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散文,就去读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诸子百家的文字简约而深邃,读起来有些吃力,但读进去则如沐春风,如饮美酒,温馨、沉醉。
现在,窗外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看起来春光灿烂。然而,行走在大街小巷,却依然春寒料峭,寒气逼人。就像现今的社会,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时时都会有寒风逆袭,让人生畏。
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智慧。
所以,我很喜欢读《庄子》,从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的时期。刀戈与思想交锋,烽火与文化同时弥漫、澎湃。王国,一个一个建立了,又灭亡;王侯,一个一个兴起又消失。城头变幻大王旗,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谋略家,就在这连天的烽火硝烟中,诞生、活跃、沉浮。于是,我们见到了一个个伟大的身影,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字,一家家具有时代意义乃至影响至今的思想体系,文化流派。于是,在短短几百年间,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很奇特的时期,战乱不止,思想活跃;王国更迭,人才辈出。一个让人迷恋的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诸子百家纷纷崛起,高扬着思想的旗帜,用人的智慧,照亮烽火不断的天空,让人类的思想,最终穿过几千年的烽火硝烟,光照着我们。
孔子,他的学说是王道,是一种说教,是一种对人的教化,是以经纶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为社稷,为巩固一个王朝的统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维护的,是伦理纲常,家国的法度。
孟子,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学说集大成者,在儒家“中庸之道”的基础上,更多的则是展现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从治理国家的高度,语重心长地告诫那些统治者,时刻怀有忧患意识,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则谆谆教诲人们,做人做事要有志向、有骨气、有担当。
此孔孟二子,穷尽一生,孜孜以求,著书立说。为苍生,更多的是为了社稷;忧民,其内心深处是忧国忠君。所以,孔孟之道,最终成为了历代统治阶级治国驭民之道。
而庄子,在诸子百家中,却是一个彻底的平民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学说,完全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草根角度,来讲述一个个最普通的故事。告诫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生存,如何生活的更好。
孔孟在说教,谆谆教诲人们,如何维护好伦理纲常,居高临下,语重心长;庄子从生活出发,去讲故事,让人在故事中觉悟,让人在现实社会里,学会生存。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应该就是古人所谓的“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道可道,非常道。”孔孟是一家,而老庄,则是一脉相承了。
在关于人的评价上,庄子与其他同时期的思想家的见解完全不同。他说:“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巧者”、“智者”、“无能者”,在常人的眼中,哪一个是可羡慕的对象呢?恐怕没有人会喜欢“无能者”,更不可能有人愿意成为一个“无能者”。可是庄子却说“无能者,无所求。”在这里,庄子所谓的“无能者”恐怕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我觉得,庄子所推崇的,非“无能”而是“无所求”。无所求,就会少烦恼,少烦恼,人就会静下来。宁静致远,这不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吗?
这是生存的哲学,也是“非常道”。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
许多人,忙忙碌碌苦苦追寻,恐怕都是因为“有所求”。“劳者”因为“巧”,“忧者”因为“智”。因为“巧”、因为“智”就不甘于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因为有所不甘,就会有所求,就会有诸多的放不下,就会有诸多的烦恼。所以,那些“巧者”,那些“智者”一生大都难以达到“无所求”的境界。在我看来,庄子所谓“无能者”,正是拥有大智慧之人,是“非常道”之人。
“无所求”并不是鼓励人们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只是希望人们,特别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能够生活的更好。过一种简简单单、平平静静的生活,不去奢望那些虚幻的东西,不去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普世的情怀吗?比较而言,一个具有这样情怀的思想家、哲学家,更令人尊敬。
那么,在庄子的眼里,“无能者”除了“无所求”之外,是否就是一无所长,百无一用呢?不然。庄子还说:“无用乃大用”,“当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这真是极妙的人生哲理。“材与不材之间”,当属于人生处事的最高境界。“无用乃大用”当如何理解呢?这倒叫我们想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青年男子跌断了腿,看似成为无用之材,却因此保全了性命。这比起那些丧命沙场的人来说,是不是一个“大用”呢?对一个人而言,活着,就是大用。没有了性命,一切都是空谈,这就是庄子洞察人生的智慧。在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与他人争一日之短长,人生处处充满智慧。“在天为龙,在地为蛇”学会变通,灵活处事,不丧失原则,学会迂回前进。就像那柔软的水,无论前途如何坎坷曲折,它都会以柔软的姿态坚决地前行。所以才会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因为人们从水的身上看到了智慧。如果我们不是非要表明我们是“龙”而非“蛇”,我们是否会过得更加轻松一些呢?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低调行事,才能达到做人的高度。
说庄子是一位具有平民意识的思想家、哲学家,不仅仅是他处处俯下身来,从最普通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还在于他对权贵、名利的认识。他说:“行年神龟宁曳尾涂中而弗愿香烛祭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特别是那些读书人,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为的不就是一朝金榜题名,人上之人吗?可是,在庄子的思想里,宁愿在泥泞里爬行,也不愿登上神坛,香火供奉。在那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这是多么可贵思想啊。所以,他满腹经纶却一生穷困潦倒。不知幸还是不幸。
他蔑视权贵,不屑于名利地位,却对穷苦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对社会不公以无情揭露:“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庄子直面社会,厉声呐喊,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真正的庄子,一个看似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却见不得社会不公的庄子。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了几千年,秦时明月汉时关,唐宋的烟雨,明清的风云,多少朝代过去了,多少代人,来了,又去了。可是,山河依旧,社会的本质,仍然如故。几千年前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刀锋一样的语言,至今还刺痛我的心。
“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振聋发聩的呐喊,响彻了几千年,可是,看看我们的当下,我们不知是应该为庄子那非凡的洞察力而拍案叫绝,还是应该为几千年来不曾改变的社会本质而痛心疾首呢?我说不出。
有人说庄子与老子一样,放浪不羁,心地虚无。我却看到了庄子的沉重,沉在社会最底层的沉痛。“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我读出了他内心深处那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一个思想家、哲学家而言,这不是最可宝贵的吗?
从普通人的视角审视社会,用普通人的心态体悟社会,给普通人以最善意,最诚恳的忠告,让普普通通的人生存得更好,这就是庄子的价值。庄子从来就不是贵族思想家,但他的智慧是无人可以匹敌的。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生存,社会就稳定了。社会稳定了,江山社稷不就巩固了么?孔孟从上而下,庄子从下而上。哪一个更具智慧呢?“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水,不汹涌,不湍急,载着舟,风平浪静,顺流而下,岂不更好?
我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思想家、哲学家,甘于贫贱,却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那就是庄子,一个具有平民意识的思想家、哲学家。
(此文入选800期中财论坛计酬作品)
上一条:仪式感是罪过吗?
下一条:忙”与“闲”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