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媒体: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行业自律约定将放开
证券时报周五报道称,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业自律约定将放开。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
稍早,据新浪财经消息,中国央行据悉将放宽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非正式指导。
周三,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分论坛上就是否上调利率的问题回应道:
中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中国仍存在一些利率“双轨制”,一是在存贷款方面仍有基准利率,二是货币市场利率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目前我们已放开了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可根据基准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据商业银行自身情况来决定真正的存贷款利率。其实我们的最佳策略是让这两个轨道的利率逐渐统一,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市场改革。
2013年7月,中国央行已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贷款利率全部放开,由银行与借款人自由议价。但当时存款利率依然有上限管制。
2015年10月,中国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上限。但国信证券王剑指出:
存款利率管制上限放开后,因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设立,各银行之间形成“利率同盟”,存款利率上浮到40-50%左右后,就不动了。
王剑认为,存款利率没有最终自由浮动,影响了利率市场化效果,而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招商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资管新规令银行通过表外理财吸储能力受限,低成本存款增量萎缩,结构性存款成为表外理财转向表内负债的主要载体,增速远高于其他类型存款。而结构性存款实为刚兑,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抬升。
大行的定期存款已步入存量收缩的阶段,活期存款增量的占比也呈现出下降趋势,结构性存款逐渐成为新增负债中占比最大的项目。此前大行存单发行规模小,额度较为宽裕,18年以来,在活期和定期存款存量收缩的背景下,大行发行同业存单的量和净融资额均明显上升。与此同时,结构性存款也成为新增负债的最大来源,18年1-2月,结构性存款累计新增5946亿,占大行这些主要负债项新增量的82%。
2.谁是“独角兽”
包括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内的几家机构3月23日发布的《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将“独角兽”推上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当日中午,这份被误认为是科技部官方认定并容纳164家企业的榜单一经发布,在不到半个小时内就迅速被主流媒体纷纷转载。
在这份榜单公布时,陈彬还在办公室。他是奥比中光的董秘,这是亚洲一家唯一能批量生产全自主知识产权消费级3D传感器的公司,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141位。
陈彬说,“看到榜单那一刻,没觉得特别欣喜。毕竟去年底做完新一轮融资,估值就达到‘独角兽’的水平,入选在预料之中。”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儿让陈彬有些意外:公司关注度被快速拉升。短短几天,他的微信一下子涌进四十多个好友申请,还有十余家投资机构通过邮件、电话、朋友介绍等方式找到他。有的隐晦表示,对公司很感兴趣;有的则直接谈投资意向。
另一家上榜企业优必选也迎来有关部门和机构密集到访。优必选董事长周剑透露,在某政府部门领导调研后不久,公司就接到了采购一批机器人的订单。
各方注意力被“独角兽”牵动着。
深圳某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苦笑着说,“铺天盖地都在讨论‘独角兽’。一些同行更夸张,一见面就按捺不住告诉你投了多少家‘独角兽’。还有些人在朋友圈转发各式各样的榜单,庆祝所投资的企业光荣上榜。”
“独角兽”狂欢在PRE-IPO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前海梧桐并购董事长谢闻栗透露,近日某知名“独角兽”企业开启IPO前最后一轮融资,有一百多家投资机构想参与投资。另一家企业原本估值约为900亿美元,投资者蜂拥入场在短时间内将其估值推至1500亿美元。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两会后“独角兽”估值就一路攀升,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在内的很多“独角兽”企业都在近期展开新一轮融资。不少企业的估值至少在去年同期基础上翻一倍。资金都在追捧“独角兽”,有些出资方直接点名非“独角兽”不投。如果不投“独角兽”,管理人在市场上很难募得到钱。
在业内人士看来,“独角兽”引发如此关注不是偶然,背后糅杂了A股错失BATJ强烈的补偿心理、新经济企业对资本的渴求、部分资本和企业的投机心理。
谢闻栗说,“相比PRE-IPO投资通过一二级市场价差快速套利,前端投资更接近价值投资。目前,市场上‘独角兽’投资PRE-IPO轮的泡沫要比前端投资高很多。资本更多是在赌‘独角兽’企业的快速上市。这种做法脱离价值投资的实质。”
与“独角兽”概念同时被推向高点的,还有围绕怎么定义“独角兽”和谁来定义“独角兽”的激烈讨论。
首先就是对上榜企业的争议。3月30日,对包括火炬中心在内的多家机构发布的“独角兽”榜单,科技部称,未参与评选和发布“独角兽”企业榜单,对评选事宜毫不知情。
