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日报(170424)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4-24         点击量1948

  财经新闻

  1.央行旗下媒体: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举措还会陆续亮相

  4月17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955亿元,其中,6个月期1280亿元,1年期3675亿元,利率与上次持平,分别为3.05%和3.20%。央行此次足量续作MLF,对近日资金到期量进行了完全对冲,表明央行保持流动性中性的意图。有分析认为,本次1年期MLF占比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抬升了利率中枢,体现出央行温和去杠杆的政策意图。

  与货币政策去杠杆意图相协调,相关监管也在进一步加强。除了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趋严,考核加码外,近期银监会密集下发了多个监管文件,推动风险防范与杠杆控制。例如《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重点指向同业、银行理财、委外等业务,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

  显然,对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加强监管,温和推动金融去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方普遍关心的去杠杆主要是非金融部门的去杠杆,即化解企业部门负债较高的风险问题。不过,随着过去两年股票市场异常波动、资产泡沫显现、资金“脱实向虚”趋势显现等问题的出现,金融领域去杠杆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推动金融去杠杆,是防控风险、提高监管有效性、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助力实体部门去杠杆的重要保障。

  防控金融风险,显然是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杠杆率上升,未能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中涌动,先后引发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债券市场杠杆率上升和保险公司利用高杠杆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等事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因此,推动金融去杠杆,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无疑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杜绝“牛栏关猫”现象的出现。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不合理的金融加杠杆行为正是通过所谓的“创新”逃避了监管,进行了监管套利。对此,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本轮加杠杆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上表现出新的特点,在负债端依赖于可以快速扩规模的同业负债,而在资产端通过直接或间接投资债券、非标、权益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监管的视线,造成了资产扩张与资本支撑的背离。巴曙松认为,资产扩张多元化的背后,资金流向变得愈加难以追踪,其根本驱动力无外乎是达到监管套利和资金套利的目的。因此,要推动金融去杠杆,加强监管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金融去杠杆,意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近几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调整,部分资金“脱实向虚”,金融领域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苗头显现。

  部分金融机构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放杠杆,造成部分资金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提高了资金成本。根据瑞银证券的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各类资管理财产品余额超过100万亿元,其中既包括最后流向实体经济的各类信贷,也包括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的各类信用。例如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通道类业务,带动了证券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张。在此背景下,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成为从央行到相关监管部门的重任。金融去杠杆,恰是这一重任的具体落实。

  推动金融体系去杠杆已经“在路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保持中性,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也通过“锁短放长”、拉长周期的方式抬升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同业套利空间,以达到降低金融杠杆的目的;银监会近期的一系列监管举措更是在防控银行业风险的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压缩同业链条规模、降低金融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可以预见,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相关举措还会陆续亮相。

  有专家称,控制杠杆必须控制货币,货币是引导预期的总闸门。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调节好货币闸门,保持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与此同时,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重点领域监管约束,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既要对相关资管产品统一监管标准,加强对跨市场和跨行业金融风险传染的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又要杜绝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切实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2. 周小川: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领域风险

  4月21-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5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系列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正积极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周小川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多项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同时,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去全球化、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成为全球经济的突出下行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继续坚持倡行多边主义,促进国际政策协调,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正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全球通缩风险有所下降。不过,发达国家仍面临危机遗留问题、债务高企、生产率增速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经济不平衡、金融环境收紧和全球不确定性的负面溢出效应等挑战。

  会议呼吁各成员国继续使用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在内的政策工具,加强金融风险监测,维护金融稳定。各国应在多边框架下开展合作,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从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中受益,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

  会议呼吁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包括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区域金融安排的合作,以及探索扩大SDR的作用;欢迎各成员国延续与基金组织的双边借款协议,以维持基金组织借款能力。会议重申了对强劲的、以份额为基础的、资源充足的基金组织为核心的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支持;将按时完成第15次份额总检查, 包括形成新的份额公式,份额调整应提高有活力经济体的份额占比,以反映其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

  另外,4月20-21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要讨论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增长框架、国际金融架构及全球金融治理、促进对非洲投资倡议、金融部门发展和监管等议题。

  肖捷在会上表示,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新动能继续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中国有信心实现经济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

  肖捷指出,近期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向好,市场情绪趋于乐观,但仍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G20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继续落实G20杭州峰会重要成果,不断深化结构性改革,积极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周小川表示,有国家提出应关注全球失衡问题,中方认为更应关注全球失衡与现行国际金融架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现行国际金融架构存在缺陷,资本流动与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动呈反方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认识到,金融安全网不够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危机救助存在不足,因此储备货币成为安全港,资金流向储备货币国。危机后,亚洲各国致力于发展出口,并积累外汇储备,购买发达国家的安全资产。

  周小川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 义,全球许多国家积极响应绿色金融的倡议,去年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融资额增长了一倍。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担任主席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 组,2017年的研究重点包括环境风险分析在金融业的应用,运用公共环境数据开展金融风险分析。研究小组将形成《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2017)并 提交G20汉堡峰会。周小川呼吁G20各方继续支持和推进绿色金融相关工作。

