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8101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11         点击量1999

财经新闻

1. 李克强:对外开放的力度会更大 开放的水平会更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参加第四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会的日方代表并座谈。

李克强表示,今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势头得到加强。希望双方继续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相向而行,推动两国关系行稳致远。

李克强指出,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深化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希望双方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在贸易投资、财政金融、创新和高技术等领域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欢迎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继续为促进中日交流合作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共同实现可持续繁荣。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中西宏明等日方代表表示,李总理今年5月成功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推动日中关系重回正常轨道,日本各界对此高度赞赏。日中两国企业界通过多个平台保持经常性沟通交流,对增进理解、扩大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日本经济界愿同中方积极探讨推进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双方在环境保护、应对老龄化等共同面临挑战领域的合作。

王毅、何立峰、曾培炎参加上述活动。

2. 刘学智:央行降准并非全面宽松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进入三季度之后,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外需求都有所走弱,部分经济指标趋于下降。近期宏观政策趋于积极,货币政策稳健趋松,从10月15日起将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政策着力于基建投资,将有助于内需改善。随着各项改革措施逐渐推进,中国经济具备平稳增长的潜力。

从支出法来看,三大需求增速均有所放缓。首先,外需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影响我国出口增长。8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9.8%,近5个月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其次,投资增速持续探底,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1-8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第三,消费增长稳中略缓,7月、8月消费增速分别为8.8%、9%,剔除价格以外的实际消费增速仅有6.5%、6.6%。

从生产法来看,生产耗能和产值增长放缓。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7月、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1%,工业产值增长放缓,预示经济增长可能减速。

从收入法来看,企业利润增长有所放缓。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2%,增速比1-7月份放缓0.9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降。从利润增长的行业来看,新增利润主要来源于石油、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利润增长主要受到价格上升的抬升作用,并不意味着真实的产出大幅增长。随着价格上涨抬升作用逐渐减弱,未来企业利润增速将逐渐放缓至个位数。

无论从经济核算的哪种方法来看,今年三季度之后经济下行压力都有所加大。外需回暖是支撑去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的关键动力,当前外需走弱的不确定风险加大并且难以短期扭转,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着力点应该在内需领域。然而从内需状况来看,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近期都有走弱迹象。内需走弱与当前处于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特殊时期有关,也与前期主动宏观调控有关。上半年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总基调下,资金供给环境偏紧,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加大、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成本上升,是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内需走弱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压力加大,一定程度上是主动防风险、调结构、促转型带来的影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消失。随着宏观政策趋于积极,仍然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货币政策稳健偏松格局已经确立,首要任务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央行宣布,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这是今年第四次定向降准,适应了当前经济的变化,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恰当选择。前文分析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前期金融去杠杆带来融资渠道受到挤压,有必要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释放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供给,提升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下一阶段可能会着重围绕控制融资成本和防范企业信用风险扩大,进一步部署定向支持政策组合。不排除年内继续实施定向降准的可能,以推动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普惠金融等领域的定向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仍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虽然政策重心似乎逐渐从上半年的去杠杆转向稳增长,但并不是全面宽松、大水漫灌,政策微调不意味着转向。就这次降准带来的净投放量来看,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和推动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宏观政策调整之后,如何才能落到实处。银行体系流动性将趋于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有望适度增长,这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金融系统“堰塞湖”现象,关键在于疏通宏观调控传递到实体经济的渠道。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往往是不够的,并且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将引起泡沫风险和杠杆压力上升。因而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做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统一。实际上,8月之后财政政策就趋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逐渐加大,着力点在于促进基建投资,改善内需。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改善基建投资资金来源。随着PPP项目清理工作收尾,未来项目库金额和数量将趋于稳定甚至回升,有助于基建投资企稳。

此外,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将对消费起到提振作用。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通过扩大进口把消费端留在国内,将促进消费增长。7月之后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大幅调降,对未来汽车类消费增长带来积极作用。个税改革稳步推进,降低个人税收负担,将对消费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现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坚持开放态度,今年已经多次出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措施,未来要进一步营造全面开放新格局,获得新的全球化红利。

随着以上措施逐渐释放效力,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仍然存在保持平稳增长的潜力。

3. 评论:国企改革必须立即行动 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日前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想,准确研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思路,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

从2015年8月公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至今已经三年有余,距离这份“顶层设计”提出的实现国企改革主要目标的时间点2020年,还有2年左右的时间。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离实现改革目标还较为遥远,说明进展缓慢,需要加速。

也因此,此次会议强调,“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关键阶段,也是改革乘数效应最大的阶段,要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这意味着,国企改革需要动真格的,需要落实和执行,需要攻坚克难,而不是让改革纲领睡大觉。

国企改革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变化,要求国企改革必须提速。十九大以后,中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也必须尽快推进“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成为一个市场化主体。

