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30826)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8-26         点击量1234
  【财经要闻】

  1.中铁总再发200亿债券 铁路建设债存量规模逼近7000亿

  今日上午,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13 年第三期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下称“铁道债”),期限7年,发行金额200亿元。

  这是中铁总7月下旬以来连续第三次发行铁道债,亦是其今年第五次发债。本期债券发行过后,中铁总今年铁道债共发行600亿元,再加上今年早些时候发行的200亿元中票与200亿元短融券,其年内累计发债达到1000亿元。

  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中铁总今年铁道债发行额度为1500亿元。这意味着,在今年剩下时间里,中铁总还将发行900亿元的铁道债。

  刊登在中国债券信息网的公告显示,本期债券为固定利率品种,将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系统进行招标,采用单一利率(荷兰式)招标方式,招标利率区间为4.20%~5.20%。

  从市场环境来看,临近月末,资金面一直呈现偏紧状态,资金价格处于相对高位,因此市场预期本期债券中标利率将靠近招标区间上端。按照国信证券固定收益部预计,本期债券中标区间为5.06%~ 5.10%;国海证券(行情,问诊)固定收益部则预计在4.96%~5.01%。

  不过,8月19日下午,国务院公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多渠道筹资、完善运价机制、建立补贴制度安排等六条措施;同时要求“继续发行政府支持的铁路建设债券,并创新铁路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进一步强化了铁道债的政府兜底预期。

  据披露,本期债券的主承销商为国开证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行情,问诊)、华泰联合证券、西南证券(行情,问诊)和中金公司,由国开证券首次担任铁道债牵头主承销商,采取余额包销的承销方式。

  按照惯例,本期债券由铁路建设基金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评定,中铁总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本期债券信用等级为AAA。

  公告显示,自1995 年起,截至本期债券发行前,铁路建设债券共发行6787 亿元,已兑付167 亿元,尚未到期6620 亿元,未到期的铁路建设债券每年需支付利息310.10 亿元;在本期债券发行后,铁路建设债券的存量规模将逼近7000亿元。除此之外,尚有未到期的中期票据1000 亿元和短融200 亿元。

  2. 人民日报:地方债都转化成了资产 不可能爆发危机

  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而是一般都用于投资,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如果把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但是,我们必须针对地方债进行体制机制和监管框架方面的调整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地方债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大挑战。而且,国外也非常关注我国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近期,审计署开始对地方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这有助于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系统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非常符合社会期待。

  虽然中国地方债务规模还有待于进一步摸查。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近年来,多国爆发出地方债务危机或者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国际上对于债务问题格外敏感。但是,我们要清楚,中国的地方债和国外的政府债务的确有所区别。

  区别在于中国政府不是为了消费而发债。很多发生政府债务危机的国家,他们发债多数是为了支付公务员工资、养老金等开支,钱借来就花掉,不产生经济效益,属于消费型债务。

  目前中国政府发债,一般都用于投资,属于建设型债务,比如修高铁、高速公路、水利设施,债务最终都转化成了资产。如果把中国这些负债和对应的资产联系起来看,那么有相当多的负债是还得起的。

  建设型的债务和消费型的债务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中国现在没有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但是,地方债问题的确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任其泛滥发展,也有可能酿成大祸。我们必须针对地方债进行体制机制和监管框架方面的调整。

  当前地方债涉及几个大问题。第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没有划清。地方债发行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角色越位,政府做了一些本不属于政府干的事。

  第二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责任对应关系失衡。地方政府干的事多,收的钱少,这当中就存在巨大的缺口。地方政府要么能把事权放掉,要么在财权分配上获得更多倾斜,否则很难抑制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发债的冲动。

  第三是金融功能和财政功能没有分清。地方上,财政的事情和金融的事情,常常混杂在一起。其实,必须要区别开来,该财政的事,用财政的钱,该金融的事,用金融的钱。

  未来,如果我们能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担各自责任的边界、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的边界,那么,很好地解决地方债问题是可以期待的。

