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IMF唯独上调中国2016年增长预期 与企稳迹象吻合
北京时间4月12日晚9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WEO,下称“报告”),较之今年1月的预期,IMF分别下调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0.2个和0.1个百分点至1.9%和2.0%。
值得注意的是,IMF上调了中国2016年和2017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各上调0.2个百分点至6.5%和6.2%。就2016年而言,中国是唯独一个被上调的国家。在两大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评级展望后,此举无疑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注入强心针。
此前,IMF总裁拉加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央行在维稳汇率、加强国际市场信心方面有所进步,“中国改革的原则就是——全面开放、缩窄差距、发扬创新和创业精神。”她也相信,只要结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转型就能够取得成功。
对于此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的理由,IMF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较此前的预期更为强劲,反映了中国国内需求仍具韧性,尤其是消费,强劲的服务业增长抵消了近期制造业活动的乏力态势,这也反映了政策刺激的效力。
报告称,由于产能过剩情况仍然存在,中国工业部门仍将进一步走弱,尤其是房地产和相关上游企业以及制造业。不过,在中国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型的同时,强劲的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再平衡的支撑。总体而言,收入增速上升、劳动力市场强劲、支持消费的结构性改革都将在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再平衡。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好转也支撑了IMF的这一决策。
4月8日,中国央行公布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21万亿美元,结束了4个月的负增长,实现了去年10月以来的首次月度上升。这与近期美元走弱、人民币贬值预期减弱直接相关。
此前,拉加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央行在对外沟通中的角色非常关键。她表示,去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影响了本国资本市场,也对其他国家的股市带来影响,但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有效沟通,使得这一波动得到了稳定。
此外,4月11日,统计局公布3月通胀数据,和之前市场普遍预期CPI将在食品价格推动下继续上行不同的是,CPI同比增速和上月持平于2.3%。食品价格上涨同比增速虽然加快至7.6%;3月PPI同比增速延续年初以来降幅持续收窄的趋势,同比下降4.6%,比上个月改善了0.6个百分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PPI环比在经历了两年多(2014年1月份以来)连续负增长之后首次转正。
在IMF看来,中国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来自推动改革的决心。
近期,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应该尽己所能,推动可持续的增长模式,通过推进改革实现经济再平衡,增加家庭收入和支出,实现新的增长模型。长期而言,中国的未来是光明的,这样市场波动也会减弱。”
对于此前全球市场对中国的悲观情绪,利普顿也表示:“有一种这样的感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改革力度不够强劲,届时政府可能会希望推动货币贬值来支撑增长。但中国官方的表述是,经济增长仍在持续,虽然慢于以往,且改革始终在稳步推进。中国仍存在经常账户顺差,出口市场仍然庞大,汇率没有与基本面脱轨,中国官员希望在公开场合将上述观点与市场沟通。”
“当前,市场和中国的真实情况存在脱节。周小川行长也表示将维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稳定,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他也在多个场合表明,人民币将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不是紧盯住美元。”利普顿称。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穆迪和标普下调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惠誉维持对中国“A+”的评级,展望“稳定”。穆迪和标普下调的理由大致为,预计中国经济再平衡可能比预计更慢。可见,IMF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的上调以及对改革的建议无疑是“及时雨”。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从三大评级机构内部人士以及部分投资机构、国际组织人士处获悉,鉴于改革面临艰巨挑战,中国政府为解决经济失衡而实施改革的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不过中国的财政和外汇储备依然庞大,使政府有时间落实部分改革措施,并逐渐解决经济失衡问题,这也支持三大机构维持原来评级不变。
尽管IMF对中国前景更为乐观,但全球经济增速的前景似乎并没那么可观。
报告指出,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复苏步伐一直缓慢且日益脆弱。上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发布后几个月里,全球资产市场波动再度加剧,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有所减弱,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继续面临增长阻力。此外,几种非经济因素的压力也对经济活动造成威胁。
“这些发展变化不仅使我们进一步普遍下调了2016年和2017年经济增长的基线预测,而且还显示,可能出现的非基线结果同时已变得更为不利,而且更有可能发生。”报告称。
具体而言有哪些风险?报告称,从纯经济角度看,重要的风险包括金融动荡再次出现,通过自我强化的负面反馈回路形式,损害信心和需求。尽管资产价格最近有所反弹,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金融条件自2014年年中以来不断趋紧。
然而,在发达经济体之外的其他国家,金融条件收紧的幅度更大。新兴市场的净资本外流增加,可能导致这些经济体的货币进一步贬值,最终引发负面资产负债表效应。市场认为,这些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空间有限,加剧了最近的悲观主义情绪。
IMF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正在经历一个重要但复杂的转型过程,力求转向基于消费和服务的更可持续增长。最终,这一过程将使中国和世界都受益。但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转型过程中的起伏将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另一个威胁是,持续低增长有“伤疤”效应,本身就会降低潜在产出,进而削弱消费和投资。未来经济前景的连续恶化带来这样一种风险,即世界经济增长失速,陷入普遍长期停滞。
除此之外,还存在来自政治、地缘政治或自然情况的压力。在美国和欧洲,政治讨论重心日益转向国内。原因很复杂,但显然反映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以及结构性变化,其中一些问题与全球化有关,全球化被认为惠及经济精英而未顾及其他人。对恐怖主义的担忧也起了作用。结果可能是转而实施更强的国家主义政策,包括保护主义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计划于6月举行的欧盟成员国地位公投已经对投资者造成了不确定性;“英国退欧”会干扰现有贸易关系,从而可能带来严重的地区性和全球性破坏影响。大规模难民特别是中东难民涌入欧洲,加剧了欧洲的政治压力。当然,难民潮的相当大一部分起源于暴力极端主义或宗派冲突,这些因素给本国造成灾难,也威胁到邻国。
