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40424)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4-24         点击量1364
  财经要闻

  1.上海自贸区新版负面清单初步拟就 缩减至少两成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备受关注的上海自贸区新版负面清单已经初步拟就,正在进一步细化,近期将上报国务院,并有望在上半年正式出炉。新版清单将在2013版清单基础上,推出40余项新的扩大开放举措,而清单内容缩减至少两成。

  “2014年修订版负面清单,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开放度和透明度。负面清单很大作用便在于提高政策透明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洪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还表示,“新版负面清单初步拟定已完成,已具备向国务院申报的条件。我们会尽快申报,争取在上半年发布。”

  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创新被视作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最大亮点之一。作为国内首次尝试,2013版负面清单在去年发布之后,曾因过长而饱受质疑,缩短清单内容的呼声也在业内渐涨。

  对此,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根据2013年评估的情况,2014版的负面清单会进行大幅度缩减。不过,他也指出“世界各国的自贸区负面清单有长有短,也不是说越短越好,这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发展情况决定的。”

  “此次负面清单修订一是旨在增加透明度,二是提高开放度,但最重要的还是使其和国际惯例接轨。”朱民指出,负面清单最重要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将政府的管理边界告诉企业,告诉市场主体。负面清单公布后,最值得关注的是,政府的透明度是否有所提高,市场活跃度是否有所提高。

  朱民介绍说,目前,监管层已经梳理了国际上很多负面清单中所提出的关键领域,敏感行业,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现服务业肯定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内容,因为三中全会对制造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制造业也在扩大的考虑范围内,两手都要抓。

  “准入环节将有40余条新的扩大开放的举措,这会在新版负面清单有体现。”对于负面清单的内容,顾洪辉指出,初步考虑大于20%比例的削减,并扩大开放领域。

  记者此前了解到,上海自贸区已经开始挂牌半年后的首轮评估和经验总结,并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新一轮的扩大开放政策。据悉,包括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检测检验认证、影视出版等在内的服务领域,将迎来新开放政策。此外,在新兴制造业领域,上海自贸区也拟对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制造、新能源等领域,提出外资准入的开放措施。

  新的开放亮点已经开始出现。日前,上海正式公布了文化市场开放细则,“文化开放”成为自贸区开放的新亮点。根据细则,将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提供服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自贸试验区内提供服务。

  据了解,截至3月17日,上海自贸区的619家外资企业中,有579家不再需要进行行政审批,占93.5%,超出了设计负面清单时的预期。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是一项颠覆性的制度设计,核心是打破现在的审批制度,创造进一步开放和便利。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探索,目前的负面清单还存在不足,要尽快推出新版缩短的负面清单。

  另一方面,负面清单管理的法律环境也在逐步完善,负面清单将以立法形式固化。4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首审。据了解,在投资开放方面,《条例草案》固化了试点以来推行成效良好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条例草案》明确,在自贸区内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规定: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由之前的审批制改为实行备案管理;外商投资项目由之前的核准制改为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方式。负面清单之内的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实行审批管理;外商投资项目主要实行核准制。

  此外,《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外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修订已经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目前商务部正在征集草案意见。除了内外资法律统一这一目标之外,在现阶段,外资三法修订的最核心内容就是适应下一步将全面推开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外资三法修订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内容是适应下一步大力推动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因为下一步大方向是将这一模式从上海自贸区推向全国。”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刘亚军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朱民也指出,上海自贸区的政策设定都是立足于“可推广可复制”的,到目前为止,“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在试验区均运行良好,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逐渐被其他很多地方所采用。

  2. 发改委:正完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 将如期出台
 
  昨日,国家发改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这次编制“十三五”规划所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近段时期的热门话题——“京津冀一体化”,徐林表示,目前发改委地区司正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一同完善京津冀发展规划文本,在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应该会按期出台。但他强调,区域的协调发展不能仅靠规划和政策来推动,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徐林称,包括“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十三五”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 、“十三五”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风险防范研究等25个课题被纳入到了“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

  徐林表示,如何更好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徐林指出,“十三五”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确实应该由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强化它的约束性,不仅要有规划在具体内容上的要求、目标的要求,还要有手段的要求,同时还要有考核评估的要求。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必须要体现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

  徐林指出,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十三五”规划里面可能要更好地考虑如何能够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在转型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更好地发挥带动全国转型升级的作用。

  3. 国务院再度出手稳增长 首批80个项目引社会资本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下一步将推动油气勘查、公用事业、水利、机场等领域扩大向社会资本开放。

  会议还确定了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快推进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而对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各类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部署了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工作。

  “从这次会议来看,中央政府通过深化改革,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工作,来稳增长的思路非常明显。”在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消息发布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如是点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居民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是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提升的;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减弱情况下,出口很难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因此,“稳增长”的关键仍然是“稳投资”。

  徐洪才表示,“稳投资”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投资”,而是通过增加对某些领域投资,来优化投资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新增投资重点应向‘公共性’‘民生性’和‘战略性’领域倾斜,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真正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徐洪才说。

  “实际上,对于经济走势,中央政府在制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早已预见,其中就提出了稳增长、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拉动内需等等。”张立群说,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表明了中央政府的思路,即统筹稳增长,坚持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更加前瞻性地加强宏观调控,“着眼眼前,更放眼长远。”
一季度我国GDP增速是7.4%,低于预期的7.5%。对此,市场上对未来经济调控政策出现了多种议论和猜测。

  在23日国家发改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回答上证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应该重视下行压力和潜在的风险,绝不能掉以轻心。“说实话,中央政府有政策储备,而且有些已经实施了。”

