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091130)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11-30         点击量1675

  【财经要闻】

  1. 稳中有调”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主基调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次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一年,所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然格外引人关注。
  
  今年的经济之纲是“GDP保八”,目前来看2010年显然已不用保。那明年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基调是什么?现在业界争议最大的问题是“要不要防通胀”。
   
  主流的声音是当前通胀威胁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不会有防通胀的表述。“最多提到管理通胀预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当前需要做的是优化投资结构和经济结构。在第三季度国家统计局监测的24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4万亿元投资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在“保增长”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程度在提高。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建设仍是重中之重。
  
  由于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一揽子计划拉动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保八”问题不大。近期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国家宏观调控重心在发生转移,主要是从前阶段的扩大投资的总量政策为主,转为结构调整为主,而这一点将会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有所体现。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是调结构,经济增长的重点应该更多地维系于提高消费增速。李稻葵认为,宏观调控应该会在启动民间投资领域方面出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放松一些领域的投资管制、降低门槛等,财政政策也会有所动作。
  
  日前的电价上调改革,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标志着我国能源价格改革正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低碳经济有望以此为契机取得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认为,“以进为退”、保持中国较高的增长速度、在高速中调结构和促改革、在连续性中谋退出,可能是中国近期的最佳选择。
  
  去年11月,面对金融危机的非常经济形势,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整甚至走在了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头。4万亿计划、大幅降息、金融九条等都让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失去了一些悬念。
  
  而对于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工作会议依然不会有太多悬念。
  
  中国经济目前走势,尽管外需不振可能持续,继续扩大投资刺激经济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在巨大投资之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会持续。这一点从此前的中美两国首脑发布联合声明,“同意维持现有刺激政策”的措辞就能看出,在该问题上调子似乎早已定好。
  
  经济学家樊纲此前在上海表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应保持1~2年,但他也认为“积极的宏观政策应在适当的时间调整”,他未言明“适当”是指何时。
  
  国家信息中心11月16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目前通胀的现实威胁尚不足为虑,物价总水平料难大幅回升,预计明年通胀率在2.5%左右。报告建议,明年仍应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动摇,因为宽松政策的贸然退出会导致市场主体仍显脆弱的信心严重受挫,可能使经济步入下滑通道,甚至陷入长期低迷。

  花旗银行中国区资深经济学家彭程也对记者表示,由于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政策基调仍是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上会收缩流动性。不过,由于央行回笼资金和外资不断涌入的两股力量对冲,未来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大。

  2.温家宝:过早“退出”会使成果得而复失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9日在南京会见了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兼国库大臣容克,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和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同他们就世界经济形势、货币汇率政策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温家宝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国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当前,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仍然应该是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过早“退出”会使成果得而复失。中欧作为两大主要经济体和重要贸易伙伴,要以实际行动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容克等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取得的积极成效令人印象深刻。欧盟赞赏中国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希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对欧洲有利,对世界有利。当前世界经济中确实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是轻言“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时候。欧盟也主张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温家宝指出,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们希望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也能够保持稳定。
  
  容克等说,世界主要货币储备国应该负起责任,改善其财政和货币状况。欧盟愿与中国加强货币政策沟通和协调。
  
  当天,温家宝在南京会见了来华出席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
  
  温家宝说,世界正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欧关系要增强战略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增强战略性就是扩大双方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增强全面性就是加强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增强稳定性就是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确保双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持续向前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对欧关系,欢迎欧洲一体化不断取得进展,认为一个强大、联合、繁荣的欧洲对世界有利。中方愿与欧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欧领导人会晤的引领作用,推动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巴罗佐表示,《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机构进行改革,内外协调能力加强,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这有利于欧中关系的发展。欧盟高度重视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中国的合作,拓展共同利益,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欧盟委员会愿同中方保持业已存在的良好合作关系,坚定致力于推动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 政策转向条件不成熟 明年月均货币供应量6000亿 

  针对市场就宏观政策转向和迪拜债务危机引发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陈东琪昨日送上定心丸。他认为,明年我国的宏观政策转向条件仍不成熟,预计明年月均货币供应量6000亿元较为合理,而迪拜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大。
  
