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
来源:中财论坛         作者:yangyizhuo         时间:2021-01-07         点击量2105

二战影片《黑皮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桥段:一个年轻的戴眼镜的游击队员,奉命执行一次锄奸任务。生活搏斗中,眼看同志已经处于下风,命悬一线,他就站在旁边,拿枪却迟迟不敢开火。关键时刻叛徒突然骂出一句脏话,这让年轻队员大为恼火,一边朝他连连开枪一边恶狠狠的叫道:你为什么骂人?我最恨骂人……

虽然叛徒罪该万死,可紧要关头在,这个年轻的游击队员举起手枪却迟迟不肯开枪。因为他从来没有杀过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莫说杀人,平日杀鸡宰鱼也往往会心存障碍。而这时,叛徒非常应景的说了几句脏话,正好激怒了年轻队员,让他怒火中烧完成锄奸任务。

再说另外的一个故事。

一位刽子手跟师父三年学艺,第一次也单独执刀大出“红差”。为了给徒弟壮行,师父在当天在一家大酒店摆下酒席。徒弟前去赴宴,身穿了一件漂白的衣褂,浑身上下干净利索:这也是师父传下来的规矩。刽子手学好手艺,一刀两断,给官家解了官司,也给当事人解了痛苦。刀手的手艺好不好,不只在刀准刀快,还有许多讲究,比如说,人头落地,身上不能沾了半点血滴。不然的话,那就是学艺不精,要惹人笑话。

酒也喝过,菜也吃好,师父也没有别的嘱咐了,看看时辰正好,徒弟提刀下楼。刚从楼角一拐,不知店里哪个伙计上菜,毛手毛脚,一盘子菜撞过来,再怎么躲也来不及,徒弟的白衣服上被染了好大一块油污。徒弟正要发作,被师父劝住,告诉他“大事要紧”,赶紧从店里离开。

“红差”很顺利,果然一刀两断,血滴不沾。等一切了结后,晚上徒弟气呼呼要来酒楼寻那个惹事儿的上菜伙计,却又被师父笑吟吟的拦住,说一切都是自己安排:因为徒弟第一次“执刀”,事到临头,心里未免不有一点胆怯,气略一虚,手略一软,就会出大乱子。第一次行事不顺,势必形成心理障碍,很可能影响一生一世,也就坏了自己这一行的名声,因此,师父才请人演了上面一出。那位刽子手的师父是个好手艺,还是个心理专家。

再作联想,《水浒传》里有两段打斗戏,与上述内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段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是“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要为金翠莲仗义出头,想好了要教训郑屠一番。可真个到了肉铺前了,并不是上前就打,而要三番五次的戏耍郑屠,要他割肉切臊子。看这一段时,我们大都觉得鲁达“特地要消遣”郑屠,要他当众出丑。其实还有一处妙用,那就是“斗气”。如此一来,郑屠气不过,要发作,抓尖刀过来与鲁达厮打,才正合了鲁的心意,正好大打一场,直至三拳将其打死。试想,如果一到肉铺就打,两方情绪未满,很不容易打起来,即便三拳两脚打起来,由于双方没有足够“底气”支撑,也很难打得如此劲暴可观。无独有偶,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上要先喝酒,先有了几分酒气作底儿。真个去到了蒋的酒店,也是先不打,而要三番两次的说疯话,戏弄蒋的小老婆,到后来,到后来,把她丢到酒缸里,真的把蒋门神的气也逗了上来,那才“鸳鸯腿,玉环步”把蒋一通好打。

说到一鼓作气,这原是一个典故。指春秋时期齐鲁作战,鲁国等齐人三鼓而后才出击,后发治人,一击而大败强齐。其原因就在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人是情绪动物,有点像皮球一样,一鼓作气,鼓勇上来,往往就跳得高,也容易作出许多平时不能为的事情。但也因为“气足”也很容易被打爆。所以聪明人往往善于给自己“鼓气”,而不是很容易被别人“气鼓”!气者,善养者之大境界也。


相关文章