政库款往往增加较快、后续还有不少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本轮以对冲上年末财政库款大额投放为主要目的的公开市场“削峰”操作正进入尾声,公开市场操作料于近期重启。
A股的牛市气息似乎越来越浓,不少投资者开始逐渐喊出牛市声音,从港股指数看,恒生指数迈向1964年以来最长日连升纪录。而如果再将视野放大,翻看全球主要国家股市指数情况,大部分都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即便日经指数也已经创造了10多年新高,距离1990年经济大崩溃的最高点位,目前也在半山腰追赶阶段。沪指距离6124的历史高点,还有近半,但相比中国GDP全球第二的庞大体量,A股的后程追赶幅度依然巨大,这意味着相对落后,但也意味着潜力巨大。
今日A股再度红火,沪指创下惊人的九连阳。两市早盘平开,沪指开盘报3414.11点,涨0.01%。深成指开盘报11439.22点,跌0.07%。创业板开盘报1803.60点,涨0.00%。银行、保险、石油等权重板块暴动,上证50指数一度涨超1%,沪强深弱格局明显,午后股指经历一轮大幅下跌,沪指翻绿跌破3400关口,创业板一度跌1.3%,但此后触底回升,沪指再度首付3400点,截止收盘,沪指收报3421.83点,涨0.23%,成交额2545亿。深成指收报11437.08点,跌0.09%,成交额2618亿。创业板收报1791.08点,跌0.69%,成交额604亿。
板块方面,区块链、银行、石油、燃气、水泥等板块涨幅居前,农机、猪肉、石墨烯、煤炭、军工、次新股等板块下跌明显。
银河证券认为,新年的这轮行情,暂时还是看作是反弹,反弹高度应在3400~3420点之间,其后还会有回调的可能。本周如震荡走势,则短线有高抛兑现和逢低换股的机会,仓位保持4~5成仓,做滚动操作即可。
安信证券认为,二三线房地产市场有松绑迹象,将刺激房地产板块继续向上价值回归,成为做多主力,新年第一批IPO3家22亿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次新股走势平稳,银行业继续缩表去各种杠杆,刘士余要求全面落实整治金融乱象工作,违规资金要加速离场了,注意绩差股高估值股调整风险。
2.收盘:传中国或停购美国债 美股周三收跌
美东时间1月10日16:00(北京时间1月11日05:00),道指跌16.67点,或0.07%,报25,369.13点;标普500指数跌3.06点,或0.11%,报2,748.23点;纳指跌10.01点,或0.14%,报7,153.57点。
美国国债市场备受关注。关于中国正在考虑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的消息传出后,周三美国国债价格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并逼近2.60%。
据路透社周三报道,加拿大已越来越确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使美国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受此消息影响,通用汽车(GM)股价大幅下跌。
市场驱动力量是什么?
在美股迭创新高之后,美股周三回调被视为仅仅只是上涨趋势的暂停,交易商们利用这个机会锁定部分收益。
投资者同时还在关注美国国债收益率表现。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在考虑暂停购买美国国债,或者缩小购买美国国债规模。受此报道影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3个基点,攀升至2.58%。
周二美国国债收益率攀升6.2个基点,攀升至2.542%,创3月以来新高。此前日本央行宣布削减购买国债规模,使市场猜测日本央行可能接近停止已实行数年之久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
国债收益率对股市是一把双刃剑。在国债收益率从低点上涨时,它可能意味着投资者对经济前景变得更有信心,并因此抛售作为避险投资对象的国债。这就提高了市场的整体风险投资偏好。
不过,如果国债收益率上涨速度过快,那就有可能导致股市承受压力,因为收益率提高使国债市场比股市的吸引力更大。
市场人士如何说?
CMC Markets首席市场分析师Michael Hewson表示,最近美股迭创新高后,“总是有人猜测股市可能出现一些获利回吐盘。”
他表示:“今天早间亚洲与欧洲市场的表现可能成为完美的获利回吐借口,昨天日本央行出人意料地削减购买国债规模,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提高。日本与德国股市风险偏好略有下降,似乎对美国股市施加了压力。”
达拉斯联储行长卡普兰表示,美国经济当前十分强劲,面临增速高于预期的风险。预计经济增长将在未来几年恢复至趋势水平,税改的效用也将下降。预计税改将短期提振GDP。不希望“追赶”美国政府政策。预计经济增长将迎来“强劲顺风”,劳动力市场收紧。
卡普兰预计美国2019-20年GDP将分别增长2.2%和1.8%。他认为今年加息三次仍是基本预期。
美联储布拉德表示,不希望美联储导致收益率曲线倒挂,预计高油价将传导至通胀,因此通胀预期有所上升。布拉德还认为,美国遭遇经济衰退的几率很小,2018年美国经济前景乐观。
伊士曼柯达(KDOK)放量大涨。该公司周二宣布将发行一款加密货币,并开始一项“重大区块链创新项目”。
联合大陆航空公司(UAL)股价攀升,该公司在周二宣布12月客流量同比增长2.7%。
苹果(AAPL)股价走低,该公司因iPhone电池问题而受到了美国与法国的新的质询。
Lennar(LEN)股价走低,这家房地产建筑商报告称,第四财季盈利低于市场预期。
珠宝零售商Signet Jewelers(SIG)股价走低,该公司宣布节假日期间的同家店面销售收入下降5.3%。
快餐连锁企业达美乐披萨(DPZ)股价下跌,该公司宣布其总裁兼CEO J. Patrick Doyle将在6月30日离开公司。
上一条:财经日报(180112)
下一条:财经日报(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