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 6月末房地产贷款、 企业贷款增速一升一降
7月21日,央行最新发布了2016 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 96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优质资产难觅的“资产荒”背景下,房地产贷款的增速较快,其中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尤为突出。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贷款 2.93 万亿元,同比多增 1.04 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 38.9%。
某股份制银行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我们是优先支持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方面有所压缩,但是保障性住房和个人按揭贷款我们支持力度加大。除了国家政策的号召,这部分确实风险也相对较小。”
央行数据显示,2016 年 6 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 23.94 万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上季末高 1.8 个百分点。仅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加 2.93万亿元,同比多增1.04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8.9%,比 1-5月占比水平高0.3个百分点。
前述银行人士表示:“上半年总体信贷增加比较大,确实是找不到好的项目,于是地方政府、大型基建和房地产又成了相对安全的信贷投放领域。不过,房地产行业也形成了马太效应,一线城市和大型房企是银行争抢的对象,但是这些企业更倾向于发债和海外融资。三四线城市、中小型房企资金饥渴严重,但是银行不敢放。”
因此,虽然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很快,但是一般开发贷款的增速也有所回落。2016年6 月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5.41万亿元,同比增长 10.9%,增速比上季末低 2.1 个百分点。不过,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却增长较快,目前余额 2.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42.2%。一般地产开发贷款余额 1.6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5%,增速比上季末低15.3 个百分点。与开发贷增速回落相比,抢眼的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加。今年6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 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 30.9%,增速比上季末高 5.4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6个百分点。
上半年增加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在吹风会上表示,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下降,这反映房地产潜在供给下降。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正在回升。这“一升一降”,表明房地产去库存化进一步加速。
贷款在房地产贷款整体增速较快的情况下,企业的贷款增速却有所回落。
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6月末,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2.9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季末低 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4.21万亿元,同比少增4548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企业贷款增速放缓,既有实体经济需求疲软的因素,也有银行风险偏好的因素。“之前大家都迷信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认为风险比民营企业要低。但是近年来,很多这样的大块头出现了风险事件,包括公开发行债券的违约,不少都还在处理过程中,种种因素导致银行放贷更加谨慎。”
从期限上看,中长期增速快于短期贷款增速。6月末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 33.18 万亿元,同比增长 8.2%,增速比上季末低 2.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 1.56 万亿元,同比少增 5985 亿元。而中长期贷款余额3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季末低1.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45万亿元,同比多增1409 亿元。
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中长期贷款的企稳,主要得益于一些稳增长项目的上马。短期贷款的回落,一大因素是监管部门上半年对票据违规的整肃。”
由于高层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视,今年上半年,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也比较快。2016年6 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9.31万亿元, 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季末高1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4.6个和 8.2个百分点。
2. 军民融合顶层设计出炉 八大举措或重塑经济增长格局
军民融合这一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出台。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推进军工企业专业化重组、扩大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低空空域改革等八大举措,“含金量”十足,有利于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落地。
记者了解到,《意见》之后,相关部门还会出台多个配套文件,军民融合下半年或将进入政策“红利”密集期。在军工领域分析人士看来,军民融合战略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开启数个万亿计产业,这也将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意见》从八个大方面力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比翼双飞,包括:加强基础领域各种资源的统筹;加强产业领域统筹,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加强科技领域统筹,着力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加强社会服务统筹,提高军队保障社会化水平;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统筹,提高军地协同应对能力;统筹海洋开发和海上维权,推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等。
记者了解到,近期相关部门已在加快推动军民融合。
6月份以来,国防科工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军工行业标准化技术、促进先进技术军民双向转移转化等等。
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航经济规模超万亿、开放3000 米以下空域、简化审批流程等多项目标和供给侧改革措施。还在网络安全、北斗卫星导航、商用航天等产业方面,给予诸多政策引导。
记者注意到,这些产业政策恰恰与《意见》相呼应。例如,《意见》提出“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地理信息资料成果定期汇交和位置服务站网共享机制”等。对此,航天科工集团一院航天泰坦公司总经理倪金生对记者说,该公司正致力于空间信息服务,打造全球地图服务系统等平台,将航天相关技术商业化,满足全世界各类需求。
军工技术商业化是大势所趋,更是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新技术不仅能满足需求,更能创造需求。不久前,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撰文指出,需求牵引是军民融合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且需求是军和民双向的。
一些军工领域分析人士认为,“军民融合”战略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格局,开启数个万亿计产业。
中航工业航电股份董事长卢广山对上证报记者说,军工是尖端技术优先应用领域,也是颠覆性创新的汇聚之地。“当前非常火爆的虚拟现实(VR)技术,最早的应用就是在战斗机头盔瞄准具上并且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凭借技术优势,已布局了包括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机、新材料、智能穿戴、医疗健康(爱基,净值,资讯)在内的六大产业。”他说,从目前来看,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前景极为广阔,市场规模无不以万亿元计。仅就通用航空而言,就有数万亿的产业规模。另外,如北斗卫星导航、商业航天发射、网络安全等,每一个产业都是以万亿计的规模。