除了这些风险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贸易条件急剧恶化的大宗商品出口国,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依然疲软。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过程导致世界投资增长明显下降,另外,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普遍上升,这也是一个因素。投资需求疲软进而导致国际贸易增长减缓,因为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美国智库: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 汇率处均衡水平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11日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和出口增长面临增速放缓压力,但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
拉迪当天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举行的全球经济研讨会上说,那种认为人民币“已明显高估”从而需要贬值来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观点并不成立。他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附近,并不存在明显高估,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也未损害中国的整体出口竞争力。
拉迪说,尽管中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减少,但中国已向产业价值链上游移动。整体来看,过去几年中国占全球出口的比重在上升。他指出,去年中国经常账户盈余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说明中国并不需要依靠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和经济增长。
拉迪也驳斥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必然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的观点。他说,去年中国外汇储备下降约513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由非美元资产估值变化造成,并非实际的资本流出,另外很大一部分由中国企业偿还美元外债和套息交易反转造成。由于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等货币一度升值,中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资产按美元计价时出现估值下降。
拉迪认为,资本外流主要反映企业和投资者对汇率和利差预期的变化,并非出于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而将资金转移到海外。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决策层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来管控资本外流。
中国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1万亿美元,较上月增加102.6亿美元。相关数据显示在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中国经济企稳等因素影响下,中国资本外流状况已有好转。
3. 调控升级 多省拟对库存严重地区停止供地
近日,湖南省发布《关于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去库存10条措施,其中提到,对“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原则上停止新增房地产开发用地审批和供应。”无独有偶,4月11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也下发通知,要求对库存严重的地区,停止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压缩土地供应规模是地方房地产去库存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政府对库存严重区域提出更严的要求,有助于其根据当地实际,实现供地和去库存等的匹配。”
在今年1月7日举行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部部长姜大明明确表示,对于房地产库存较多的地方,要减少乃至停止商品住宅供地。
在这个政策导向下,今年2月,辽宁省政府即出台《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提出15条全力化解房地产库存的政策措施,其中第二条措施便是“合理控制开发用地供应节奏,减少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库存严重的地区,要暂停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已供应、未开发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可申请转换用途或调整商住比例。”而在4月11日的通知中,辽宁省则直接要求——对于库存严重的地区,停止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
从“暂停”到“停止”,辽宁省的楼市去库存政策力度明显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除辽宁外,江西、重庆、湖南等地也提出了通过控制土地供应来化解楼市库存的举措。今年2月,江西省在下发的《关于做好化解房地产库存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继续严控商品房开发用地供应,防止土地过量投放,从源头上减少房地产库存。
4月8日,湖南省发布《关于积极化解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具体来看,各地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在8~12个月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不得超过上年度供应量的50%;库存去化周期在13~36个月的,供应不得超过上年度供应量的20%;库存去化周期超过36个月的,原则上停止新增房地产开发用地审批和供应。
在江西省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李锋看来,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过量投放土地,是造成目前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表示,“严控商品房开发用地供应,把握土地供应节奏,对于从源头上减少房地产库存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不把土地供应控制住,去库存只能是一句空话。”
严跃进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控制库存严重地区用地供应是去库存的主要手段。各地的细化方案,能够让相应县市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供地状况,进而实现供地和去库存等的匹配。从实际情况看,一般各省经济实力排行前三的城市,后续可以增加供地,排名后几位的城市则要相对谨慎。”