  3. 住宅供地"因城施策"成绩单:一线增50%、三线微降

  4月17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国土部直属机构)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成果,在供应结构方面,住宅用地供应量占比、房地产用地供应量占比明显提升,超过20%的占比率达到近两年以来最高值。

  今年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商服、住宅、工矿仓储用地分别供应约0.28、0.84、1.02万公顷,同比变化分别为-23.91%、9.52%、-1.70%。住宅地价环比增速为2.06%,仍属较快增长。一面是增长快速的供地面积,一面是持续高走的地价,住宅用地这根牵动房地产市场的“弦”再次引发关注。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分析称,2016年,在“三去一降一补”宏观政策背景下,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各用途地价保持增长,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带动住宅地价增速达7.91%,进入较快上升区间。

  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本次监测的105个城市以大城市为主,因为住宅用地的供应是“因城施策”,大城市相对于中小城市供地需求多,所以显得供地比重大。如果将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来看,新增住宅用地可能没那么多。所以新增建设用地增加到一个峰值,对于全国来说是一个错觉。

  在中国,城市土地的建设用地被分为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交通用地(除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8个地类。除了涉及公共服务和特殊用地的类型,商服、住宅、工矿仓储用地这三类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土地供应的市场动态。

  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结果显示,综合、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同比增速依次为5.77%、3.76%、8.72%、2.73%,较上一季度的变化分别是0.46、0.67、0.81、-0.1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本季度住宅地价仍属较快增长,商服、工业地价增速较为平稳。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告诉经济观察报,2016年,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热,库存消化周期在半年左右,为了稳定市场,去年开始,政府就要求热点城市增加土地供应,截至目前,包括二线城市在内的很多城市的住宅用地都在增加。而之前,从2012年到2015年,住宅供地的面积整体而言是在下降过程中,这是导致一二线城市、热点城市的库存消化周期变短的主要原因之一。2015年初,住建部专门发文要求库存过大的城市缩减土地供应。不可否认的是,经过2014年、2015年的紧缩处理之后,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事实上,供地规模似乎还在受去库存的影响。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住宅用地供应量一、二线城市同比增加明显,一线城市增幅超过50%,三线城市微幅下降。房地产用地供应量亦呈现相同规律,一线城市的同比涨幅尤为明显,三线城市有所下降。从20个热点城市的土地供应来看,住宅用地供应同比出现大幅上涨,涨幅超过30%,住宅用地供应数量与结构的变化符合分类调控的指导思想。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恩平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实际上我国住宅用地的供给量相对偏少。原因在于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已经从简单的就业城市化转变为居住城市化。中国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都是靠工业化推动的经济增长,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农民工形式的城市化,不需要居住用地。城市空间扩张的属性是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等形式用地的出现,而这些用地没有考虑居住用地的主体,所以,在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我国的居住用地比重一直处于下行状态,直到2005年才开始有所改变。近几年处于一个修正时期,但是这个修正力度还是不够的,总的比重还要增加。所以目前出现的住宅用地的占比增加是正常的,是政府和市场对此前供应力度不足的修正。

  李恩平认为,20%的占比不算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占比应该在40%左右。

  金融市场

  1. 收评:沪指尾盘翻红创年内最大周跌幅 雄安概念股深度回调

  雄安概念股从涨停潮到跌停潮,是否还存有机会,成为很多人的心头之惑。

  这些回调幅度较大的雄安新区一线龙头股,显然有前期超涨因素在其中,大部分股票最新价较20日均价仍有较大的溢价。接下来要重点考察这些股票能否站稳20日均线。从技术派的认知来看,游走在20日均线下方一般不主张介入,道氏理论也认可20日线是短线的一个大浪。在20日线上方的雄安新区概念股中,中持股份、河钢股份、中化岩土等14股回撤幅度超过20%。其中,河钢股份、荣盛发展、天津港、新兴铸管、庞大集团等个股20日乖离率不足5%。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部分券商下发的市场监察警示函在网络流传。警示函显示,针对证券账户存在的高买低卖部分雄安概念股行为,交易所已采取书面警示,并视情况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该消息随即引发市场热议,部分网友更对“割肉也要被监管”表示了异议。

  此外,华尔街日报报道,包括贝莱德和德意志资产管理在内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再反对将中国A股纳入全球关键指数。MSCI明晟表示,将在征询客户意见后于今年夏季就是否纳入A股做出决定。对于中国7.82万亿美元的国内股票市场来说,A股纳入MSCI明晟指数可能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市场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今日早盘两市惯性低开后迅速翻红,盘中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指数今日强于沪指,盘中一度站上5日线。午后,沪指小幅跳水,雄安概念股回调幅度加大。截止收盘,沪指本周跌2.2%,创年内最大周跌幅,今日尾盘翻红收涨0.03%。

