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8041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4-12         点击量1944

  财经新闻

  1.外汇局召集多家机构开会 QDII额度有望重启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新的信号就是已经三年未新增额度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有望获得新一批额度。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外汇局日前召集多家机构开会,探讨新增QDII额度一事。

  “外汇局会议上讨论拟新增QDII额度的议题,参会的机构有基金、券商、保险、银行等。”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他同时表示,新增的QDII额度可能会在分配上有严格要求:基金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的8%再减去已经获批的QDII额度。

  “新增QDII额度也是落实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政策。”上海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证实了上述QDII拟新增额度以及门槛要求的消息,不过他坦言目前公司剔除货币基金规模并不靠前,加上现有QDII额度还没用完,或难再获得这次新增的额度。北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称今天确有同事参与外汇局会议,若是将来公司获得新增QDII额度,或优先考虑布局境外指数类产品。

  不过,据另一位人士表示,如果此前发放的额度使用率(按照2017年底实际净出金计算)不足70%的,不可以再申请。该人士还表示,若申请超过2亿美金的,将会分两次进行发放,而且目前可以马上提交申请,有望在4月份就获得新的QDII额度。

  南方一家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人士也表示参与了这次会议,除了新增额度外,这次也明确了基金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和新增QDII额度挂钩,并且新增额度会考虑机构此前QDII额度使用情况。

  据外汇局披露的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今年3月29日,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包括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合计获得899.93亿美元QDII额度,其中,银行类合计138.40亿美元,证券类合计375.50亿美元,保险类合计308.53亿美元,信托类合计77.50亿美元。

  2.股权管理加码 金控公司清理规范料加快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及主要股东。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机构股权管理问题、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清理规范工作将成为监管机构的关注焦点,同时也为下一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文件的发布、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奠定基础。

  3月30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此前,监管部门先后在今年1月和3月出台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对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及主要股东进行规范。此外,《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配套文件也在今年3月出台,进一步明确政策实施前后涉及重点问题的监管要求。

  “监管部门分别出台的金融机构股权管理规定,虽有差异,但大部分原则相同,体现了监管大一统的思路。”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比如,股权管理文件均按照股东持股数量多寡及对金融机构影响大小为基础,将金融机构股东划分为多类,分类要求准入资质和行为规范,且均对不同类型的股东分别规定了不尽相同的持股年限。

  《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证券公司的股东分为四类,并要求控股股东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亿元,且最近5年原则上连续盈利;主要股东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3年原则上连续盈利。而《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也将保险公司股东分为四类,其中控制类股东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30%。

  另外,上述文件均在股权结构、资金来源及实际控制人等方面提出了穿透式监管的规定。例如,《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拟入股股东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说明其股权结构直至最终权益持有人,以及其与其他股东的关联关系或者一致行动人关系;《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穿透原则将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作为自身的关联方进行管理。

  “主要股东、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地位非常重要,既构成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基础,又决定了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新时代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通过分类管理,弥补监管短板,防止出现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自有资金要求、违规代持、股权结构不清晰、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及滥用股东权利损害银证保及消费者和投资者利益等现象,有助于金融行业稳健运营。

  今年以来,关于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讨论不断。专家认为,随着有关政策接连出台,未来金融控股公司股东的规范清理进程或进一步加快。

  潘向东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而股权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金融企业“两参一控”股东的“硬性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将在监管逐步完善的背景下走向规范发展。

  广发证券分析师屈俊表示,由于金融控股公司是涉及多种金融领域的金融混合体,预计将以统筹协调的方式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结合《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来看,预计首先将从厘清股权关系开始,加强金融机构股东资质管理,从源头上强化风险管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此前在谈及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的重点时表示,要落实行为监管,要实质重于形式。比如,强化整体资本监管,建立并表监管机制,防止虚假出资、循环出资等短期行为。要严格股权管理,股权架构和组织架构要清晰,股东和受益人应是比较透明的;要强化关联交易管理,要在金融机构和控股公司之间,和其他产业之间建立防火墙制度等。

  在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李晓鹏看来,规范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一要认真清理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特别是对虚假注资、抽逃资本等违规违纪行为应严格纠正,防止高杠杆、高负债,禁止金融控股机构通过关联交易进行金融扩张。二是要严格审查金融控股集团股东背景,对相关经营者管理能力和从业者专业素质应设置更高门槛。三是尽快出台金融控股机构监管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控股法律地位。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盲点和监管缺失导致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不断累积,需加快步伐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而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是进一步补齐监管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发布的股权管理文件所提及的穿透监管股权结构、核查自有资金、严格限制关联交易、“两参一控”等原则,与金控公司监管重点不谋而合。

