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客庭里挂着一幅字画:大道无形。来客常常说起这幅字,让我解说一下“道”的含义。这是一个十分绕舌的话题,说上半天,别人还难得其意。
其实,读老子《道德经》的人都知道,《道德经》五千言以“道”起首,以“道”归结,通篇指向“道”,在学习老子哲学时,“道”是核心问题,要理解经典,首先就是要搞清“道”为何物?
道教经典《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德经》二十五章中也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译成今文,大意是:有个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生成,无声无息,独立存在而永恒不变,周流变化永不停滞,可以看做是天地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宏观世界无边无际,所以又叫“大”,不断流逝,故曰“逝”;在九霄之上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低,故曰“远”。运行遥远又可返回它的本原,所以说“反”。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
这个“道”,并非我们简单意义上理解的“物质”、“规律”、“意识”这类的解释,它是构成宇宙的根本。是宇宙中的能量,其大无外,其内无小,无情无思,无善无恶,无所不包,无所不备,像太极图中的“无极图”---○,涵阴阳二气,内蕴万物之理。可以说,这是老子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老子因而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自然界和宇宙生成的大学者。老子将天地生成归结于自然之“道”的运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思想。对后来研究天体和宇宙理论都有所启示。
后来的道家人曾将老子“道”的体性归结为“虚无”、“自然”、“纯粹”、“素朴”、“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十大特征,这些特征只有跟《道德经》中的文字一一印证,理解起来才更具体一些。限于篇幅,对“道”的特征另文解说。
老子以“道”论天下,称道为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无象无形,却又无所不在,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这里所说的“道”,正是宇宙万物生成之理,科学尚不能介入的时代,老子无法明晰内在的物质构成原理,只能以人文的解说对宇宙作出这个朴素的解释。
这样的文字在老子《道德经》里出现过多次,第四十一章对宇宙物质结构的大与小、有形与无形及相互运行机理也有所表述:“大方无偶,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意为: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楞角,贵重的器物迟迟才能完成,宇宙间最高的乐声听不到,最大的物象看不到。“道”是隐含在万物之内,无形可睹的,但只有“道”关于辅助万物,万物才得以成。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为:无形质的东西构成了有形质的东西,有形质的东西又构成了天下各种各样的物质。如果放在远古时代来评定,老子思想的确是超凡入圣的,能够思考天地运行的大道理,这样的命题今人也难企及。文学界有位颇有成就的老兄曾有个想法,想以“地老天黄”为主题,对天地间的道理赋于人文的解说,结果越深究越连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来结构这个文字了。
我拿“大道无形”挂于大厅,从私心来说,有两点想法:一是提醒自己格物致理应有宽广眼界,细腻心思;二是为文为人应有一种平易从容的境界,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自然的在道理印合在人身上,就是自身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