  3. 上海自由贸易区或将扩区 临港将成下一个香港

  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又有新的动向。来自上海临港网的消息是2013年8月14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周波到临港地区管委会调研时指示,临港管委会要认真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事宜,做好扩区准备。

  与此同时,上海市规土局要适当调整临港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建设用地指标。上海市发改委、市规土局等相关部门要做好上海国际影视城、上海极地海洋世界、国际马球会、上海天文馆、海上新上海等项目的对接工作。市、区联手,鼓励企业把握先机、投资临港,共同支持临港发展。

  此前,浦东新区区政府主办的《浦东时报》最新一期消息,意味深长。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指出,希望陆家嘴(行情,问诊)集团、张江集团、金桥集团、外高桥(行情,问诊)集团四家开发公司带项目、带队伍、带资金进驻临港,注重高质量、高起点的开发,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四家开发公司的进入,为上海自贸区的“扩围”做好了一系列的硬件准备。而此前,临港“30条”政策则为上海自贸区的“扩围”奠定了软件基础。

  在上海极地海洋世界、国际马球会等娱乐设施落户临港后,临港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香港,已经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根据报道,市政协副主席、区长姜樑指示上述四家开发公司“挥师南下,决战临港”要拿出很好的“作战方案”,决心要大、行动要快、步子要稳,要集中力量,抓紧重大项目、产业项目落地,聚焦出功能、出形象的产业,同时有条件的基础设施要先行,争取让临港“一年一个样,三年要有变样。”

  此前,金桥集团已经率先参与临港建设,如今班子一半的力量投入到临港,已完成临港综合区规划布局、空间结构等规划,为综合区道路及创新创意园项目配套的施工便道也已正式动工兴建。

  而外高桥集团与临港在开发、贸易方面早有联动。张江集团、陆家嘴集团也在积极筹划同临港的对接和发展。四大开发公司将为临港带去更多的资源、人才、资金和项目。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主要领导对陆家嘴集团等开发公司在临港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后者能在临港新城二次创业,带动整个临港地区的发展。事实上,在这些企业进入前,临港新城已经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和改革,推出了“临港30条”,刺激临港经济地迅速发展。

  今年2月28日,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在这些政策中就包括了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充分授权的优势,临港管委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审批时间最短、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服务最佳”。落户临港地区的产业项目,一般在150个工作日内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实现开工建设。

  上述政策刚一出台,上海工商浦东分局就立即对政策中一些内容进行了试点,将率先在全市探索实施 “注册资本认缴”改革举措,推出创新创业人才“零首付”注册新政。今后到临港地区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在临港软件园等高新产业园区内的创业人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员在临港地区投资设立的符合临港地区产业导向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登记在临港地区的科技型有限公司,经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认定,即可实行“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

  由于临港新城在行政领域加快了行政审批的速度,有一套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其一度被认为是上海自贸区落地前的政策“实验室”。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8月10日在出席“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海研讨会透露,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方案将是促进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

  而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说,上海建设自贸区中,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这一政策立意和临港新城今年3月推出的 《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不谋而合。

  熟悉香港、台湾、上海三地的专家蔡为民认为,就某种意义上看,临港新城具有试验样板的功能,为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制订和完善提供更多的依据。

  而对上海来说,上海自贸区将是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蔡为民说,香港经济发展的精髓就是迪士尼和自贸区。而上海巧妙地将这一精髓引入上海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上海金融、贸易、旅游等多项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拉动上海经济发展的直接效果非常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港新城未来或会拿来和香港作比较。此前香港很多媒体就为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否会成为香港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而感到担心。