与此同时,我们处于一个去全球化进程加速的环境,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面临调整,不管是在多边还是双边谈判中,国有企业是否享有超越市场的特权并构成垄断以及其他不公平竞争成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中国也正在构建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并通过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成为权利平等的市场主体。显然,中国的改革目标与外部世界的诉求是一致的,但是目前落实还不到位,这对中国构成了某种不利因素。

此外,在经济下行压力过大的背景下,处于下游的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以及部分民企资金链紧张。因此,市场开始关注国企与民企不同“命运”,并由此产生民企环境恶化的错觉,而相应的,就是国企依然享有特权。这种结论在市场上颇为流行,影响市场预期,因此,需要加快国企的市场化改变,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民营资本产生消极预期。

可以看出,深化国企改革关系到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关系到中国在全球贸易规则调整中的谈判能力,关系到国内实现市场公平竞争,为民营企业打气,等等,是化解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遇挑战的钥匙,处于“中心地位”。这也表明了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就是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扎实有效的推进。首先要实现企业各治理主体权责分明,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党委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力,同时赋予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通过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调动企业内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

此外,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中国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既要尽快实现去杠杆、去产能等任务,又要推进体制改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这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改革速度,更要有改革质量,让国有企业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现阶段一定要认识到国企改革的中心地位与极端重要性,大力破除阻碍改革,甚至降低了国企活力的因素,才能有效推进。

金融市场

1. 收评:基建、煤炭护盘 沪指冲高回落涨0.18%

10月10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盘初油气股延续活跃,沪指一度涨逾0.8%,但涨势未能延续,两市股指集体回落,深成指盘中一度下探失守8000点关口,刷新4年低点。不过,在基建、煤炭等板块走强护盘下,大盘跌幅收窄,沪指午后横盘震荡,尾盘再度翻红。盘面上,半数以上板块飘绿,白酒、医药等消费白马板块领跌。题材概念方面,钛白粉指数全天领涨,次新股表现活跃。两市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略有放量。

沪指收报2725.84点,涨幅0.18%;深成指收报8010.69点,跌幅0.44%;中小板指收报5405.95点,跌幅0.77%;创业板指报1346.70点,涨幅0.06%。

沪市成交1113.12亿元,深市成交1247.27亿元,两市合计成交2360.39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2318.31亿元略有放量。

盘面上,涨跌互现。建筑装饰领涨,农林牧渔、建筑材料、国防军工涨幅居前;食品饮料领跌,医药生物、休闲服务、有色金属跌幅居前。题材概念方面,多数指数上涨。钛白粉领涨,次新股、尾气治理、分散染料涨幅居前;白酒概念领跌,高送转、自由贸易港、超级品牌跌幅居前。

2. 美股遭血洗 道指暴跌超800点 美债收益率高位震荡

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上涨、美国财长发表汇率讲话引发市场担忧,美股今日遭到血洗,道指跌超800点。

10月10日,标普500指数收跌3.29%,创2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报2785.68点。道指收跌3.15%,报25598.74点,创8月16日以来收盘新低。在过去的5个交易日中,道指在4个交易日中下跌,累计下跌近900点。纳指重挫4.08%,报7422.05点,创7月3日以来收盘新低。

而10月迄今,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道指分别下跌超过3.6%和2.5%。同期,纳指跌超6.5%。

科技股领跌股市,亚马逊股价周三暴跌6.15%,单日市值蒸发超500亿美元。奈飞跌超8%。 Facebook和苹果也各下跌超4%。这些知名科技公司曾是年内表现最好的股票。

Opportunistic Trader的首席执行官Larry Benedict表示:“投资者正抛售这些知名的科技公司。我认为人们此前对冲不足,科技股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下跌。”

中概科技股多数下跌,阿里巴巴连跌五日,创下纪录最大五日跌幅,不过蔚来汽车和搜狐逆势涨超4%。

拼多多重挫9%,微博跌超7.5%,阿里巴巴收跌5.89%,哔哩哔哩收跌5.69%,新浪收跌5.52%,爱奇艺收跌5.24%,京东收跌4.50%,百度收跌3.28%。搜狐和蔚来汽车分别收涨4.56%、4.87%。

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首席股市策略师Terry Sandven表示:“由于国债收益率上升和投资难度普遍提高,市场情绪喜忧参半。国债收益率牵动人心,贸易政策尚未取得进展,中期选举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随着收益率提高,国债已成为可以替代股票的更可行投资对象。”

欧洲股市同样下挫,富时泛欧绩优300指数收跌1.43%,报1445.23点。

德国DAX 30指数收跌2.21%,法国CAC 40指数收跌2.11%。英国富时100指数收跌1.27%,意大利富时MIB指数收跌1.71%。



上一条:财经日报(181012)
下一条:财经日报(1810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