  陈东琪在“第五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表示,中央政治局定调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针对性、灵活性,其理由较为充分:国内经济刚刚步入复苏阶段,需要稳固上行基础;外部经济复苏刚刚开始,复苏进程还比较脆弱;政策需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以稳固内需增长、特别是汽车等“大消费”增长的惯性;充实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需要现有的货币政策举措继续支持;市场信心虽然转好但还有波动,需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市场的预期;主要经济体的政策退出还有时间和条件,中国不应在政策转向上率先行动。
  
  陈东琪分析认为,今年全年和明年一季度,是近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点,明年一季度后,国民经济将回到快速增长的轨道,在此期间,只要合理选择政策取向,积极调控供求关系,就不会发生较高的实际通货膨胀,“CPI增幅控制在3%左右有把握”。同时,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信贷的“适度增长是必须的,明年月平均(货币供应量)应该在6000亿元左右”。
  
  就迪拜危机,陈东琪的判断是,这只是一场局部性危机,不会改变全球的大趋势。原因包括:迪拜系较小经济体,与当初的雷曼不可比;迪拜危机发生在较为封闭的市场中;迪拜的债务违约系还款延期,没有发展到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阶段;迪拜危机的债务链较短,波及范围远远小于次贷危机;迪拜危机爆发的全球政策背景与次贷危机不同,正值中、美、欧、日四大经济体刺激政策发力之时;迪拜危机爆发在全球经济复苏初期,其经济背景也显著区别于次贷危机。

  【金融市场】

  1. A股上周资金上周疯狂出逃 净流出512亿

  上周市场遭遇了近期最为凶猛的一波资金出逃狂潮,无一行业板块有资金流入迹象,市场整体净流出511.5亿元。
  
  上周的市场在权重股回落带动下进入大幅调整,迪拜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更加重了投资者在周末的抛盘心理。除在上周三超跌反弹过程中热点有所表现外,下半周空头肆虐,一周之内,沪指累计下跌212.08点,收报3096.27点。
  
  回顾数据,在上周的暴跌之前,市场主力资金连续出逃。大智慧超赢数据显示,继前两周主力资金净流出227.4亿元和189.5亿元后,上周主力资金又净流出511.5亿元。
  
  无一行业板块有资金流入,尤以银行、地产等代表的大盘权重板块资金撤离最为严重。关于提高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再融资计划等消息对银行股走弱产生一定影响,虽然各大行均出面澄清再融资计划,但工行或涉迪拜债务危机等消息又加重了对市场心理的负面影响。数据显示,自11月18日起,银行股呈大幅流出态势,仅上周五个交易日便净流出90.8亿元。其中民生银行下跌10.6%,净流出13.8亿元。
  
  房地产指标股万科A以11.2亿元净流出额位居个股净流出榜单第二。整个房地产板块紧随银行板块,一周资金净流出45.5亿元,而且板块中资金出现明显分歧。以万科A、金地集团的、保利地产、中华企业等地产龙头股遭资金显著减持,而世纪星源)、信达地产、苏州高新等中小盘题材股受资金关注,一周资金净流入超过5000万元。
  
  遭到大资金显著减持的还有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中国建筑、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长江电力(600900,股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合计净流出54.3亿元。另外,前期走势强劲的医药、汽车、电力等板块也遭到资金大幅减持,净流出资金依次30.8亿元、26.8亿元、26.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主板持续走弱,新兴的创业板、次新股等表现却较为活跃。其中创业板一周资金净流入2000万元,神州泰岳(300002,股吧)净流入4100万元,探路者(300005,股吧)、上海佳豪、安科生物(300009,股吧)等也有资金流入。

  2. 迪拜贷款危机拖累美股下滑,欧股收高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154.48点,报收10309.92点,跌幅为1.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了37.61点,报收2138.44点,跌幅为1.73%;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9.14点,报收1091.49点,跌幅为1.72%。
  
  金融板块下跌了2.8%,其中银行与金融服务相关股票跌幅较大。投资者担心如果迪拜无力偿还债务,那么国际性大银行将遭受损失。据报道劳埃德银行集团、汇丰银行以及其它欧洲银行均为迪拜提供了贷款。
  
  因投资者开始追求安全投资,美元与国债市场有所上扬。美元盘中最高上涨1%左右,收盘时上涨0.3%。美元的上涨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压力,CRB商品期货指数收盘下跌2.0%,盘中一度下跌4%左右。
  