  事实上,临港新城未来可能比香港更好。因为,临港还有先进的制造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上海建设自贸区尤其要注重发展转型的途径,一是制造业的服务化,即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根据此前临港的产业规划,临港的产业正是向国家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推动“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转变。很显然未来临港新城的经济将受到多重利好快速增长。临港未来的居住定位也将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临港新城被更多定位为满足刚性需求居住的普通住宅供应集中地。而在临港产业迅速发展之后,整个区域的居住层级有可能大幅提高。根据最新的规划,临港未来将借鉴古北、碧云国际社区的成功经验,在临港地区有条件的区域建设国际化高层次生活社区,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商业、教育、文化和医疗保健等资源。事实上,有碧云国际社区开发经验的金桥集团已经提前进入开发。随着大量的先进产业进入临港新城,整体居住层次的大幅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整体居住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临港新城高端住宅的价格预期也发生了变化。此前,临港主城区的滴水湖馨苑成交均价只有14000元/平方米。但是,如果临港成为下一个香港,那房价又会是如何?一位中央金融机构驻上海负责人说,上海房价目前仍然是香港的一个零头,但两者的经济相差并没有如此悬殊。

  2013年,越来越多的利好因素在提升临港新城的知名度,伴随着轨道交通16号线即将通车,人们对临港区域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边远的印象已经随着一系列政策投放及轨道新城的实施而消磨。特别是临港主城,高起点的城区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无敌的空气质量都让人们在思考:居住向东,抛开城市中心喧闹和吵杂,适宜的房价加上上升的城区价值,是否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周五收盘涨跌互现

  亚太股市周五收盘涨跌互现,美国制造业数据向好提振部分市场人气。日经指数涨2.2%,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涨0.9%。
   
  东京股市收盘走高,创近10个交易日来最大单日涨幅,因美元走强、美国股市上涨以及新兴市场股市反弹帮助推动本田汽车和三井不动产(Mitsui Fudosan Co.)等出口和资产估值敏感类股票走高。日经指数涨295.38点,报13,660.55点,涨幅2.2%。
   
  香港股市收盘走低,受后市中国大陆市场遭遇抛售影响。香港恒生指数收盘跌31.89点,至21863.51点,跌幅0.2%。
   
  中国股市收盘下跌,上证综指报2057.46点,下跌0.5%。
   
  澳大利亚股市周五大幅走高,重返上周收盘水平上方,因海外经济数据好转以及Crown Ltd.等公司令人鼓舞的业绩报告分散了市场对美联储未来几周可能削减货币刺激计划规模的忧虑。基准S&P/ASX 200指数收盘涨0.9%,至5123.4点。
   
  新加坡股市收盘基本持平,未能像许多亚洲其他股市一样实现反弹,因欧洲股市开盘走软及对美联储缩减定量宽松的持续担忧打击市场人气。海峡时报指数收盘微跌0.55点,至3088.85点,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下滑。

  2. 美股收高 全周走势震荡

  美国股市周五收盘走高,因国债收益率的下跌及微软(Microsoft Corp.)的涨势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投资者对近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政策所致担忧的注意力。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涨46.77点,至15010.51点,涨幅0.3%。不过道指仍连续第三周下跌,为2012年11月以来按周计算的最长连跌。
   
  标准普尔500指数涨6.54点,至1663.50点,涨幅0.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19.09点,至3657.79点,涨幅0.5%。本周标准普尔500指数和那指均实现上涨。
   
  本周股市的走势多有波折。周初股市大幅下跌,蓝筹股创出了一年多来的最长跌势,国债收益率跃升至两年高点,投资者越来越担心美国经济状况好转将促使美联储最早于9月份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从而放慢流动性的注入。
   
  周四股市开始反弹,尽管技术问题导致纳斯达克市场的所有挂牌证券周四下午交易暂停了三个小时,但投资者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道指成份股微软(Microsoft)涨7.8%,该公司称,首席执行长巴尔默(Steve Ballmer)已决定在12个月内退休。该股今年累计涨30%,涨幅较道指高一倍左右。
   
  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7月份折合成年率的预售屋销量降至394,000套,低于经修正后的6月份数据455,000套,也远低于490,000套的预期。
   
  预售屋销售数据公布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回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于2.816%。
   
  TIAA-CREF的首席经济学家Tim Hopper称,住房数据疲软可能让人有理由相信,美联储或许不会像投资者预期的那样于9月份收缩刺激计划。
   
  Nasdaq OMX涨1.2%。该股周四下跌3.4%。

上一条:财经日报(130827)
下一条:财经日报(1308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