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091218)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12-18         点击量1645

  【财经要闻】

  1.房市调控打出第一拳 拿地首付不低于50%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政策第一拳,打向开发商囤地、炒地。
 
  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

  囤地、炒地一直被指称为高房价的推手之一,五部委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是在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推出的第一个具体调控措施.

  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目前全国各个城市对于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及首付比例并无统一规定,出让土地会分别签订合同,约定首付比例和分期缴纳时间,大部分在20%-30%之间,远低于此次五部委通知的规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说。

  他认为,该通知的实质就是全国统一并普遍提高了开发商拿地的首付款,由此会对其资金链形成压力,遏制部分炒地、囤地行为。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的表述更直接。“文件的出台,会挤出开发商手中的部分资金,进而促进开发商加快楼盘销售,回笼资金。其结果就是国务院会议上所提出的,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陈晟说。

  “这一政策对资金充裕的公司影响有限,对势力弱的小房产公司会有打击。”一位房地产老总私下直言。

  但这位老总最担心政府还有后续动作,这样会对整个行业形成“综合打击”。
据记者了解到,以住建部、国土部等部门牵头的调控措施政策正在酝酿之中,其基本思路是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给。

  其中,国土部关于加强房地产批后监管、严厉打击闲置土地等措施已具雏形,只待发布时机。思路是,与金融管理机构联手增加土地市场透明度,重点监管典型“地王”和闲置地。

  住建部今日将召开全国建设工作会,可能有相关表态及政策框架透露。可以确定的是,强化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已是板上钉钉;加强预售交易环节监管和市场透明度方面也或有新规。

  2.发改委要求政府退出煤电谈判 煤价管制结束

  国内电煤定价体制的特殊性使得每年都要上演一场“煤电顶牛”的戏码,按照惯例,此时发改委应该开始着手布置明年的煤炭衔接会事宜。但国家发改委日前突然发布《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自主选择。更重要的是,发改委在《指导意见》中明确表示,煤价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

  据记者了解,以往每年的煤炭衔接会,在签订煤电合同的同时还要落实火车等运力问题。由于“市场煤”和“计划电”双轨制的矛盾,导致煤电双方在每年运销衔接会都针锋相对,谈判举步维艰。

  而根据发改委此番下发的《指导意见》,2010年度的煤炭视频会、衔接会以及汇总会全部取消,煤电双方在即日起30天内完成产运需衔接。同时,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
  协商确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发改委这一表态意味着长达16年的煤炭价格管制宣告结束,政府彻底退出了煤电谈判。

  国金证券指出,相较于往年的指导意见,2010年度《指导意见》突出了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其中,对煤炭企业自主定价是利好,有利于煤炭价格的进一步市场化。

  据新华社电 新一轮的电煤谈判已经“箭在弦上”。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取消了传统的煤炭订货会,标志着我国煤炭市场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3.央行:前11月现金发行量同比增72.5%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昨日表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现金发行量达到2125亿元,同比增长72.5%。当前现金发行已进入旺季,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现金供应,支持经济更好发展。

  马德伦指出,各分支机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现金供应工作。一是坚持以做好现金运行分析预测为先导,保持对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的高度敏感性,按照“早谋划、早准备、早布置”的要求,切实贯彻发行基金调拨原则,做好旺季现金发行工作,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确保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现金供应。

  二是要做好流通中人民币的券别调剂工作,加大小面额钞票的投放力度,使流通中人民币券别结构更加合理,满足群众的需要。
 
  三是要加大对流通中残损现钞的回收力度,不断提高流通中现钞的整洁度,维护人民币的形象。
 
  四是在保证现金供应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反假人民币工作。要巩固和扩大“09行动”取得的成果,保持对制贩假币犯罪活动打击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4. 希腊一周内两次遭降级 或酝酿新一轮债务危机

  希腊一周内两次遭到“降级”,让全球投资人对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再度升温。随着更多“病发”个案浮出水面,那些同样潜藏巨大风险但还未发作的“高危人群”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

  最近几天,随着主权债务问题的风险不断曝光,许多国际大行和评级机构都发出警告称,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是明年全球面临的头号风险。而各国接下来不得不逐渐实施的政策“退出”,只会增加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难度,让风险进一步放大。

  16日晚间,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降为“BBB+”。标普同时警告说,如果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

  这已是希腊一周内第二次遭受信贷评级下调的打击。本月8日,另一家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刚刚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至“BBB+”,并引发了希腊股市大跌和国际市场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另一评级机构穆迪也已将希腊列入观察名单,并有可能调降其信贷评级。
希腊的财政问题由来已久,目前该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高达12%,远远超过欧元区设定的3%上限;希腊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则高达110%。

  就像之前迪拜出事一样,这次希腊的危机又让一些人惊呼:希腊可能成为“下一个雷曼”。尽管现在还很难对这样的预言做出评判,但有一点却日益成为各界共识,即希腊等个案背后折射出的主权债务风险,特别是在这轮危机中大举借债的发达经济体。

  瑞士信贷16日公布的报告显示,自2007年年底以来,发达国家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已飙升了近21个百分点。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拉动经济复苏,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仅在今年就举债上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穆迪的研究则称,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其中八成来自西方七国集团。IMF则警告,G20中的发达经济体到2014年的政府债务水平可能达到GDP的118%,也就是和现在希腊差不多的水平。