  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下跌了2.20美元,收于每桶75.76美元,原油(75.95,-0.10,-0.13%)期货盘中一度下跌6%以上。黄金期货下跌12.8美元,收于每盎司1174.2美元,跌幅为1.1%。
  
  原材料与能源板块在今日大部分时间里领跌,跌幅均在2.4%左右。
  
  一些分析师发表评论称迪拜债务危机对美国银行业影响,投资者对于此次事件或将引发另一轮金融海啸的担忧有所减轻。美元指数出现回落,股市也从盘中低点有所回升。

  Raymond James首席投资策略师Jeffrey Saut指出,“我认为迪拜事件的连带效应不会很大,人们将在周末深入研究这一事件的影响,我相信相关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将足以应付此次冲击。”
  
  高盛分析师预估,迪拜将给汇丰银行与渣打银行分别带来6.11亿与1.77亿美元的损失。
  
  欧洲股市在周四下跌3%以上后,周五有所反弹。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了1%,德国DAX指数上涨了1.3%,法国CAC-40指数上涨了1.2%。亚洲股市中,日本日经指数下跌了3.2%,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4.8%,韩国股市下跌了4.7%。
  
  Alpine Dynamic Dividend Fund基金经理Kevin Shacknofsky指出,“美元指数的回落以及欧洲股市的反弹说明迪拜贷款危机并没有我们开始想像得那么糟糕。”
  
  Cantor Fitzgerald机构驻伦敦首席全球股市策略师斯蒂芬-波普(Stephen Pope)称,投资者应该对迪拜债务危机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他表示,“我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都对它存在错误理解。迪拜世界集团并不是迪拜政府。它只是一家所有权归属于政府的公司。”
  
  波普表示,“这个地区的经济并没有崩溃。而且在本周日(11月29日)古尔邦节(Eid Al Adha,穆斯林节日)结束之后,市场将得到更多关于迪拜地区经济状况的详细讯息。”、
  
  迪拜世界集团是在周三股市收盘之后宣布暂停偿还债务的,时间正好在感恩节休市之前。波普表示,迪拜世界集团宣布上述消息在时间选择上“不负责任。”他表示,“我认为这种做法将结束迪拜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
  
  纽约证交所成交量为6.548亿股,上涨股家数对下跌股家数的比例为1比5,道指30种成份股全线下跌。券商机构Miller Tabak首席经济策略师丹-格林豪斯(Dan Greenhaus)表示,在过去四周内,美国股市的平均每周成交量都低于2009年平均水平,其中上周成交量较09年平均值大约减少了25%。
  
  罗素2000种小盘股指数下跌了14.98点,收报577.21点,跌幅为2.5%。

  3.纽约油价跌收2.4% 盘中创7周新低

  纽约市场的主力原油期货合约跌收2%以上。盘中油价一度重跌7%以上,创下七周来新低。迪拜债务风险导致恐慌的投资者抛售风险较高资产,其中包括原油、金属等各类商品。今天纽约油市提前一小时收盘。
  
  纽约商业交易所最近期兼主力原油合约:1月轻质低硫原油合约下跌1.91美元,收于76.05美元/桶,跌幅为2.4%。盘中油价一度跌至72.39美元,创10月9日以来新低,跌幅超过7%。本周交易中油价累计下跌约0.9%。
  
  MF Global的分析师迈克-菲茨帕特里克(Mike Fitzpatrick)表示:“很明显,整个市场都因为迪拜方面的消息而深感不安。这动摇了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提升了恐惧情绪传播的风险,有可能引发第二波信贷危机。”
  
  一些分析师早已指出,油市基本面 -- 高供应量和相对疲软的需求 -- 都表明近来油价的大涨并不合理。他们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油价上涨基本上得益于金融市场的乐观情绪,迪拜债务风险导致市场情绪骤然转向,投资者自然会出售石油。
  
  WTRG Economics的分析师詹姆斯-威廉斯(James Williams)在一份电子评论中写道:“过去一段时间油价的支撑一直是心理因素而不是实物需求。市场的真实状况是库存依然相对较高,而消费最多只能称得上不温不火。”威廉斯指出,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现在拥有可满足近60天需求的石油库存,历史数据表明该数据高于50意味着未来油价将较为疲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