  盘面上,医疗、保险、银行、环保等板块涨幅居前,雄安新区、水泥建材、债转股、中韩自贸、粤港自贸、港口水运等跌幅居前。

  两融余额连跌三日。截至4月20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9312.8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29.18亿元。

  随着近期A股市场出现连续下跌,“不淡定”的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也“看不下去”,纷纷祭出增持方案。就在本周内,已有15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披露增持计划或已经出手增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市的年报和一季报披露进入了冲刺阶段。

  首批基金2017年一季报出炉。无论从经济基本面还是资金流动性来看,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的预判都流露出谨慎情绪。值得注意的是,一批业绩表现相当优异的基金已经开始“落袋为安”。在基金看来,宏观经济整体弱势的背景下,行业出清加速,市场“搅局者”变少,行业格局有望得到改善,行业龙头将是最大受益者。

  上海证券报报道,虽然近日股市连续回调,但大消费板块却逆势而上。作为大消费蓝筹股的长期铁杆粉丝QFII,其持仓动向不得不提。今年一季报披露才开始不久,但结合去年年报的持仓数据,可以发现QFII对大消费板块的热度有增无减。

  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刘光桓指出,经过连续下跌后,市场做空能量也有了较大释放。一些低估值蓝筹股下跌空间不大,周四盘面上,保险板块已经开始护盘,对大盘起到了止跌企稳的作用,一些跌幅较大的板块也具有了一定的技术性反弹需求。“不过后市的反弹高度有限,预计不会超过3200点,时间也不会长,顶多两三个交易日而已。”

  国信证券分析师燕翔表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收敛,蓝筹低估值有望修正。总量上,经济长期增速中枢下降、而短期经济见底回升。结构上,政府支出下降、而私人消费投资快速回升。短期来看,龙头企业价值重估的催化剂已经出现,那就是经济下行的风险已经显著收敛,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这些因素将共同促使龙头企业价格重估时代的到来。“可以沿着两条主线寻找优质龙头投资标的:一是产业集中度有望显著提升的行业(龙头份额提升、行业公司减少);二是盈利能力显著高于竞争对手的公司(高ROE、高销售净利率)。”

  2.收评:规模“史无前例”!特朗普下周将推出税改方案

  周五美股微跌,但标普本周收涨,这是三周来首次。市场在消化最新财报信息的同时,在本周日法国首轮大选前保持谨慎。已经发布业绩的95家标普500成分公司中,约75%超过预期,高于过去四个季度的均值71%。

  国际政治方面,本周日法国将举行首轮大选,在周四香榭丽恐怖袭击后,极右翼候选人勒庞的支持率逐渐收窄同独立中间派马克龙的差距,预计中间派马克龙及右翼勒庞将进入5月7日的第二轮投票。

  美联储方面,美联储副主席Fisher在接受采访时称,一季度较弱的GDP数据预计将不会打乱美联储升息的步伐,今年预计还将升息两次,但其对特朗普放松金融监管的措施发出警告。

  本周,标普500指数累涨0.9%;道指累涨0.5%;纳指累涨1.8%,为两个月来最好单周表现。

  纽交所主板3107支股票中1353支上涨,1592支下跌,162支收平,130支股票创新高,25支股票创新低,CAI领涨,CLW领跌。

  纳斯达克主板3048支股票中1164支上涨,1634支下跌,250支收平,98支股票创新高,45支股票创新低,其中PCSB领涨,XBIT领跌。

  标普500指数11大板块中,2涨9跌,公用事业板块领涨,电信业务板块领跌。164支股票上涨,338支股票下跌,3支收平。成分股方面,COL领涨,MAT领跌。

  主要经济数据

  美国3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71万户,创2007年2月份以来新高,预期560万户,前值548万户修正为547万户。环比4.4%,幅度创2015年12月以来最高,预期2.2%,前值-3.7%修正为-3.9%。

  美国4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52.8,创2016年9月份以来新低,预期53.8,3月终值53.3。

  美国油服贝克休斯:4月21日当周石油钻井数增加5台,至688台,为2015年4月以来新高。美国4月21日当周天然气钻井数增加5台至167台,4月21日当周总钻井数增加10台,至857台。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在下周三(4月26日)或之后不久披露税改计划,该计划将包括对企业和个体大规模减税,“减税力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美国总统签特朗普署关于降低税务负担、审核关于税收的监管规定行政命令。

  美联储副主席Fisher:美联储2017年再加息2次是适宜的,美联储不会受加息次数束缚。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Kashkari(2017年FOMC票委):从大局来看,有关利率的下一步行动并不是很重要。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走势暗示:交易商预计美联储12月份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25%-1.5%的概率降至38%,周四稍晚为43%。

  白宫官员向CNBC表示,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正在制定潜在医保协议草案。这位官员说,白宫希望草案可以在星期五或星期六完成,让下周达成协议成为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俄罗斯能源部:全球OPEC和非OPEC石油生产国3月份根据减产协议总共减产石油170万桶/日。


上一条:财经日报(170426)
下一条:财经日报(1704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