除此以外,《意见》确定的“推进军工企业专业化重组”、“扩大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在资本层面的运作,更是给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有利于相关产业板块做强做大。有机构统计,目前十大军工集团总体资产证券化率大约25%,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而据记者观察,目前十一大军工企业都在积极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包括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工、中航工业等军工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都有整合动作,方向正是专业化、板块化、产业化。
另外,“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也在计划之中,作为军工优质资产,其证券化必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一位军工央企中层管理者对记者如是说。
3. 供给侧改革时间表划定 两年内央企减10%钢煤产能
围绕着央企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提速。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日前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作为国企改革重点,国资委下一步将加快化解央企过剩产能,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他同时对供给侧改革提出明确时间表,今明两年中央企业压减10%左右的钢铁、煤炭现有产能,并采取强化管理、改造提升、债务重组、关闭撤销、破产清算等方式,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无疑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国有企业发展现状来说,产能过剩、效益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领域资产总额占比超过50%,去产能任务艰巨。
“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传统重工业行业,企业扭亏增盈、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繁重,一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肖亚庆说。以钢铁行业为例,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十年来国家对钢铁业产能过剩频频调控,但是收效甚微。
记者从多个协会取得的资料显示,2003年钢铁行业产能近3亿吨,2012年产能已经突破10亿吨,目前钢铁产能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接近12亿吨。
“集中审批、管控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往往是国企,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财政支柱企业,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经济稳定等。同时,现在过剩的产能不仅仅是落后产能,还包括结构性无序发展产生的大量先进的产能,这些都是目前供给侧改革要根本解决的关键问题。
据了解,6月29日,国资委曾召开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工作会议,组织推进有关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和开展特困企业专项治理工作。会议明确,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中央企业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的15%左右,使专业钢铁煤炭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电煤一体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业原则上退出煤炭行业。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业又是重中之重。”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供给侧发力,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无疑是步入深水区后的国企改革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也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的应有之义和必由路径。
在不少专家看来,未来判断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当是,是否实现了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过高杠杆的明显抑制、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以及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味做大规模,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是贯穿国企改革的一个主线和灵魂。
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钢铁、煤炭企业去产能的过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完成产能出清,预计下半年钢铁、煤炭类国企改革进程也将明显提速。
金融市场
1. A股温和反弹 行业板块表现平淡
上海7月21日专电(记者潘清)短暂调整之后,21日A股温和反弹。创业板指数虽延续跌势,幅度也比较有限。大部分行业板块上涨但总体表现平淡,仅有通信板块整体涨幅超过1%。
当日上证综指以接近全天最低点的3027.60点微幅低开,全天基本呈现冲高回落走势。盘中沪指摸高3053.33点后涨幅收窄,尾盘收报3039.01点,涨11.11点,涨幅为0.37%。
深证成指收盘报10787.21点,涨27.35点,涨幅为0.25%。
创业板指数延续跌势,不过2265.13点的收盘点位仅较前一交易日跌0.15%。
沪深两市近1300只交易品种上涨,与下跌数量基本持平。不计算ST个股和未股改股,两市33只个股涨停。
大部分行业板块收涨但总体表现平淡,仅有通信板块涨幅超过1%。供水供气、酿酒造酒板块涨幅靠前。有色金属、农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以及前一交易日逆势上涨的传媒教育板块当日逆势收跌,不过幅度十分有限。
股指反弹的同时,沪深两市一改近期持续缩量态势,分别成交2003亿元和3566亿元,总量超过5500亿元。
沪深B指双双延续升势。上证B指涨0.47%至353.09点,深证B指涨0.77%至1148.94点。
包括摩根大通、高盛在内,多家国际投行近期纷纷看多A股市场环境,对投资者信心形成一定提振。在这一背景下,A股放量温和反弹。
2. 收盘:美股多日连创新高后终于回调
北京时间22日 在连续多日创下历史新高后,道指从历史高点回落,结束了连续九天上涨的势头。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德拉基并没就进一步宽松给出强烈暗示。
截至收盘,道琼斯(18517.23, -77.80, -0.42%)工业平均指数下跌77.80点,报18517.23点,跌幅为0.42%。成份股英特尔(34.27, -1.42, -3.98%)下跌3.98%,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
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7.86点,报2165.16点,跌幅为0.36%。工业与原材料板块领跌。
纳斯达克(5073.9, -16.03, -0.31%)综合指数下跌16.03点,报5073.90点,跌幅为0.32%。
道指跌0.42%,纳指跌0.32%,标普500跌0.36%。
Kingsview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Paul Nolte表示,“由于市场已经积累了可观的涨幅,现在是正常的回调。股指再跌1至2两个百分点也是可能的。”
尽管周四出现下跌,但三大股指本月涨幅是自三月以来最大的。纳指七月上涨4.6%,道指上涨3.1%,标普500上涨3%。
Glenmede投资战略研究部副总裁Casey Clark认为在多国央行召开会议之前,投资者变得有些谨慎。
他表示,“投资者采取了观望态度,下周将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周。”
至少有15家央行将于未来几天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日本是7月29日,美联储是7月26-27日。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利率不变,然而美联储可能会暗示将在未来几个月,比如九月加息。加息预期的变化能够影响股市走势。
Themis Trading销售与交易部执行董事Mark Kepner表示,“在英国公投退欧后,股市的上涨让人惊叹。市场适当的回调是正常的。”
Kepner指出,“市场认为美联储在九月份加息的可能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很难继续上涨。”
欧洲央行周四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并强调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维持利率在当前的低水平,每月债券购买计划也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3月。
上一条:财经日报(160725)
下一条:财经日报(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