控制土地供应固然不失为化解房地产库存压力的一招“必杀技”,但某些地方政府也或将因此而面临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对于部分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达到70%甚至80%的地方政府来说,这将为其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4月5日,财政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情况》显示:2015年,全国缴入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33657.73亿元,同比下降21.6%。全国土地出让面积22.14万公顷,同比下降18.6%。此外,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研究》报告也显示,2015年房地产“五税”总收入约为13315.8亿元,较2014年下降3.6个百分点,近15年来增幅首次由正转负。
实际上,与一线城市和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分化对应的是,多数二三四线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前述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大连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56.4%、宁波下降54.1%,但深圳则增收达36.9%。
对此,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越是经济基础不好的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就越高。去库存不力的地区,土地需求也少,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相应地就少。此外,在库存严重地区,即使能够出让土地,由于价格下降,供地的经济意义不佳,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金融市场
1. 东南亚股市多数收高,泰国股市领涨地区市场
多数东南亚股市周二(4月12日)上涨,印尼减税计划扶助市场反弹,泰国股市在长假期前创3月30日来单日最佳表现。
泰国SETI指数上涨1.1%,领涨地区股市,泰国机场(AOT)攀升1.6%。
能源股PTT Pcl盘中一度上涨1.4%至3月30日来最高,终场收高0.7%。
因适逢泼水节,泰国股市周三开始休市直到周五。
印尼JKSE指数上涨0.9%。券商Trimegah Securities表示,国内市场人气正面。
“人气正面首先是因为政府计划将公司税率下调至20%。其次是政府提议上调免税收入的上限,”Trimegah Securities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称。
印尼财长班邦(Bambang Brodjonegoro)周一向议员们表示,政府正在考虑在即将进行的所得税税法修正案中,将企业所得税税率从25%下调至2 0%。班邦上周表示,政府还计划下调个人所得税税率,但细节未透露。当前印尼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在5-30%之间。班邦未给出政府何时将向议会提议修改所得税法的时间表。
新加坡STI指数和菲律宾PSI指数分别上涨0.2%,马来西亚KLSE指数微幅下滑。
2. 油价创今年新高美股周二上扬
北京时间13日凌晨,美股周二收高,能源与金融板块领涨。油价创2016年收盘新高,推动美股上扬。企业财报仍受关注。
美东时间4月12日16:00(北京时间4月13日04:00),道琼斯(17721.25, 164.84, 0.94%)工业平均指数上涨164.84点,报17,721.25点,涨幅为0.94%;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9.73点,报2,061.72点,涨幅为0.97%;纳斯达克(4872.09, 38.69, 0.80%)综合指数上涨38.69点,报4,872.09点,涨幅为0.80%。
保德信(73.27, 1.73, 2.42%)市场策略师昆西-克罗斯比(Quincy Krosby)表示:“随着油价突破每桶40美元,市场正在享受强劲的反弹。”
周二原油期货价格大幅攀升,推动股市上涨。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未具名来自多哈“知情外交渠道”称,沙特与俄罗斯周二就冻结产量达成一致。消息人士还称,沙特将自主就冻产产量事宜作出安排,不再以伊朗的决定作为前提。沙特与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两个产油国。
管理着34亿美元的机构Confluence Investment首席市场策略师比尔-奥格雷迪(Bill O’Grady)称:“很明显,沙特和俄罗斯就冻结产量达成一致这一消息推高了市场价格。”
企业财报受到市场关注。对企业财报的悲观预期令昨日美股高开低走,午后转跌并最终收跌。周一股市收盘后,美国铝业公司(AA)公布了备受关注的第一季度财报,由此非正式拉开企业财报季的帷幕。美国铝业公司宣布盈利下降92%,并下调了对2016年航空市场的预期。
券商Interactive Investor编辑李-怀尔德(Lee Wild)表示:“美国的财报季已经开始,今年的财报季可能是多年来表现最差的一个。不过,鉴于市场对企业财报的预期已经下降了如此之多,可能会有一些意外之喜。”
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将比去年同期下降8.3%。报告指出,这将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报告称:“如此严峻的盈利增长下滑趋势,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
标普公司表示,在标普指数(2061.72, 19.73, 0.97%)10大板块当中,仅有3个板块的盈利将会增长,分别是非必需消费品、电讯以及医疗保健板块。
企业财报继续受到关注。今天公布财报的公司包括Fastenal(FAST)、Perry Ellis International(PERY)、CSX(CSX)等。
经济数据面,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NFIB)周二宣布,3月小型企业信心指数下降0.3点,降至92.6,创两年来新低。该指数的10个分项指数中,有4个指数下降。
NFIB表示,有51%的小企业受访者认为,目前并不是扩展业务的好时候。在列举的诸多原因当中,政治因素成为第二个最常提到的原因。
另一份经济数据表明,美国3月进口价格指数上涨0.2%,扣除燃料后的进口价格指数下跌0.1%。
美国财政部周二报告称,美国政府3月预算赤字为1080亿美元,较2015年3月增加约一倍。政府报告称,3月政府开支为3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今年3月份,美国联邦政府开支增长的项目包括军事项目、老年保健医疗制度(美国政府向65岁以上的人提供的医疗保险)等方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再度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主要是考虑到金融市场的波动、发达经济体增长动能的减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持续的困难处境,同时对日渐增长的反对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趋势发出了警告。
IMF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4%下调至3.2%,将2017年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3.5%。这是该机构自去年10月以来第二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IMF在报告中将美国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6%下调至2.4%,将2017年增长预期从2.6%下调至2.5%。该机构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各上调0.2%,至6.5%和6.2%。
多位联储官员在今天发表讲话,第一位是费城联储主席帕特里克-哈克尔(Patrick Harker),他是美联储决策委员会今年的投票委员。
哈克尔称,在通货膨胀数据变强之前,应该谨慎对待第二次加息行动。
除哈克尔之外,今天发表讲话的联储官员还有旧金山联储主席约翰-威廉姆斯(17.71, 0.65,3.81%)(John Williams)以及里士满联储主席杰弗里-莱克(Jeffrey Lacker)等。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414)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