  发达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强烈关注。穆迪公司本月已先后多次发出警告,称多个目前拥有AAA最高信贷评级国家,未来几年可能持续面临财政危机。目前,共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17个经济体拥有穆迪的最高信贷评级。

  本周二,穆迪再度指出,英美等拥有AAA评级的政府须采取行动削减债务,不能等到确保经济复苏后再采取措施,否则这些国家的最高评级可能最快在2011年面临下调。

  5. 经济数据

  美国劳工部(Labor Department)周四发布的报告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截至12月12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7,000人,至480,000人。
   
  道琼斯-三菱东京UFJ银行(Dow Jones-Bank of Tokyo-Mitsubishi-UFJ) 12月5日当周商业景气指数较此前一周上升0.6%,此前一周商业景气指数上升0.1%。
   
  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周四公布,11月领先指标综合指数上升0.9%。10月份为上升0.3%,未作修正。
  
  费城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周四公布,辖区12月份的制造业活动指数为20.4,11月份和10月份分别为16.7和11.5。该指标高于零即表示制造业活动出现扩张。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涨跌互见,观望气氛浓厚

  东京股市收盘微幅走低,受金融类股遭遇获利回吐及中国股市走软影响,不过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及美元走强对能源及金属等类股构成提振。日经225指数收盘跌13.61点,至10,163.80点,跌幅0.1%。包括东京证交所一部所有股票的东证指数收盘跌2.01点,至896.28点,跌幅0.2%。该指数33个分类指数中有23个收盘下跌。
   
  香港股市收盘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低,中资银行股领跌。上海股市的流动性担忧以及资金持续流出香港给港股带来压力。恒生指数收盘跌264.11点,至21,347.63点,跌幅1.2%;盘中波动区间为21,218.90点至21,665.79点。
   
  中国股市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盘下跌,主要由于投资者仍担心一连串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会使市场流动性趋紧。上证综合指数收盘跌76.13点,至3179.08点,跌幅2.3%。该股指在过去三个交易日已下跌3.8%。深证综合指数跌33.21点,至1168.76点,跌幅2.8%。
   
  澳大利亚股市收盘小幅走高,澳洲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因出价收购AXA Asia Pacific Holdings而走低及澳元下滑导致市场回吐早些时候的大部分涨幅。基准S&P/ASX 200指数收盘上涨8.4点,至4670.3点,涨幅0.2%;盘中最高升至4703.1点。
   
  新加坡股市收盘持平,消息面清淡。由于美国股指期货下跌,市场继昨日触及2009年新高后丧失了动能。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收盘持平于2,813.27点。成交量为14亿股,周三为13.2亿股。大盘有248只股票下跌,194只股票上涨。

  2.美国股市持平,欧洲股市走高

  美国股市周四走低,全球信贷问题担忧拖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进而推低了杜邦(DuPont)和雪佛龙公司(Chevron)股价,而花旗集团(Citigroup)股票发行定价较低则打击了金融类股走势。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跌132.86点,至10308.26点,跌幅1.27%,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走低。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6.86点,至2180.05点,跌幅1.22%。标准普尔500指数跌13.10点,至1096.08点,跌幅1.18%。

  杜邦跌65美分,至32.01美元,跌幅2%,拖累因素是材料价格下跌推动黄金期货结算价创出11月1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原油期货走低则导致雪佛龙公司股价跌1.11美元,至76.78美元,跌幅1.4%。
   
  与此同时美元则走强,原因是交易员对加息时间可能早于预期的担忧日益升温,而在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Standard & Poor's)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及该国境内数家银行评级之后,全球信贷问题也再次引发投资者的忧虑。
   
  金融类股跌幅尤为显着,因花旗集团的股票发行价过低。美国政府搁置了开始减持所持34%花旗集团股份的计划,因为财政部在这项交易中将会遭受损失。按照预计的每股3.15美元的售价,美国政府所持的77亿股花旗集团股票将每股亏损0.10美元。花旗股价跌25美分,至3.20美元,跌幅7.3%。
   
  今日市场成交量显着放大,受期权和期货合约周五到期及花旗股票交投活跃影响。
   
  标准普尔500指数中,材料类股跌幅最重,金融类股则紧随其后。
   
  银行类股中,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跌42美分,至14.86美元,跌幅2.75%。摩根大通(J.P. Morgan)跌1.09美元,至40.27美元,跌幅2.6%。
   
  此外,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跌4.06美元,至160.93美元,跌幅2.5%。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跌1.22美元,至29.12美元,跌幅4%。具有影响力的银行业分析师Meredith Whitney下调了对上述两家公司的收益预期。

  欧洲股市周四收盘走低,银行股和矿业股领跌。同时欧元兑美元大幅下挫,因美国和欧洲经济走势呈现不同迹象。
   
  道琼斯斯托克600指数跌1.3%,至247.18点,结束了连续5个交易日的涨势。
   
  欧元跌至3个月低点,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U.S. 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表明经济状况正在改善,而与此同时,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则与惠誉(Fitch Ratings)一样,下调了希腊的债务评级。
   
  莱斯银行(Lloyds Banking Group)跌8.1%,法国农业信贷集团(Credit Agricole)跌4.6%;Piraeus Bank跌2.6%。
   
  地区市场,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9%,至5,217.61点;德国DAX指数跌1%,至5,844.44点;法国CAC-40指数跌1.2%,至3,830.82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