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60309)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3-09         点击量1423

  财经新闻
  1. 房贷“去杠杆”前奏?监管机构摸底各类场外配资
  近日来,首付贷等产品所引起的讨论越来越多。日前,监管机构提出要对这类产品进行底排查。
  昨日(3月8日),有消息称,深圳市金融办发函要求对深圳地区的P2P、小贷公司,涉及众筹买房、“首付贷”或其他涉及高杠杆房贷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梳理相关企业的名单、数量、产品模式等。
  深圳一位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了这一消息。他并表示,这主要是要了解目前深圳市场首付贷的情况,研究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除民间机构外,银行机构资金变相流入首付房贷的情况也颇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一位上市城商行高层向记者确认,近日央行召集了几家上海房地产金融联席会议成员银行了解住房贷款业务情况。
  近日,深圳市金融办发出了一份《关于商请提供防范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相关材料的函》。
  上述函件中表示,现针对深圳市房地产交易过热,银行机构、P2P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相继参与“首付贷”、高杠杆放贷,放大金融风险的现状,研究如何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前述深圳知情人士表示,金融办发函要求相关机构协助金融办摸底深圳市场的首付贷情况,涉及的机构可能包括P2P、小贷公司、众筹等机构。目前还处在摸底阶段,具体如何还要等摸底之后才知道。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深圳地区的房价就一路上涨,而随着楼市日趋火爆,也引起了业界对房贷风险的关注。此外,类似首付贷这种为贷款人增加杠杆的产品,让外界不断质疑其风险状况。
  有业内人士认为,首付贷降低了首付标准,这会让银行失去对借款人的风险辨识能力,降低借款人的违约成本。当房价降下来的时候,买家有可能违约,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与此同时,还有分析人士将首付贷等场外加杠杆的模式与去年股市行情火爆时的P2P股票配资进行类比,认为尽管从绝对规模上来说,无法与场内房贷资金相提并论,但因为杠杆本身有叠加效应,又游离在监管政策和正规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之外,容易成为金融风险的导火索和放大器。
  新华社日前援引央行深圳中心支行的表态称,商业银行应加强贷款人资质审查,对于利用首付贷的贷款申请,应拒绝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均认为,首付贷等房贷加杠杆产品与股票市场的加杠杆类似,是不可持续的,风险很大。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监管,以免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不过,也有互联网金融人士告诉记者,监管层不应该对首付贷进行一刀切,大多数平台在做首付贷时的审查非常严格,而且主要是为刚需服务,整体市场整体规模并不大。
  除民间机构外,银行的房贷情况也备受监管部门关注。
  数据显示,去年的房贷规模取得非常快速的增长。根据央行上海总部的统计,2015年上海地区新增本外币个人住房贷款1539.7亿元,其中下半年新增1077.3亿元,同比多增857.3亿元。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末,深圳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7420亿元,同比增长40%。2015年全年,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408亿元,增长2.1倍。
  据报道,上周央行上海总部召集部分银行了解与个人住房贷款相关的业务,一是希望各家银行不要搞利率竞争;二是想要了解与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投放计划;三是了解银行与房产中介的合作情况。
  一位上市城商行高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央行召集了几家上海房地产金融联席会议成员银行了解个人住房贷款相关的业务。
  该上市城商行高层表示,“接下来,估计监管层会让银行自查,然后根据自查的情况来完善监管措施。个人感觉,银行应该没有太多的问题。”
  在这位城商行人士看来,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实行限购的基础上,首先,符合银行消费贷、信用贷的客户群体不多;而符合购房条件的也不多,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更为有限,所以市场担心的银行资金变相首付房贷的情况不会太多,即总量有限。
  “如果有(银行资金流向房贷首付)的话,也是客户把消费贷、信用贷的资金挪用。”某上市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最有可能流向首付的就是个人消费贷款,不排除监管层会要求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
  2. 2月出口降20%创7年来最大降幅 外需不振是主因
  外贸形势不容乐观。3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成绩单”。其中2月份出口8218亿元,同比降幅达20.6%。不过有专家分析认为,放到国际看,这样的表现依然跑赢全球。
  据海关统计,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3万亿元,同比下降15.7%。其中,出口8218亿元,同比下降20.6%,按美元计同比降幅25.4%,创2009年5月以来最大降幅,同时也是史上第三大降幅。进口6123亿元,下降8%;贸易顺差2095亿元,收窄43.3%。