  他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主要经济指标仍处在合理区间,只要经济增长和就业不滑出底线,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就不会改变,不会因经济一时的波动而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只有在这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才能够不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容,经济增长的模式,经济增长的效率。而只有这些改善了,才是稳增长最可靠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对今年的稳中求进我们的关注点更多是的在结构调整,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怎么样能够实现对增长稳定的一个更好的支持和保证。”张立群说。

  金融市场

  1.亚太股市多收低 中国PMI数据不佳拖累

  亚太股市周三(4月23日)收盘多数走低,今天公布的中国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不佳,一定程度拖累时候藏情绪。

  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周三上涨,受美股走势激励,但鉴于日本企业财报季将至,买盘受限。美股周二因强劲企业财报和并购活动推动而上扬。日经指数上升1.1%,收报14,546.27点,抹去昨日跌幅,但仍低于周一所及的两周高点14649.50点。东证股价指数上涨1.0%,收报1173.81点。JPX日经400指数升1%至10682.73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三收高0.7%,因该国第一季通胀率低于预期,并且银行股买盘推动Westpac Banking Corp和澳新银行触及纪录新高。当地市场的关注点都在澳大利亚第一季通胀报告。第一季通胀意外温和,大大减轻了澳洲今年升息的压力,并导致澳元大跌。澳大利亚指数上升38.5点,收报5,517.8点,为连续第五个交易日录得涨幅。该股指曾在早盘创下六年新高5,521.4点。

  早盘,两市双双低开,随后保持震荡。10时许,金融等权重股强势拉盘,带领股指一路走高,并快速翻红。此后,金融股冲高回落,权重板块纷纷走低,创业板也在相对高位跳水,共同刺激股指下行。午后军工板块异军突起,沪指低位震荡整理,冲高回落,尾盘有所回升。截止收盘,沪指报2067.38点,跌幅0.26%,成交661亿元;深成指报7434.73点,涨幅0.59%,成交743亿元;创业板指报1327.98点,跌幅0.73%,成交155亿元。

  港股今日高开低走,跌穿百日均线,下试20日均线,离年线仅一步之遥。港股早盘高开百余点,随后跟随A股反身向下,盘中反复扩大跌幅至逾200点,下穿百日均线,直指年线支撑位。中资蓝筹股受压急跌,拖累大市回吐。截至收盘,恒指报收22509.64点,下跌221.04点,跌幅为0.97%;国企指数报收9905.63点,下跌125.09点,跌幅为1.25%;红筹指数报4161.87点,下跌40.93点,跌幅为0.97%。大市全天成交571.03亿港元(7.7528, 0.0000, 0.00%),相比上日明显放大。

  韩国股市周三回吐稍早涨幅,在汇丰中国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出炉后,机构投资者沽出。韩国综合股价指数收跌0.2%至2000.37点。汇丰(HSBC)初步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四个月萎缩,显示第二季经济持续疲软。外资连续第七日买超韩股,周三买入895亿韩元(8,626万美元)韩股。机构卖超1070亿韩元韩股。

  台湾股市周三小幅收跌0.2%,市场观望美国苹果财报的结果。证交所资料显示,外资及陆资在台股买超41.34亿台币,已是连续第23个交易日买超共计1211.81亿台币。

  2.美股收跌 标普收跌0.22%结束6连涨

  北京时间4月24日凌晨消息,周三美国股市收跌,互联网与科技板块领跌,标普与纳指结束了此前连续六日上涨的势头。今日公布的制造业PMI指数与新屋销售数据不及预期。

  美东时间4月23日16:00(北京时间4月24日04: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2.72点,收于16,501.65点,跌幅为0.0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4.16点,收于1,875.39点,跌幅为0.2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4.49点,收于4,126.97点,跌幅为0.83%。

  费城信托公司首席投资官理查德-斯切尔(Richard Sichel)表示:“市场已经有了不错的上涨历史,但现在可能有点疲倦了。此外,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也不能够推动市场上涨。苹果公司与脸书将在今天盘后公布财报,投资者都在翘首以待,这两家公司能够左右市场动向。”

  投资者同时还在关注企业财报,苹果公司(AAPL)与脸书(FB)等科技巨头将在周三收盘之后公布财报。

  在疲软的新屋销售数据公布之后,Lennar(LEN)、Toll Brothers(TOL)与Pultegroup(PHM)等房地产建筑商板块普遍下跌。

  经济数据面,Markit机构报告称,美国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55.4,预期56.0,前值55.5。市场预计该指数小幅攀升。

  美国3月新屋销售下滑14.5%,年化数字降至38.4万幢,创8个月以来新低。接受MW调查的分析师平均预期值为45万幢。

  周二标普500指数与纳指连续第六个交易日收高,投资者受到了好于预期的财报与医药行业巨额并购交易消息的鼓舞。

  企业财报面,波音公司(BA)宣布第一财季销售收入增长8%,第一财季净利润9.6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1.76美元,预期1.56美元,持续经营业务的每股收益为1.28美元。全季营收205亿美元,同比增8.3%,较市场普遍预期低1亿美元。

  达美航空公司(DAL)上涨2.3%,该公司宣布来自持续运营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了5%。

  陶氏化学公司(DOW)宣布第一财季每股修正后利润33美分,营收89.2亿美元。市场平均预期该公司每股收益29美分、营收89.2亿美元。

  周三欧洲市场大体下滑,投资者关注乌克兰局势的进展。乌克兰紧张形势升级,美国计划派遣部队接近俄罗斯,基辅看来将重新启动针对亲俄罗斯积极分子的军事行动。周三亚洲市场涨跌不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