来自包括火炬中心在内的多家机构与胡润研究院两份传播最广的“独角兽”榜单,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估值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例如,包括火炬中心在内的多家机构发布的榜单统计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为164家,胡润研究院的则为120家。此外,其他各色“独角兽”榜单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涌现了一大批“潜在独角兽”。
谢闻栗认为,各榜单关于“独角兽”的统计很难完全准确。“一方面,‘独角兽’企业变化太快。一些企业可能上个月还不是‘独角兽’,这个月新一轮融资成功就变成‘独角兽’了。统计方很难把这么多碎片化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地加以集中。另一方面,未上市企业融资情况很少对外公布,对第三方调研造成较大困难。”
除客观的统计难度外,主观造假也为“独角兽”泡沫推波助澜。深圳一家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有些估值是公司自己吹出来的,可能明明只融了5000万元,就能吹自己融资一个亿。这种情况在刚触及“独角兽”门槛的企业中比较普遍。
最根本的质疑还在于唯估值论的评选方式。基石资本执行董事杨胜君认为,“独角兽”的定义涉及多个维度,但以下两种方式比较常见。一是按照企业近期市场交易如融资、股份买卖进而确认公允价值,如一家企业过去两年有1到2次公允交易,交易量达到一定程度,交易价格具备参考价值。二是根据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定价,将各类财务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对比,最终确认估值水平。
杨胜君认为,“独角兽”企业的激进估值令人担忧。这种担忧来自于对这些企业能否穿越漫长时间周期,抵御“风口变换”、同行竞争、市场变动等多方夹击,仍能屹立不倒。“仅用估值来定义‘独角兽’会有很大偏差。有些机构容忍的估值溢价比较低,有些机构比较高。有时候,在‘行业风口’时候,估值溢价特别高。风口一过,估值又会急转直下。”
上述深圳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最明显的前车之鉴,就是O2O领域。”2012年,O2O概念在国内大热。洗车、外卖、家教等一批O2O服务平台不断涌现,在资本裹挟下一路高歌猛进。两年后,O2O企业的死亡名单越来越长……一些曾经的资本宠儿、被视作潜在的“独角兽”一波接一波倒下了。
他认为,“独角兽”估值盛宴暗藏隐患。“互联网泡沫2.0”有可能就在未来几年爆发,O2O、互联网金融、大数据、AI可能是“高危地带”,而在这些大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占比达半数以上。这意味着,可能有一批“独角兽”企业要倒下。“即使没倒下,‘挤泡沫’也是很难避免的。现在许多‘独角兽’融资都是老股转让,意味着前期进入的机构在套现,后面的投资者抢在这么高的估值进去。如果上不了市,那怎么退出呢?”
3.新华网:中国如何突破“缺芯”困境
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对中兴通讯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再度引发关于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担忧。中国如何突破“缺芯”之困境,走上一条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化的发展之路?
《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低,在计算机、移动通信终端等领域的芯片国产占有率几近为零。
浙江之江实验室芯片中心高级顾问李序武博士介绍,透视中国芯片产业可从设计和制造两方面分析。过去几年,中国芯片设计进展飞快,设计公司成倍增加。但芯片设计技术和经验远远不足,尤其在先进信号转换器方面,如从模拟连续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以及逆向转换,大大落后于国外。
李序武曾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执行副总裁,在美国英特尔公司工作期间获得该公司技术领域最高荣誉“英特尔院士”,对中美半导体领域发展差异感触颇深。他说,在芯片制造方面,中国与世界最先进工艺还有不少差距,“平时中国企业可以从国外厂商购买芯片组装需要的系统,但外国政府一旦采取限制性措施,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如在中兴的核心业务基站领域,基站芯片自给力最低。而基站芯片本身对成熟度和高可靠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级芯片。有专家认为,在美宣布管制措施后,中国从开始试用国产替代芯片到批量使用至少需两年以上时间。
在阿里云智联网科学家、芯片策略组长丁险峰博士看来,中国芯片研发的现状是散而小。
半导体芯片是一个需要高投入、规模效应的产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很多人不愿涉足。中国政府从2013年开始对半导体产业从芯片研发到制造都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但专家认为,目前投资过于分散,一些投资无效的项目瓜分了资金。
半导体行业从业者杭州华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建军说:“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半导体生产线,而是设计公司。没有芯片设计,生产线就不可能有自主可控芯片为‘米’下锅,最终回到给别人代工的老路。”
那么,中国应如何“补芯”?专家称不可“一蹴而就”,但需抓住现有机遇。芯片行业遵循已久的摩尔定律认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但李序武说,由于半导体光刻技术等瓶颈问题,再加上半导体做得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现在更新换代速度正在慢下来,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