  对于出口跌幅如此之大的原因,有分析称受到春节因素、外部需求疲弱及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多重原因的影响。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由于每年1-2月都有春节因素扰动,因此观察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更为准确。不过,即使从近几年前两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来看,今年进出口和出口的同比降幅分别为12.6%、13.1%,均仅略好于2009年同期。
  出口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需持续不振。赵庆明表示,美国和欧盟公布的经济数据均不及预期,日本经济萎缩的局面短期内也难以改观。此外,去年底至今年2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汇率受影响,从而削弱了这些国家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
  赵庆明认为,价格方面今年以来大宗商品虽略有反弹,但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均价仍同比下跌18%至33%不等。前两个月的进出口开局不利,预示着今年全年贸易形势的严峻。
  此次出口额降幅超20%尽管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赵庆明称,除我国外的其他出口大国贸易数据也纷纷萎缩。
  从数据来看,日本1月出口同比下滑12.9%,创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连续四个月萎缩,韩国2月前20日出口同比下降17.3%,连续第十四个月下滑。
  另一个可供参考的坐标系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尽管中国进出口数据并不亮眼,但去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11%左右,而我国仅下降了3%左右。在赵庆明看来,今年中国出口在国际上的份额不会下降,仍有望提升,仍然会跑赢全球。
  “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一轮大宗商品下跌的过程中,都失去了经济原动力”,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总编辑田云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之际,美国通过增加能源、石油的进口替代,支撑美国经济强势,但这对资源型国家未必是好事。
  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前两个月外贸数据以及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已充分阐明了今年严峻的外贸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及外贸增速目标。李克强总理表示,2016年进出口目标为“回稳向好”,但未给出具体目标数字。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全年进出口增速在6%左右,但受到国际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去年实际进出口总额萎缩了7%。
  赵庆明表示,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定影响,今年进出口局势并不明朗。不过,一旦进口变好,出口也会转好,当然由于价格传导滞后关系,出口好转的程度会弱于进口,所以,可能会看到贸易顺差的收窄。
  3. 人民币汇率四连升重返6.50关口 贬值预期有所缓解
  《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41,较上一个交易日上涨72个基点,重返6.50关口,创1月4日以来最高水平,连续四个交易日累计上涨449个基点。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近期的相对强势、在岸离岸市场汇差的不断收窄乃至接轨以及最新公布的外汇储备大幅收窄,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人民币汇率的短期贬值预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美联储短期加息预期的减弱,为人民币汇率短期保持强势创造了条件。短期看,美元若继续偏弱,不排除人民币保持阶段强势,但也应防范海外主要央行政策调整可能造成的市场波动。
  因美联储官员对通胀是否达到需要加息的地步看法出现分歧,3月8日美元指数继续震荡下跌,美元指数刷新两周低点至96.90。
  在美元近期走软的背景下,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3,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171个基点,创下近两个月来新高,这也是央行连续三个交易日上调中间价。此外,美元走软缓和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人民币即期汇率也在近日随着中间价走高,在岸和离岸市场的汇差不断收窄,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套利者无机可乘,纷纷离场,在岸离岸市场联动性增强,进一步推升即期汇率,也反过来进一步稳固了市场对汇率短期企稳的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万亿美元,尽管较上月再度下滑286亿美元,但也进一步表明2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资本外流压力趋缓,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有所缓解。