  潘向东指出,通过对各行业金融机构穿透核查股东资金来源,有助于实现穿透式监管,防止金融企业内部业务关联度高,相互挪用占用资金,自我注资、虚增资本,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实现金融风险的跨界传染,使得金融风险更趋隐蔽、复杂,甚至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存在的风险向市场传染并溢出的可能。

  3.MSCI 5月公布A股纳入名单,互联互通扩容先行铺路

  6月1日,A股将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前已初步确定将被纳入的A股公司名单将于5月公布。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MSCI和多家外资基金经理处获悉,MSCI已于3月下旬在中国香港举办的一场会上初步公布了将被纳入的A股公司名单,这份3月初的最新名单显示,原定的222只大盘A股变成了236只,纳入的进程、方式则不变。同时,MSCI也向外资机构介绍了12个与A股相关的新指数。MSCI方面表示,将会在5月正式公布纳入的A股公司名单,同时名单也会定期根据具体情况做动态调整。更关键的是,所有被纳入的A股公司将接受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评测,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将会被剔除。

  值得注意的是,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互联互通的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的额度扩大4倍。记者获悉,这一调整其实也在为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铺路。

  去年,MSCI主席、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Henry Fernandez)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就提及,虽然沪港通和深港通已不设总额限制,但每日额度限制仍存,“互联互通机制仍存在每日限额,尽管此前从未触及到每日限额,但当真的纳入MSCI后,且随着A股占比不断扩大,资金流入量会越来越多,很难确保不触及,这会影响到交易的连贯性。”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在纳入日之前,监管层就可以彻底放松或取消每日限额,那么MSCI就可以一步、永久性地将A股纳入。中国监管层也知道这一事项的必要性,因此需要一起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MSCI即将公布纳入名单

  接近MSCI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些更为具体的纳入细节将会在5月对外界公示,包括被纳入的A股公司名单。

  某参与上述中国香港会议的基金经理也对记者表示,今年3月14日,MSCI公告宣布推出12个与A股相关的新指数,以扩大MSCI中国A股指数产品的覆盖范围,而且新的MSCI中国A股指数 (MSCI China A Indexes) 将不再局限于此前的大市值中国A股,中等市值的上市公司也将得到全面覆盖 (MSCI China A Mid Cap Index),并遵循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方法和港股通资格标准限制。

  “这一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让国际投资者从全方位了解A股,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基准(benchmark),为那些希望增加A股敞口的基金未来设计相关A股产品做铺垫和参照。”上述基金经理表示。

  金融市场

  1.沪指涨0.56%站稳3200点 次新股掀涨停潮

  周三沪指盘初横盘震荡,盘中受金融股拉升影响逐步走强,成功突破3200点整数关口,午后维持横盘震荡直至收盘;创业板早盘冲高,但后续资金跟风涌入主板,市场跷跷板效应再显,创业板午后逐步回落,尾盘收绿。值得注意的是,次新股今日全面升温,逾25只次新股盘中先后涨停。

  截至收盘,沪指报3190.32点,涨52.03点,涨幅1.66%,成交2061亿元;深成指报10765.62点,涨112.24点,涨幅1.05%,成交2792亿元;创业板报1835.52点,跌6.13点,跌幅0.33%,成交1057亿元。

  盘面上,知识产权、造纸、自由贸易港、黄金、区块链、国产软件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海南、券商、水泥、化学制药、煤炭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宝胜股份、友好集团、西部材料、中国科传、读者传媒、万里石、安妮股份等涨幅居前;双成药业、大东海A、奥翔药业、德力股份、沃特股份等跌幅居前。

  展望后市,有分析认为,在财报叠加披露的基本面验证窗口期,投资者应淡化市场风格偏好,回归业绩核心,加大力度挖掘一季报业绩亮眼而股价尚未充分表现的这类真正具备爆发潜力的成长股。

  2.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美联储纪要 美股震荡后收跌 油价黄金大涨

  周三(4月11日)标普500指数收跌14.68点,跌幅0.55%,报2642.19点。道指收跌218.55点,跌幅0.90%,报24189.45点。纳指收跌25.27点,跌幅0.36%,报7069.03点。

  美国能源类股普涨。雪佛龙收涨0.34%,Phillips 66收涨2.29%,Hess收涨2.31%,Cimarex能源收涨0.86%,埃克森美孚收涨0.47%,Schlumberger收涨1.26%,康菲石油收涨1.43%。
  E-Trade公司主管投资策略的副总裁Mike Loewengart表示:“尽管今天的经济数据很稳健,但美股的波动性一点也没有降低。美股受到了更重要问题的影响:及美国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升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展。”

  富时泛欧绩优300指数收跌0.61%,报1475.22点。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83%,报12293.97点。法国CAC 40指数收跌0.56%,报5277.9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0.13%,报7257.14点。


上一条:财经日报(180413)
下一条:财经日报(1804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