“前面走得慢,后面追得容易。有了国外公司的先行,后来者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李序武说,“当然,路上埋下了很多‘地雷’,就是各种专利,要想全部绕开也很有挑战。”
中国半导体真正开始发展始于2000年,当时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但在成立之初已面临了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以及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强大代工厂的激烈竞争,伴随其间的还有巨大的行业人才缺口。
骆建军说,政府在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方面都应有所引导,尤其要加强交叉学科能力培养,培养一个集成电路设计的领军者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丁险峰也认为,目前国家对于创业人才的政策已不错,但需大幅倾斜到可在大公司长期奋斗的人才,“芯片需要大规模作战,需要有统领千军的能力,而不是发表文章的能力”。
此外,专家认为,更重要的是鼓励中国企业在国产芯片技术到位的情况下多采购国产芯片,而不是一味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心态,“长期满足于进口替换,不思进取”。比如华为、展讯通信的手机芯片完全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需求。
在芯片产业的投资方向也需更有产业眼光的人掌控。在国家财政支持之外,还需要市场、社会资本等积极参与。有专家建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为芯片企业提供一些如加速审批等便利通道,使企业有机会从市场筹得更多研发经费。
丁险峰认为,数字化时代需要万亿级芯片与传感器,这个时代几乎完全属于中国,“因为中国可以掌握这类芯片与传感器,从模组、物联网终端、边缘服务到云计算,中国都可以做”。
中国相关企业如何汲取前车之鉴?专家们的一致看法是:低调做事,遵纪守法,积累好自己的核心技术。
金融市场
1. 沪指连二日收升重返3100点 有色金属板块领涨
4月19日(周四),沪指收报3117.38点,涨0.84%,成交额1962亿。深成指收报10598.35点,涨1.02%,成交额2869亿。创业板收报1820.28点,跌0.11%,成交额1038亿。
盘面上,煤炭、有色金属、钢铁等大周期板块表现亮眼。分析机构表示,周期行业伴随着资产负债表的充分修复,企业计提压力将会显著低于2017年。同时伴随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龙头公司健康良好的资产负债结构能推动销售毛利率的增长,使行业整体获利能力得到提升。由此,基本面角度带动的盈利能力修复使得周期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溢价。总的来看,沉寂的周期股有望在4月份至5月份迎来反弹。
东吴证券认为,短期来看,基于不确定因素增加,市场中阶段性的配置主线在防御板块。但中期来看,市场的主线将逐渐转向成长,核心方向是新兴制造业。寻找成长方向的关键线索在于寻找未来的新主导性行业,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军工等值得重点关注。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二季度更加关注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举措落地以及金融监管等政策事件对市场的影响与冲击。供给侧的先进制造以及需求侧的美好生活提升,仍值得在二季度坚守,此外金融监管加强与金融风险化解,估值较低的银行券商也可以成为战略配置的一极。
“经过前期的连续下跌后,短期大盘有所回稳,但是反弹的力度也不是特别大。”新时代证券分析师孙卫党指出。
他并表示,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还未完全释放,不确定性因素制约市场反弹空间。另外短期资金炒作的软件股大多缺乏业绩支撑,部分龙头估值水平较高,而且个股相对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中,如果股价升幅过高,个人大股东可能存在减持要求,也会影响股价进一步走高。
沪深300指数收报3,811.84点,涨1.21%;沪深300指数期货主力4月合约收报3,811点,涨1.18%,成交13,286手。沪股通和深股通分别净买入35.1亿元和净买入18.7亿元。
2. 科技股下挫 美股止步三连涨 全球国债遭凶猛抛售
4月19日(周四),标普500指数收跌15.51点,跌幅0.57%,报2693.13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83.18点,跌幅0.34%,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跌,报24664.8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57.18点,跌幅0.78%,报7238.06点。
苹果收跌2.83%,微软收跌0.34%,英伟达收跌3.1%,奈飞收跌0.54%,连续两个交易日跌离4月17日所创收盘记录高位336.06美元,AMD收跌2.41%,英特尔收跌2.59%,谷歌母公司Alphabet收涨1.31%,亚马逊收涨1.9%,Facebook收涨1.05%,特斯拉收涨2.29%。
美国银行类股普遍上涨。高盛收涨0.07%,美国银行收涨2.2%,花旗集团收涨1.88%,摩根大通收涨2.2%,摩根士丹利收涨2.7%;美国运通收涨7.59%,报102.37美元,突破2月26日收盘位。
Hantec Markets分析师Richard Perry向CNBC表示:“由于少了地缘政治因素这个驱动力量,市场交易已进入相对平静期。这使得企业财报更加受到关注。迄今为止,美国企业财报表现积极。”
富时泛欧绩优300指数收涨0.01%,报1496.39点。
德国DAX 30指数收跌0.19%,报12567.42点。法国CAC 40指数收涨0.21%,报5391.6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0.16%,报7328.92点。
上一条:财经日报(180423)
下一条:财经日报(18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