  “2月份外汇储备大幅收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企稳所致。”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离岸和在岸汇率联袂反弹回升,企业和居民结售汇意愿平稳,因季节性和恐慌性购汇需求下降,促使外汇储备降幅收窄。从下一阶段看,美联储继续加息预期减弱,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目前水平下弹性会增加,外汇储备不会重现前几个月快速收缩的情况。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明确表态,中国的外汇储备会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充足的外汇储备也能够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金融市场
  1. 亚太股市多收低 风险情绪受到抑制

  亚太股市周二(3月8日)多数走低,市场风险情绪受到抑制。
  日本指标股指日经指数周二收报近一周最低,因日元走强令投资者保持警惕,对出口商类股造成冲击。日经指数收低0.8%至16783.15点,创3月2日以来最低收盘位。东证股价指数跌1.0%,收报1347.72点;JPX-日经400指数跌1.0%至12200.13点。
  澳大利亚股市周二下跌,中止此前持续一周的涨势,因投资者对银行和矿产类股锁定获利。澳大利亚指数下跌34.8点或0.7%,收报5108.0点,为七个交易日以来首次下跌。
  今天早盘,两市低开后震荡下挫,沪指盘中大跌逾3%,低见2802.56点,而创业板一度大跌4.5%。两市下探后缓慢回升,临近午盘,创业板加速上行,强势翻红。午后开盘,个股表现抢眼,两市震荡上行,盘中机器人[3.60% 资金 研报]概念、量子通信、传媒等题材爆发,创业板涨幅再度扩大至近2%。临近尾盘,银行板块、中国石油[0.51% 资金 研报]等权重个股拉升,沪指最终也以红盘报收,收出六连阳并站上2900点;创业板全天振幅达7%,并重回2000点大关。截至收盘:沪指报2901.39点,涨4.05点,涨0.14%;深指报9732.73点,涨28.90点,涨0.30%;创业板报2002.19点,涨48.86点,涨2.50%。成交量方面,沪市2205.14亿元,深市成交3122.04亿元,两市共成交5327.1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量近550亿元。恒生指数今早低开27.62点,跌0.14%,报20132.1点,之后低位窄幅震荡前行,失守20000点大关,最低见19902.75点,午后跌幅稍微收窄,再上20000点。截至收盘,恒指跌幅为0.73%,下跌148.14点,报20011.58点,全日成交626.4亿元。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收跌0.6%,报1946.09点,为一周收盘低位。
  台湾股市周二微幅收高,连续第八日上涨。分析师表示,亚洲股市回落以及出口数据不佳一度令大盘承压,不过逢低仍见买盘积极承接,使得大盘出现长下影线并转而收高。台湾加权股价指数收涨0.05%至8664.31点,盘中曾低见8575.70点。
  2. 油价走低美股周二收跌
  美东时间3月8日16:00(北京时间3月9日05:0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09.85点,报16,964.10点,跌幅为0.64%;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22.50点,报1,979.26点,跌幅为1.12%;纳斯达克(4648.83, -59.43, -1.26%)综合指数下跌59.43点,报4,648.82点,跌幅为1.26%。
  有分析师认为,自2月中旬以来美股已经上涨了10%,此时出现的技术性阻力也是造成周二美股下跌的部分原因。
  保德信金融市场策略师昆西-克罗斯比(Quincy Krosby)表示:“市场并未崩溃,但在大幅上涨之后出现一些获利回吐,显然是应该的。问题在于之前的大涨的原因,有多少是空头回补,有多少是进入股市的新钱推动的?”
  昨日美股收盘涨跌不一。标普500指数与道指均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部分应归功于油价的上涨。周一原油期货价格创一年来收盘新高,因市场期待主要产油国将限制原油供应,并且强劲的经济数据令市场期待原油需求状况将会提高。
  周二原油期货价格继续波动。盘前油价一度下跌然后转涨。截止发稿,原油期货价格再度走低,纽约WTI原油下跌3.1%,原因是市场预计美国原油库存将继续增加。
  在油价波动的背景下,Apache(APA)、Chesapeake Energy(CHK)、ConocoPhillips(COP)等美国原油公司表现受到关注。
  经济数据面,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报告称,2月小企业信心指数下降1点,下降至92.9。10个分项指数无一增长。NFIB在发表报告时评论道:“整体而言,报告结果没有惊喜,证实小型企业增长力量没有任何强化,都在艰难度日,等待未来合适的投资机会。”
  经合组织(OECD)周二公布的先行指数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将趋于稳定,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正在弱化,因此未来数月内全球经济仍将放缓。
  经合组织称,根据1月份得到的信息得出的未来经济活动指数继续表明美国、英国、加拿大与俄罗斯增长放缓,并且现在还预示着德国与巴西的经济增长也会减速。
  周二没有美联储官员的讲话日程安排,美联储已经进入下周货币政策货币会议之前的所谓缄默期。
  中国因素同样受到关注。中国的贸易数据表明出口连续第八个月下降,再度证实全球经济下滑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Hantec Markets分析师理查德-佩里(Richard Perry)表示:“中国会不会再次成为终结牛市的因素?隔夜的中国贸易数据差得可怕。”数据显示中国2月出口下降25.4%,而市场预期为下降15%。进口下降13.8%。
  佩里指出,尽管预计进出口下降幅度都会达到两位数,但这种下降令人着实担心中国经济放缓的步伐。他表示:“中国的贸易数据不仅反映出向中国供应产品的新兴市场状况不佳,而且还证实了全球需求状况低迷。”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310)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30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